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寒冬里的中小企业寿命太短不利数据采集 汇丰PMI“猝死”警示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7-01 22:28:54

摘要:中小企业依然喊冷。这是汇丰PMI最后一期的调查结果。

寒冬里的中小企业寿命太短不利数据采集 汇丰PMI“猝死”警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中小企业依然喊冷。这是汇丰PMI最后一期的调查结果。

    7月1日,最后一次冠名为“汇丰”的中小企业PMI发布,终值为49.4,低于预期的49.6。该数据连续第四个月低于荣枯线。同一天公布的官方PMI也显示,5月略有回暖的中小企业PMI,6月又掉头向下,其中小型企业PMI仅为47.5。

    “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差不多是2.9岁。”海尔集团副总裁刁云峰在“2015中国创客大会”上表示。事实上,中小企业的命运比这还要更差。

    代表着中小企业景气程度的汇丰PMI,被认为是经济变化晴雨表的先行指标,近5年来每月会定期发布。汇丰解释终止发布的主要原因是:“数据源采集的难度和成本过高。”这似乎并不难理解,宏观经济还在寻底,中小企业糟糕的状况把数据采集成本推向了高位,数据失真也是愈演愈烈,如一些企业为了得到融资,接受调查时会不太客观地描述等。

中小企业寒冬

    值得注意的细节是,5年来,代表中小企业的汇丰PMI几乎每次都会弱于代表大企业的官方PMI。

    如今,疲弱的中小企业,终于难倒了作为记录者的汇丰,汇丰确认不再继续冠名赞助PMI。这意味着覆盖中、韩、越、印等20多个市场的“汇丰PMI指数”将成为历史。

    市场早已熟悉了在每月的22日前后看汇丰PMI数据。一般而言,PMI转折点领先经济增速几个月时间。香港经济学者、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梁海明认为,汇丰PMI指数通常是对超过四五百家企业的采购经理进行调查,在获得85%-90%的回复后计算得出,且这项数据覆盖23个国家和地区,调查需要付出庞大的人力、物力,费用相当高。而由于经营困难,中小企业为顺利获得融资可能虚报数据,所得数据并非持续可靠也可能是汇丰不再赞助PMI的一个原因。此外,随着中国经济放缓,PMI影响力和代表性正逐渐萎缩。

    “作为样本的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给数据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业内人士表示。所以,汇丰PMI“猝死”前发布的最后一期指数更显可贵。

    汇丰PMI分项数据显示,6月产出指数小幅回升,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重返50上方;但制造业继续减员,导致就业指数降至46.6,为2009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整个6月有12%的受访企业裁减员工;减员同时新订单有所增加,导致积压工作指数当月小幅走高,但实际增速可能微弱。

    Markit经济学家分析称,“有一些好的迹象,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返回扩张区域,表明国内外需求都有好转”,“但仍需要更多刺激举措以确保制造业重拾动能,并创造就业”。

    从季节性规律看,一般6月均会呈现上扬态势,然而今年6月官方PMI和5月持平,收于50.2,低于去年同期的51.0,也低于10年均值52.1。分项指标显示,新订单指数较5月回落0.5个百分点,反映后期经济增长动能的指标,即PMI新订单与产出指数之差进一步下降至-2.8;反映外需的新出口订单亦在回落。

    6月30日,渣打银行发布报告称,6月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连续第三个月出现下滑。预计中国二季度GDP增长将由一季度的7.0%进一步减速至6.7%。目前中小企业经营现状仍趋疲弱,经营状况指数由5月的56.5连续第二个月下滑至55.8;信用指数由5月的56.9降至55.2,表明信贷状况改善的步伐减慢;经营预期指数由5月的61.2降至60.8。

如何拯救经济

    拯救股市的政策连番推出,到最后受益的还是宏观经济。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预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间,中国仍将实行进一步的宽松政策,包括进一步削减基准利率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保证实现年增长7%的目标。

    一个好消息是,随着此前中央出台的多项政策放松措施陆续显现效果,受访中小企业已开始享受到信贷环境的改善。

    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力,央行则刚刚宣布了“双降”。渣打银行认为,其主要目标在于维持牛市格局,同时增加下半年经济复苏的信心,并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其中,此次人民银行还降低农村和小微贷款达标的部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将鼓励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放贷。今年下半年,央行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较小,但预计年底前仍需全面降准共计1个百分点以维持充足的流动性,并伴随更多定向措施鼓励银行增加放贷。

    渣打银行预计,未来几个月决策部门将维持宽松的政策立场不变,年底前或再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出台更多定向政策支撑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平安证券则表示,经济回暖高度依赖稳增长,在房地产进入长周期下行通道、制造业产能化解仍需时日、外需依然较弱的背景下,稳增长压力将持续存在。

    “经济近期呈现出的企稳迹象并不稳固,高频数据显示,稳增长政策下生产面延续疲弱态势,发电量同比跌幅有所扩大,产能利用率延续下行。宽松政策下需求面将持续改善,但由于向投资传导的不确定性,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延续。货币政策宽松格局不变,未来将着力于引导金融体系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考虑到6月的月度宏观数据又会显现疲态,3季度货币政策仍将宽松。但宽松方式将更多的向刺激实体经济流动性投放方面倾斜,如通过PSL、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扩容、降低企业债发行标准以及放松房地产开发贷款条件等都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称。

    中国银行6月30日发布的《2015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显示,预计今年二季度中国GDP增长在6.8%左右,三季度则升至7%左右。二季度GDP增速低于此前预期,主要是去年以来官方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果尚未完全显现,这些政策包括新批项目、降息降准、减税降费等。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