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民生项目”让网贷不再裸奔 P2G:地方融资新蓝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公培佳 杨仕省 北京报道
6月份出台P2P监管细则很可能又要爽约了。
与此同时,融360监测发现,5月份全国问题平台已高达55家,跑路、失联的P2P负责人越来越多。真是冰火两重天,据网贷之家发布的《5月月报》,5月份新上线P2P平台186家,创下单月新增数历史新高。
一方面地方政府缺钱,另一方面民间资本汹涌,如何引导这些资本注入安全的实体经济,特别是政府民生项目中去?6月5日零时,上海司南金融旗下的P2G(private to government)网贷平台“贷投者”正式上线,同时,平台与贵州一个近亿的合作项目也将签约上线。“贷投者”创始人兼CEO厉刚告诉本报记者:“P2G将让普通投资者更便捷、更安全地享受到政府项目建设带来的红利。”
“这种模式可以实现民间资金和政府信用融资项目的双向流通。”大拇哥财富董事长胡振飞对本报记者说。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专家蔡跃洲则表示:“P2G可看作是一种新型PPP,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补充,是财政部正在推广的一种模式。”
网贷冰火两重天
上线仅两个月的中金在线负责人已经跑路;运营了16个月的众人贷网站无法打开,法人代表郭磊失联……据天眼数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5月份出事平台中,63%失联、28%提现困难,另外还有涉案侦查、公司清盘等。
在野蛮生长了数年之后,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P2P、P2B依然还在“裸奔”,网贷正在加速透支投资人的信任,最根本的原因是,处于监管“真空期”的P2P行业存在太多的漏洞。
“之前所称的6月份出监管细则,现在看很难了。”厉刚分析,监管层目前很可能一方面是在考虑政策尺度,另一方面也在看发展态势,让市场先进行一番优胜劣汰。
据悉,对于P2P行业,监管部门曾明确提出“四条红线”,即平台只做信息中介、不提供担保、不搞资金池和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却一直未出监管细则。
“P2P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不透明,导致资金去向不明。”厉刚介绍称。
一边是国家助推的“互联网+”风口,一边是问题不断被曝出。事实上,P2P在问题最多的时候,也是市场最火爆的时刻。
《5月月报》显示,5月份国内P2P网贷成交总量达609亿元,累计成交量已突破6000亿元。预计2015年P2P网贷行业全年成交量将突破8000亿元。
什么原因让大家手里的钱蜂拥进入P2P?旺财猫CEO潘征宇的解释很直白:在收益率8%-15%区间的理财产品,国内几乎没有比P2P更好的低门槛途径了。
互联网+金融+民生
互联网金融不差钱,地方政府主导的民生建设项目却患上了资金饥渴症。
目前,宏观经济持续寻底,批量上马大型基建民生项目是政府手里最大的底牌。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团队预测,今年基建投资需14万亿元。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则估计,2015年土地出让收入或环比下滑25%左右。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规模高达1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约为89.18%。
为此,财政部决定进行万亿债务置换,但这种把短期风险延后的做法终非长久之计。而红火的牛市资金又很难进入实体经济,那么政府还有什么“钱途”?2014年才集中进入视线的PPP项目正被担当大任。
在已推出1.6万亿元PPP项目背景下,国家发改委5月底再次披露了1043个PPP项目,总投资达1.97万亿元。但事实上,PPP项目落地率并不理想。“全国各地大致有10%-20%签订了合同。”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日前表示。
北京大岳咨询总经理金永祥对本报记者称,一个完整的PPP项目,最快也要半年才落地。受访的民企老板给出的不看好PPP的主要理由是:周期太长,话语权小,不可控因素多,回报慢且不高。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有没有一个途径让更多民间资本转化为政府项目投资?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区委书记田玉军5月中旬来了趟北京,收获的是规模2亿元的融资协议,主要用于当地的旅游文化项目、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6月3日,万山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杨文静告诉本报记者,目前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据悉,此次融资是通过一家P2G网贷平台,融到的是普通投资者的“零碎钱”。其中,政府承担10%-11%的融资成本,投资者获得8%左右的收益。据了解,P2G是用政府信用作担保,引入民间资本共同运作的网贷平台,相比问题频出的P2P,其依靠政府信用背书,安全系数更高。这里的“G”指的就是政府直接投资项目、政府承担回购责任项目等。目前已上线的P2G平台仅大拇哥财富和投促金融等寥寥数家。
“在金融脱媒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民生项目’模式能很好地搭建一个连接民间资本与政府民生项目的桥梁。”据厉刚分析,通过P2G平台融资,可大幅增加资金的利用效率,虽然成本略高于银行贷款,但胜在快捷灵活,是地方政府非常乐见的融资渠道。
P2G:跑不了的借款人
在厉刚看来,P2G显然要比P2P、P2B平台安全得多。据他介绍,P2G从一出生就在防范P2P存在的短板,如“贷投者”严格定位为只做信息中介,不做资金池,没有担保义务,投资者的钱直接进入银行第三方监管账户,平台不能支配资金,“整个项目全程处于信息透明状态,投资者可跟踪项目所有细节”。
“P2G对接的是政府民生类项目,由政府平台担保和政府信用背书。”厉刚称。大拇哥财富CEO孔令文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综合看,政府信用还是优于一般的个人信用和商业信用。”投促金融CEO唐伟用一句话对本报记者概括了P2G为什么最安全:“平台对接的是‘跑不了的借款人’。”
厉刚用笔还给记者画了一个P2G完整的闭环链,从产品端政府项目选择上就开始“高度警戒”:要有融资主体国有控股企业的良好信用评级,由国有控股担保企业提供本息按期兑付担保,用土地或实物资产抵押,以国有企业的应收债权作人民银行质押,并由融资方上级主管单位出具“融资决议”。为此,司南金融建立完善的风控机制,并通过深度参与项目执行过程,实现项目全程严格把关,和政府一起进行监督。
按照厉刚的说法,P2G可很好地让网贷不再裸奔。
蔡跃洲表示,在风控上,P2G需要引入一套类银行的风险评价机制,再加上地方政府的间接背书,或可让P2G成为地方融资的新蓝海,在提升全社会资金配置效率上从网贷中脱颖而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