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辜胜阻:民资入金融业是解决“融资难”根本途径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11-21 13:59:00

摘要:辜胜阻:民资入金融业是解决“融资难”根本途径
    如何在深化金融改革进程中,让民间资本圆“银行梦”?近日,长期从事民营经济和民间金融研究的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教授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民营社区银行的发展等问题,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
      第一财经日报:长期以来,人们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抱有很高期望。您认为银行业对国内民间资本开放对于完善中国经济体系有哪些重要意义?
      辜胜阻: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市场主体多元化的改革,充分发挥了民间资本的“鲶鱼”效应,形成了竞争有效的经济体制。让民间资本设立更多的民营银行有利于发挥民间资本在金融改革中的“鲶鱼”效应,构建竞争有效的多层次金融体系。鼓励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是决策部门对于小微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本投资难“两难”问题的综合考量。有利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
      我国经济发展中不仅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中型企业,还要有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长期以来,我们时刻关注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当前实体经济正面临融资贵、用工难、税费重、成本高、利润薄的五大困境,大量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难以生存。
      对小微企业免税使其轻装上阵,我们呼吁了8年,现在终于兑现了;鼓励民间资本发展更多的民营银行我们呼吁了15年,今年也看到了积极进展。
      引导民资进入金融业是解决金融体系与企业体系不匹配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高度集中的金融体系与高度分散的企业体系之间不相适应,企业体系高度分散,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的99%以上,而金融体系却高度集中,国有大中型银行占据大部分信贷资源。
      由于受到银行“重大轻小”的规模歧视和“重公轻私”的所有制歧视,大量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出现融资难和融资贵。与此同时,由于投资渠道不畅,大量的民间资本出现投资难,找不到投资出路,大量涌向房地产、高利贷等领域。
      解决这一问题,根本举措是让民间资本能够设立中小金融机构,构建和企业体系“门当户对”的金融体系,让大银行支持大企业,小微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型银行不具备竞争大客户的能力,可以专注于中小微客户。如此不仅能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也有利于缓解大量民间资本找不到投资渠道的问题。
      日报:民营中小银行的建立可以与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相匹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您认为民资进入金融领域如何才能避免像民生银行[0.00%资金研报]一样走上与国有大银行业务相似的道路,您在民营银行的注册资本、服务对象、地域限定上有哪些建议?
      辜胜阻:放开民间资本在民营银行上的市场准入应该先从民营社区银行起步。我国金融体系最大问题是服务草根经济的草根金融、社区金融是最大的短板。金融改革的重心应鼓励民间资本进军此类金融机构,尤其是民营社区银行。
      我们最需要的是草根金融。有专家提出来,我们要形成中国十、百、千、万四个层次的商业银行体系,即国家和省级层面有数十家大型金融机构、地市级层面有数百家中型金融机构、区县级层面有数千家中小型金融机构、村镇与社区层面有数万家微型金融机构形成的多层次商业融资体系。
      我认为,草根金融机构可分为5类:一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民营社区银行;二是合作类金融机构;三是准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PE和VC等股权投资基金和资本运作等;四是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五是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小额贷款公司解决了一些小额、分散、短期的资金需求,是我国信贷市场的重要补充力量。目前我国小贷公司数量已超过7000家,贷款余额接近8千亿元。小贷公司的发展存在诸多限制,例如资金来源窄、贷款利息高、融资能力差等。
      我国村镇银行自2007年2月开始试点,现已超过1502家。但是大银行对发起成立村镇银行没有积极性,而民间资本又受到法律限制,很难成为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
      互联网金融起步晚但发展快,依托互联网办理各种金融手续和业务,可以有效缩短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互联网金融直接面向个人和小微企业,能够缓解当前众多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美国社区银行是稳定美国经济的基石。我曾经到美国去考察美国社区银行。在美国,社区银行已经成为其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微企业发展作用巨大。
      据统计,美国共有社区银行7000多家,占美国银行总数的90%以上,虽然其资产总额只占银行业的21%,但社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却占56%。社区银行具有资产规模小、社区内生性、按股份制或合作制原则组建等特点,能深度掌握当地经济信息,在具备专业金融知识背景和丰富银行操作经验的同时,坐拥天然的人缘地缘优势,便于了解和熟悉当地经济文化环境。
      美国社区银行的定位是服务中小客户,本地区放贷成本低,瞄准小客户,瞄准差异化,瞄准本社区。美国社区银行还形成了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尽管美国社区银行也有倒闭,但90%以上主要是通过收购来解决,保证了存款人的利益。金融危机中虽然一部分社区银行受到重创,但绝大多数社区银行的表现优于大银行,社区银行在美国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地位并没有下降。
      在国内,浙江台州泰隆银行也是类似社区银行的商业银行。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中,泰隆已拥有10万户贷款客户,户均贷款50万元。泰隆银行利用建立在中国人情社会背景下的信用文化,优化信用保障体制,严格控制贷款风险,去年年底贷款不良率仅为0.52%。泰隆银行坚持服务小微企业,抵制诱惑低速扩张,一个个区域稳扎稳打,成为浙江省内首屈一指的民营社区银行。
      民间资本与市场有天然的联系,资本逐利的本性让民间资本的流向更具理性。多元化竞争还会带来金融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因此,我认为,借鉴这些国内外经验,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要重点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社区银行的建设,有效推动金融市场主体多元化。
      日报:自9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后,市场对于政府降低金融业准入门槛的预期不断提升,也有一些企业提出建立民营银行的申请,但是业内也担忧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民企进入金融业会加大金融领域的风险,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辜胜阻:金融改革总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市场化、系统化和国际化。在市场化方面,要有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多样化的组织体系和立体化的服务体系。在系统化方面,要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等。国际化方面重要的是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金融改革是先“主体多元化”,还是先“利率市场化”,有不同观点。我认为改革应该先“主体多元化”,后“利率市场化”。
      目前,金融领域,特别是在银行业领域,市场主体主要还是以国有大中型银行为主,民间资本主发起银行的比重非常低。在供给不充分的情况下,先行利率市场化将使银行处于强势地位,增强大型银行的定价能力,这对于面临融资贵的中小微企业是不利的。
      因此,要先通过构建多层次的股权投资体系、多层次的金字塔型的资本市场体系、多层次的商业银行融资体系,先从供给端发力,来推进金融市场的主体多元化。构建多层次的商业银行融资体系非常重要的是要放开民营社区银行的市场准入,形成多元市场竞争主体,在此基础上推动利率的市场化。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利率市场化才有利于缓解当前小微企业面临的严重的“融资贵”问题。
      推动民间资本发展民间金融可使金融改革风险最小化。
      首先,通过加快民间金融立法,明确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建立一个规范民间金融活动的秩序框架,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使民间金融从“地下”野蛮成长走向“地上”理性发展,可有效控制和防范民间金融风险。
      其次,与大银行相比,民间资本设立的草根金融规模相对较小,风险更容易控制和解决,并且出现问题后对整个金融系统的冲击相对较小,大力发展民间金融可降低金融市场风险。
      最后,在风险控制方面,民间金融也有自身的优势。如社区银行扎根于社区,能深度掌握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各种信息,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互联网金融通过利用自身的大数据资源优势[0.38%]和云计算技术,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其贷款违约风险甚至低于大银行。
      日报:民建中央多年来一直呼吁建立中小银行和社区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也进行了多次调研。您认为政府应如何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促进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
      辜胜阻:政府需要在法律地位、市场准入等方面营造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平等竞争的制度环境,并加强对社区银行等民间金融的市场监管,并建立和完善社区银行等民间金融的信息披露机制、退出机制、存款保险制度等相关的配套制度,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一要引导民间资本建立面向广大小微企业的小微金融机构,发展草根金融支持草根经济,构建的与企业分布相匹配的“门当户对”的多层次金融体系。
      中国未来的社区银行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社区银行经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立城市民营中小银行,将满足条件的现有民间金融组织逐步改造成规范化运作的民营中小银行,在市场准入和利率方面给予更大的灵活性。
      当前我国民间资本进入村镇银行作为主发起人,受到法律限制,民间资本很难成为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未来要在城镇社区银行的建设中改变这一现状,真正放宽民间资本组建中小金融机构的限制,让民间资本能够成为社区银行的主发起人,提高民间资本参与发起民间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二要加强对社区银行等民间金融的市场监管,积极创新金融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效率,有效控制民间金融风险。要建立分层次的监管体系,中央监管机构管住大中型金融机构,微小型金融机构由地方监管。
      三要建立并完善银行业特别是社区银行等民间金融的信息披露制度,不断增强民间金融的透明度。要明确规定社区银行等民间金融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并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
      四要建立法制化、规范化、透明化的退出机制,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市场退出路径,如合并或兼并重组、接管等,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淘汰”机制,倒逼银行机构稳健运营。通过退出机制实现金融市场“能进能出”、“有进有出”,能够形成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的对流,实现银行业市场内部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
      五要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并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可有效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增强存款人对民间金融的信心,促进民间金融的发展与壮大。存款保险制度还为银行业退出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