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企业家都好什么“色”。

作者:黄嫀淓 邹晓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9-16 15:25:00

摘要:企业家都好什么“色”。

企业家都好什么“色”。

自从一个叫乐嘉的“光头哥”走红后,他所创立的FPA·性格色彩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身在职场的你,了解了BOSS 们的性格色彩,更容易读懂他们的内心情绪和感受,从而与他们更好的沟通和相处。

柳传志将他的领导风格总结为,“外在要灵活、内在要执着、战略要偏执、方法要中庸。”殊不知,这四种职场领导风格,正是四种不同性格的表现。FPA·性格色彩将这四种性格分别用红色、蓝色、黄色、绿色来代表。

红色性格热情而灵活,蓝色性格追求完美、爱思考,黄色性格目标明确、注重结果,绿色性格追求平衡与和谐。四种性格色彩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性。性格色彩体系中,红色、黄色性格相对外向,蓝色、绿色性格相对更内向。所以,那些为红色、黄色性格的企业家往往更愿意抛头露面。内向性格的企业家则更倾向于

“行胜于言”,默默做事就好了。在熟悉的企业家中,媒体曝光率较高的马云、罗永浩、张朝阳、俞敏洪性格偏红色、黄色性格,相对低调的任正非、宗庆后偏蓝色性格。俞敏洪:热情与冷静的结合体提起俞敏洪,很多人会想起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活跃于讲坛,那个激情扬溢的演讲者,他风趣、幽默、极具感染力的表达方式,总能调动台下学生的情绪。其实,生活中的他也是如此。

俞敏洪是红色性格的典型代表,这类性格的人极具创造力与热情,同时也是做事三分钟热度、缺少毅力、抗压性差等不足。不过,这些缺点在俞敏洪身上却鲜见。这与他自身努力不无关系。

俞敏洪出身农民家庭,儿时,他的父亲将捡来的砖头、石头积攒起来,建起了令全村人羡慕的房子,这让他明白了要想成功,一要有恒心,二是有目标。从性格角度来看,这也是红色性格最需要补足的地方。俞敏洪生命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女人,他的母亲和老婆。前者激励他连续三次高考,终迈入北大校门,改变了命运;后者推动并陪伴他成为最好的词汇老师,创办新东方。俞敏洪甚至说过,自己的成功,是被妻子“唠叨”出来的。事实上,能推动红色性格最好的方式就是意志上的支持与情感上的陪伴。

典型的红色往往热情足够,但毅力与恒心不足,而这恰是绿色性格的优势。后天的经历,让俞敏洪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可将目标了然于心,并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锲而不舍。所以,天生红色性格的俞敏洪,在从北大辞职后,为了做自己的英语培训班,他在冰天雪地里拎着糨糊桶贴广告,一贴就是两年,这就不难让人理解了。

俞敏洪的成功并非偶然,先天的性格和后天的历练,让他具备了不同性格的优势特征,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两种性格的优势整合得近乎完美。

马云:激流勇退更利于成功

马云是一位红色+ 黄色性格的企业家,创造力与激情是推动红色性格走向成功的重要砝码。但以红色为主的人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当要做的事情过于繁杂及不感兴趣时,会有压力山大的感觉,也会失去做事的激情,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黄色性格的人,骨子里有一种控制力,而这种性格也被马云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从一个小公司的创始人成为一个帝国的掌舵者,同样,这类性格的劣势,就是造成工作事无巨细,权力过于集中。很明显,马云意识到了这点,他激流勇退,抓大放小,将权力有效分配,避免了可能因性格中的不足所导致的问题。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从过往的研究中发现,企业的成败多与企业领航者所发挥的性格优势有关,这是一场性格优势与过当的PK。因此,这与一个企业家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马云曾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邮件中称:“ 我相信, 做自己开心, 做自己能做, 配合好比我强的人的工作是今天的我最应该做的正确的事。”很明显, 马云知道自己想要的, 能够充分发挥性格优势,避免劣势。

任正非:天生低调却有危机意识

与俞敏洪和马云相比,任正非给人最大的印象是低调。也许你不知其人,但会知其事,知道他所创办的企业,就像华为与著名的《华为的冬天》。作为在IT 业界流传甚久的文章,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华为2000 财年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任正非天性中的危机意识,为正走向鼎盛的企业敲响警钟。

任正非极少接受媒体采访与报道,这可谓蓝色性格的天性所致。一位华为的员工向记者讲述任正非的“趣事”。任正非不仅公开场合低调,在公司也相当低调,平时穿着朴素。有时候新员工在公司的电梯里遇到他,还以为他只是一位普通员工,却不知他是企业的老总。爱思考、理智,很少受情绪影响,任正非天生的蓝色是其所固有的独立思维,而身处IT 行业的他,又在后天融合了红色性格的创新优势,让华为在独立与创新的模式下坚定有力地走好每一步。当走到顶峰之时,有的人可能沾沾自喜,但蓝色的他却以此重新审视自我,将可能会产生的危机消灭在襁褓之中。于是,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华为能够走出国门,执意要挑战跨国巨头,在西方世界引起反响。

综上所述,每个成功企业家的背后,其实都是性格优势特征的集合。也许你会说:“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能够自然而然地摒弃性格劣势拥有优势并非易事。”而事实上我们亦可以通过了解自身性格而主动避免不足,修炼优势。C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