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弈纯静是最霸道的力量

作者:佚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8-23 13:24:00

摘要:弈纯静是最霸道的力量

弈纯静是最霸道的力量

陈耀烨的世界里,只有黑与白、胜与负。

20136月,23岁的陈耀烨战胜了韩国棋手“不败少年”李世石九段,成为中国第12位围棋世界冠军。世界棋坛迎来了中国棋手“小鬼当家”的时代——越来越多的“85后”成为世界围棋新时代的生力军。

这一现状的背后,是庞大的中国围棋金字塔,塔的最底端是数以千万计的围棋爱好者和超过百万的棋童。这些棋童中只有极少数像陈耀烨一样走上金字塔顶端,更多的人则在巨大的压力下选择放弃。

在黑与白的世界中,他们有着怎样的人生?走出黑白世界,他们又有着怎样的色彩?

北京的夏天,太阳如火;南二环边的中国棋院三楼训练室内,却是一片清凉。

这间训练室差不多有教室般大,整齐地码放着二十余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有一面木制围棋盘、一对棋罐和一架计时器。仔细观察,每一面棋盘上都布满了细碎的、密密麻麻的凹痕,那是棋子长年累月敲击留下的印记。

上午十点半,训练室靠中间的一张桌子上,两个年轻人在对弈——确切地说,是一边下棋一边复盘一边讨论。

其中一个人脸庞方正、肤色白净,眼神十分专注。熟悉围棋的人能认出,他是1991年出生的上海男孩江维杰九段。2011年,江维杰在LG杯世界棋王战中,战胜了韩国有“石佛”之称的一代天王李昌镐九段,时年20岁零121天。

对面的人,年纪与他差不多,留一个圆寸头,眼睛、鼻尖、下巴也都是圆圆的,眼神清澈、淡定。他是1989年出生的北京男孩陈耀烨九段,20136月,他在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决战中,战胜了韩国棋手“不败少年”李世石九段,成为中国第12位围棋世界冠军。

竞技围棋的中国时代

围棋——最深奥的游戏,是唯一 个电脑尚无法对抗人类的棋类项目。

世界冠军——这个称号,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力量。

围棋世界冠军,可能是地球上最聪明的一群人。

2004年之前,世界冠军对于中国棋手,是极为难得的1988年第一届富士通杯以来,16年世界大赛的50个冠军里,中国只拿了3个,而强大的韩国则有37个。

2005年,常昊的冠军开启了中国围棋与韩国分庭抗礼的时代;此后9年共夺得20冠,超过了韩国的18冠。2013年已经产生的4座世界冠军奖杯,全部为中国棋手获得。韩国媒体上,到处是盛时不再的哀鸣之声,中国媒体对围棋世界冠军则越来越“见怪不怪”。

曾经,围棋高手大多是经验丰富、心境平和的中年人。1988年的世界冠军武宫正树,时年37岁;1992年,日本棋手大竹英雄获得世界冠军时更是已经50岁——而自近现代直到1980年代末都独霸围棋界的日本,如今已十年未曾染指冠军头衔。

如今的竞技围棋已经是“小鬼当家”的时代。中国媒体对于围棋世界冠军甚至都有一个公式化的报道:中国“85后(90后)”小将某某某,战胜韩国天王某某某,勇夺冠军。

随着训练强度越来越高、比赛节奏越来越快,围棋“心”的交战已越来越为“力”的交战所代替,棋手需要精力更旺盛、反应更迅速。出成绩越来越早,冠军的年龄也越来越小;过了30岁的棋手,已经被认为是走出了“黄金时期”。围棋日益向竞技体育靠拢,拥有最多围棋人口和最热情棋童家长的中国,能再次领先世界,毫不奇怪。

中国棋院空旷的训练室里,强烈的阳光把窗台照得明亮刺眼。

江维杰和陈耀烨的对弈已经吸引了另外4个人的观战:26岁的辽宁棋手孟泰龄六段、21岁的湖南棋手彭立尧四段、26岁的甘肃棋手张立六段和23岁的湖北棋手毛睿龙四段。

孟泰龄、彭立尧、张立、毛睿龙都有全国比赛冠军录。此时,这四位全国冠军,围在江维杰和陈耀烨两位世界冠军旁边,或站或坐,时不时地小声参与讨论——这些看起来和普通大学生没什么区别的年们,就是围棋新时代的统治者。

中国的围棋金字塔

中国“85后小将某某某”们,是如何涌现的?

“就在此时,全国有超过一百万的孩子在学围棋。” 中国棋院培训推广部主任张文东九段说。

一百万棋童的下面,站着数以千万计的围棋爱好者;而一百万棋童的上面,是业余棋手、冲段棋手、职业棋手,一直到金字塔的顶端:一流棋手。

一流棋手,全世界共有几十人,中国有十余人。他们是围棋界精英中的精英,世界棋战,实际上就是他们的游戏:谁输给谁都正常,谁得冠军都有可能。他们不但拥有至高荣誉,更可凭借世界棋战的成绩,一次就获得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的奖金。而平时,他们也能在围甲联赛俱乐部中得到每年近百万的收入,有些著名棋手甚至仅单场胜利奖金就有10万元。

一流棋手之下,职业棋手的世界也是金光闪闪:围甲联赛12支队伍,共有棋手60余人;围乙联赛有16支队伍,棋手近百人;围丙联赛有18支队伍,其中职业棋手数十人。这些棋手都有着不菲的薪酬和奖金。

除了参加各等级联赛,棋手们还可以进行围棋培训。即便是低段位职业棋手去做围棋学校老师,“最低也有2万的月薪”,超过了大部分白领阶层的收入水平。

围棋不但可以“开发智力、促进学习、陶冶情操”,更是一条十分靠谱的人生道路:比起斯诺克来,学围棋显得文质彬彬;比起足球、篮球来,学围棋不但要干净、纯粹,更不用担心会受伤;比起学习各类乐器来,围棋的“吸金”能力毫不逊色,甚至更强、更有保障。

“我们完全不用宣传围棋,”张文东平时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推广围棋,“全国各地学棋的热情很高,而且越来越高。”

张文东当年参加定段赛(业余棋手成为职业棋手的唯一道路)时,是100个人里选20个。“这两年,定段赛基本上是500多人里选20个,这还不算各省队之前先进行过的淘汰竞争太激烈了。”

中国的一百万棋童和他们的家长,就是在向着这座黑白金字塔的顶端发起冲击。金字塔下面的人越多,上面的人也越高——江维杰和陈耀烨这些“85后小将某某某”们,就这样不知踩过了多少人的肩头,走上了今天的位置。

黑白少年

中国棋院训练室里下完一着棋,陈耀烨一语不发地站起来,向早就等在一旁的记者点了点头,随即走出训练室,到旁边的一间小屋子里坐下,准备接受采访。另一边,孟泰龄已经坐在了陈耀烨的椅子上,继续对局,一切都很平静。

陈耀烨出生于1989年底。1989年,那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整个八十年代,一直仰视日本的中国围棋正在奋力追赶,以聂卫平为代表的老一代棋手和以张文东为代表的年轻棋手在与日本棋手的交锋中,已经不落下风。

也就在陈耀烨出生的那一年,一直默默无闻的韩国围棋震惊了世界:韩国棋手曹薰铉在应氏杯世界棋战决赛中战胜聂卫平,获得韩国第一个世界冠军,也结束了棋圣聂卫平的巅峰岁月。

之后的1990年代,韩国棋手全面超越日本和中国,开始了称霸棋坛的韩国时代。曹薰铉、李昌镐、李世石,三代韩国超一流棋手,将世界棋手们杀得片甲不留,夺世界冠军如探囊取物。

90年代,陈耀烨在北京大宝少年队学棋,还没有成为职业棋手。那时的中国第一人是刚20出头的常昊,不过常昊有点“生不逢时”,在三代韩国天王不可一世的压制下,他得到了8个世界亚军,直到2005年将近30岁时才获得生涯首冠。

2005年,15岁的陈耀烨加冕全国冠军,并在次年获得世界亚军;2007年,陈耀烨再得一个世界亚军,并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年轻的九段棋手。一代人未及老去,新一代人已经崛起。

面对陈耀烨时,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心思极为纯净的男孩。他寡言少语,回答问题简单而直接,很难相信他的年收入已经超过百万。刚刚得到的春兰杯冠军奖金——15万美元,以及中国棋院的10万元奖励,他“没有管过,都给父母管” 

得到世界冠军是什么感觉?陈耀烨说:“正常,我和他(李世石)谁赢都正常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当被问到“怎么会走上围棋这条道路”时,他说:“就是很自然发生了。上完初中,家里问,是要下棋还是要上学?我想了一下,说要下棋,所以就下棋了,也没多想什么。”

他不怎么跟人打招呼,脸上也常常没有表情,他说,自己“从小就对胜负很痴迷”。如同他的衣着——黑色长袖T恤、黑色运动裤、白色球鞋——他的世界中也只有黑与白、胜与负。金钱,荣誉,这些别人觉得重要的东西,在他心里连一丝痕迹都没有。

采访完毕,没有任何寒暄,他一语不发、头也不回地走出房间。他又回到了旁边的训练室,训练室里的那些少年仍在观看着对局。陈耀烨的去而复返,没有引起任何波动,一切都如湖水一般平静。

走出黑白世界

不是每个棋童都是陈耀烨,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自然而然”、“很正常”地成为世界冠军,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一颗非黑即白的宁静的心。一百万的棋童,最终得以走进金字塔的是极少数,能登上顶端的更是凤毛麟角。大部分棋童,都只是在围棋的世界里或轻或重、或长或短地走过,远远地看了塔尖一眼,便走出了黑与白的世界。

Lynn也曾是一位围棋少年。家在深圳的她,小时候拜师职业棋手,在广州省队训练,后来在中国棋院接受为期三周的集训——这也是全国大部分棋童的“标准流程”。

她的家境优裕,足以支撑学棋的高额费用,还能为她延请“一对一”的名师指导——在她的数位老师中,有国青队教练,有全国冠军;和她曾为同学、一起下过棋的棋童当中,周睿羊已是世界冠军,台湾旅日棋手谢依旻则是日本第一女棋手。

Lynn的实力被老师们看好。尤其是女棋童,竞争相对而言没那么激烈,打出来也要容易一些。然而即使如此,学棋、训练、打比赛,也让十几岁的Lynn不堪重负。高中时,Lynn进入寄宿学校读书,下棋的时间明显减少;面对激烈的比赛和父母、导师的期望,Lynn感到压力太大,当初对围棋的兴趣已经荡然无存。由于定段赛接连失败,Lynn最终放弃了围棋道路。

高中毕业,Lynn选择出国上大学。大学期间,Lynn也会时不时参加当地业余棋手的比赛,凭借着当年积攒下来的准职业棋手的功力,轻松夺冠。曾经,围棋是Lynn童年生活的全部;现在,围棋只是她为生活增添色彩的手段之一罢了。

在乔治城大学研究生毕业之后,Lynn进入世界银行工作,逐渐成为美国的“中产阶级”。围棋对于现在的她,已是故乡的旧时回忆。当被问到教过她的老师时,她说,算了,还是不要提他们的名字了。

曾是中国棋手佼佼者的张文东,1995年在最巅峰的时候去北京大学读书,成为中国第一位“大学生棋手”。大学毕业之后,他渐渐淡出棋坛,留在中国棋院任职,开始了公务员生涯。现在,他已经是处级干部。

张文东的办公室位于中国棋院二楼,在办公桌旁边的茶几上,也摆着一张棋盘,搬开上面堆放的杂物,你会发现这张棋盘要比楼上训练室的更高档,看起来光洁如新。

本文版权归CM华夏理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