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银行理财 谁扯了你的后腿。

作者:佚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8-02 10:04:00

摘要:银行理财 谁扯了你的后腿。

银行理财 谁扯了你的后腿。

考察银行理财的投资收益能力,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银行到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银行到期信息的披露率以及银行到期产品的达标率。据此,编制出“2013 年上半年银行收益能力排行榜”。

城商行排名靠前的秘密

在榜单中,收益能力排名前十的银行,除了中信银行,其它全部为中小区域性银行 (以下简称“中小银行”),其中包括八家城商行和一家农商行。

与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相比,由于理财业务起步较晚,中小银行客户资源相对较少。为了争抢市场,吸引优质客户,它们只能通过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率吸引投资者。有的中小银行甚至会定期推出一些专属理财产品,只针对第一次从本行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发售,预期收益率会比同期发行的同类产品高出0.1%-0.3%。一般来说,投资者投资理财产品最终获得的实际收益率,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理财资金投资收益,二是银行收取的管理费、托管费等相关费用。目前,中小银行一般都收取相对较低的管理费用,让利于客户,以期获得更多市场份额,这样才有利于银行其它业务的拓展。

另外,中小银行发行的产品中,固定收益类居多,这类产品如无意外的话,到期后基本上都能够实现预期收益率,所以这些银行到期产品的达标率得分较多。

大银行排名靠后的原因

收益能力排名后十位的银行,大多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大型国有银行或股份制银行。

这些大银行排在后位的原因倒不见得是理财能力差,而是因为本身产品线丰富,它们发行的产品包含一些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于挂钩标的不同,市场表现各异,到期未达到预期收

益率的比例远大于投资固定收益类市场的产品。比如,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挂钩黄金(看涨),一些产品与沪深300 指数联动,由于今年上半年黄金与A股均大跌,从而导致这些产品的收益率未能达标。而大银行又不像中小银行那样从管理费上大幅让利,从而在到期收益率方面不占优势。

就目前到期产品的情况来看,中小型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多能保证兑付。但是相对高的收益率无疑蕴含风险,中小型银行无论从本身资质、信用程度还是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上,都略低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产品也有不能兑付的风险。

结构性产品冰火两重天

2013 年上半年到期的产品中,实际收益率排名前十的有五只为结构性产品,其中招商银行的“私人银行沪深300 股票指数表现联动(看跌)理财计划”到期实际收益率高达10.50%,排名第一。但是在实际收益率排名后十的榜单中,结构性产品同样独占七席。

结构性产品素来是以“高收益”吸引投资者眼球的,一般来说,结构性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会比同期在售的固定收益类产品高出一些。以往在季末揽储的关键时期,也曾经出现过结构性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超过10% 的情况。要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是,结构性产品的设计一般较为复杂,投资者在购买前,一定要对挂钩标的的走势和取得最高收益的条件有一定了解。

排名倒数的七只结构性产品中,有六只是挂钩黄金的看涨型产品,但是由于今年上半年金价大跌,最终只取得最低收益。

以招商银行到期的一款产品为例, 其“2012年焦点联动系列之黄金表现(看涨)联动理财计划104051”的预期最高收益率为7.6%,实际收益率为0。这款产品期限为90 天,在观察期内看涨国际金价。但是这款产品运行期间,国际金价一路下跌,最终投资者只能拿回本金。相反,招商银行同一系列看跌金价的结构性产品则取得不错的收益。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银行产品多样化的推进,银行为客户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结构性产品的最终收益与挂钩标的的走势及产品设计息息相关,客户在选择具体产品时,一定要对挂钩标的走势有自己的判断。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大多数结构型产品是保本浮动型收益,但也有产品只是部分保本或者不保本,一旦挂钩标的走势不佳,投资者还要承担损失本金的风险。

本文版权归CM华夏理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