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PTA离奇上涨调查

作者:见惊雷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4-30 19:17:00

摘要:郑商所澄清“一切正常”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见惊雷 上海报道

   4月27日,受猪流感影响,国际国内商品市场暴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PTA(精对二苯甲酸,一种工业原料,主要用作服装原料,棉花的替代品。)期货却逆势涨停。记者调查发现,PTA期货走强由来已久,自去年最低点每吨4000多元,涨到现在的每吨7000多元,绝对价格涨幅近一倍。而这在期货市场上,意味着10倍的赢利与亏损。
    消息人士透露,PTA的逆势上涨的背后,有浙江资金操作迹象明显。持仓数据显示,这神秘的资金可能分仓在大越期货、浙江永安等多个期货席位上。
    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看来,PTA期货品种的风险完全可控,更不存在违反“三公”原则的问题。这位负责人强调:“做错方向的投资者应该检讨自己,而不是怀疑市场的公正性。”


PTA离奇上涨背后
    据消息人士透露,之前听到过浙江资金组团做多PTA的说法,当时没太在意,没想到就变成了现实。
    若不是4月27日的逆势涨停,人们似乎将继续忽略PTA的巨大涨幅。记者调阅数据发现,PTA的涨势自去年11月份就已经开始,其间经过了三波主升浪。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涨势都比较温和,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与此同时,多头主力分批次增仓。根据持仓统计数据,大越期货席位自去年开始就一直保持着多头第一名的位置。去年11月21日,大越期货一个交易日内就增加了15000张多单,而总共持仓3万多张多单,这相当于15万吨的PTA,以当时的价格计算,价值超过6亿元。
    此后,大越席位利用价格回调的机会,至少在1月6日、3月27日,以及最近的4月27日都进行了大手笔的增仓操作。而资金主力为了掩人耳目,在PTA价格上涨的同时,也逐步平仓获利。
    需要注意的是,经过近半年的积累,主力资金几乎已经达到了控盘的境地。根据最新的持仓报告,多空主力都是大越期货一家。4月29日,大越持有多单近24000张,空单为12000张,分列多头和空头第一。
    另外,多空主力前五名中,除了中粮期货外,几乎都被浙江系期货公司垄断。这包括浙江永安、浙江新世纪、南华期货、浙江大地和浙江新华等。
    大越期货的分析师刘佳林表示,关于市场的主力资金他并不清楚。“但现货市场目前供应紧张,确实对多头有利。”他预计,多头强势的局面将维持到5月中旬。
    从现货和期货的比价关系看,目前现货月0905的价格每吨近8000元,高出期货主力月份近700元。这意味着,很多套保机构宁愿在现货市场上直接销售PTA,也不愿意到期货市场上做空。
    另外一个让多头有恃无恐的因素就是注册仓单。最新的数据显示,郑州商品交易所PTA库存仓单只有1500多张,此前几个月甚至长期不足1000张。这1500张仓单对应的库存仅有7500吨,也就是说,可供空头用来交货的全部库存也只有这么多。
    而5月份面临交割的0905合约,截止到目前的持仓数超过10000张,单边空头5000张,如果多头继续逼空,空头将面临无货可交的局面。专家认为,多头资金很可能就是利用了仓单数量少的因素,发起更猛烈的逼仓。


郑商所:符合“三公”原则
    伴随着主力多头的大幅获利,PTA的空头们则损失惨重。由此市场的传言也越来越多。最典型的传言是,有人怀疑,浙江多头主力资金与郑州商品交易所存在某种不可告人的联系,整个过程中,郑商所有所配合。
    对此,郑州商品交易所有关负责人特别回应:“纯属瞎扯!”他说,郑商所没有必要为了什么所谓成交量或者什么因素,去配合某个主力。如果说,在中国期货市场早期,有的交易所确实曾有过违规行为,如今市场透明公开,交易所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符合“三公”原则的优良平台。
    他提醒投资者,期货市场由于涉及到切实的资金和利益,历来都是谣言比较多的地方。投资者应该理性判断机遇、理性操作、理性承担交易的结果。“就目前来说,PTA交易不存在系统性的风险,完全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一位期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浙江确实越来越多的实业企业借套保的名义进行投机,这是值得有关方面警惕的。其根源主要还在于期货投机的赚钱效应,理论上说,期货套保是控制现货交易风险,无论如何操作,都是不会从期货市场中赚钱的,而投机却可能带来丰厚的收益。另外,浙江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决策机制灵活,在套保与投机之间很容易转换。
    另一方面,交割流程不便利也是让企业从套保转向投机的因素。举例来说,有的企业在签订现货合同时,交易方指定要某个品牌的产品;但当他到交易所提货时,只能是有什么品牌就提什么品牌,没有选择空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