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PVC过剩600万吨 期货倒逼现货商就范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7-06 16:06:33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见惊雷 北京报道
一方面是每年超过600万吨的严重过剩,一方面是期货新定价模式带来的改变,记者从日前召开的2009年中国塑料行业大会上嗅到了“硝烟”的味道。
“我们已经看到,行业的整合速度在加快,中国现在还没有100万吨规模以上的生产企业,但我可以预测不超过3年,一定会有百万吨级以上的企业出现,这只是时间的问题。”上海氯碱化工总经理李军说。如果说,聚氯乙烯(简称PVC)产能过剩势必引发行业调整,那么期货工具的出现,无疑让先知型企业看到了机会。
上游企业:挟天子以令诸侯
就像多米诺骨牌从最前端倒下一样,聚氯乙烯行业的调整也可能从上游企业开始。
“我们集团已经决定参与PVC期货,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提高对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国内某著名电化企业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该公司的期货策略。
这家电化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电石,而电石正是电石法生产PVC的主要原料。目前该公司排名在全国同行业前五位,由于母公司为发电企业,电力成本相对较低,此外又发明了新的工艺,所以其综合成本显著低于同类企业。
不过这家企业的目标并不是要打价格战。总会计师透露,公司已经在西部另外省份收购整合了多家同类企业,到明年就有望成为全国生产电石的头号企业。“无论是扩大生产规模,还是在期货市场上操作,都是为了提高对下游买家的议价能力。”
该企业的期货投资交由总会计师领导,决策组成员还包括销售部门和期货专家。“因为不靠期货赚钱,所以我们设定了‘奖赢不罚亏’的原则,操作人员即使亏损了,也不会有处罚。”总会计师说,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不给操作人员以业绩压力,避免投机行为。“我们的目的是更好地制定我们的销售价格,而不是来投机。”
氯碱化工:当起“带头大哥”
在PVC期货推出以后,上市公司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俨然成为了国内塑料行业的“带头大哥”。
“两条路总比一条路好。”李军是PVC期货的坚定支持者,他相信会有更多现货企业通过期货市场来提高竞争能力。他说:“过去只有现货市场,现在多了一个市场,有了四个交易方向。”
上海氯碱董秘室主任许沛文透露,由于没有期货工具,该公司在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上海氯碱生产PVC的原料乙烯主要是采购上海石化的,但去年油价跳水以后,上海石化大幅度减产甚至停产,以至于上海氯碱最低的生产供给也不能保证。
“无论你愿意与否,都不能抗拒期货市场的存在。”许沛文简单做了个统计,从PVC期货5月25日上市以来到6月1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的PVC期货成交量达到了178万手,这折算成现货PVC相当于是去年全年国内PVC的总产量。
李军介绍说,在中国,聚氯乙烯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不到16万吨,而在美国和日本,集中度已经很高。美国有生产企业8家左右,每家企业平均年生产能力76万吨;而日本则只有5家生产企业,单家企业平均规模达到了47万吨。
对于上海氯碱今后是否兼并同类企业,李军表示,由于PVC产业在上海发展受到限制,上海氯碱不会在上海追求过大的氯碱产能的规模。有意思的是,他并没有否认上海氯碱将在其他省份进行上下游产业链的兼并与收购。
中东来了:不做套保才是投机
目前,浙江已经成为中国合成树脂最大的消费地区和塑料生产地区,一些塑料企业利用期货套期保值,成功地避免和减轻了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影响。然而仍有很多企业看期货如“洪水猛兽”,处于观望状态。
浙江余姚一家PVC企业负责人就表示:“不熟悉的东西我不做。”在企业家们犹豫的时候,更大的挑战则摆在全行业面前。
目前,中东很多地方的企业大量采用天然气作为原料来生产乙烯,将海运费计算在内以后,价格比国内还低50%。
对此,易贸资讯编辑总监赵燕表示,站在生产商的角度来说,中东地区的进口会使本来就严重过剩的聚氯乙烯行业雪上加霜。
中化物产塑料本部部长赵铁斌先生认为,PVC期货对行业上、中、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将应验圈内一句名言:“不做套期保值才是最大的投机。”
“去年下半年的暴跌行情完全是金融性的暴跌,跟市场的供求关系没有关联,这样很多企业的库存成为了一个非常非常头疼的问题。”赵铁斌分析说,现货企业从事期货的关键就是管理好你的风险敞口。
或许还可以不做期货交易,但却必须研究期货行情。有专家透露,生产速冻食品的三全食品公司虽然没有参与期货,但却安排了一个班子天天研究小麦、大豆、玉米等期货品种的价格波动。该公司管理层这样做的理由是,为了规避其库存食品原料的风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