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拼竞选如何整容经济纲领?
■马晓霖
西班牙《世界报》18日爆料说,67岁的美国前国务卿、第一夫人希拉里为了竞选下届总统“蛮拼的”,因为她为此抵押了全部身家,包括她自己。该报援引外科专家的分析称,有迹象表明,希拉里借助整形手术使自己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15岁,言外之意,这个祖母级的候选人将以52岁的容貌角逐冲击白宫。
这种政治八卦其实没太大意思。希拉里真实年龄并非秘密,美国人固然偏好青春年少活力派,但也不至于那么歧视老年人,里根当年竞选时比希拉里还大3岁,而且得以连任,并被后人评价为杰出总统之一。其实,美国人关心的是希拉里能否为自己的竞选方案“整容”,确切地说,能否为她打动选民的经济方案“整容”。
CNN网13日的报道就开门见山地质问,这是“希拉里经济学”的一场球赛,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她的队列有什么?该文认为,希拉里的竞选宣言较少言及经济,一如她2008年的竞选表现。一位经济专家指出,希拉里向公众开具一张“空白支票”,这虽然不同于“空头支票”,但细节不详的支票也让人不明就里。另一篇分析则质问,希拉里2008年背靠华尔街竞选,此次她依然会拿到华尔街的赞助,然而,她能否在华尔街与“大众街(Main Street)”之间建立联系?
其实,12日首次公开宣布将参加竞选时,希拉里就已选择了中间路线,即瞄准中产阶级,通过扩大家庭就业来挽救已严重萎缩的财富中间力量,进而确保经济安全。以祖母身份出现的希拉里在视频中将自己打扮为中产代言人,身后的家居是典型的中产独栋住宅,聚焦的人群也是中产阶层,包括不同族裔的主妇、小老板和职员。
2008年的金融风暴几乎摧垮美国经济,大批中产家庭陷入财富危机,房地产大幅度滑坡,失业率一度飙升到10%,纺锤形的社会阶层结构变成危险的哑铃形,直接加剧贫富差距和对立,还引发“占领华尔街”这样罕见的抗议和骚乱,美国的社会根基开始动摇。经过奥巴马班子的连续调理,这两年经济形势明显好转,美元逐步看涨,去年失业率已控制在5.5%,基本吻合预期目标;不仅实现经济危机爆发后的大逆转,还书写了1999年以来最好的就业率。
希拉里的初步亮相并未细数经济施政纲领,只有清晰的蓝图,即确保经济安全,增加中产阶级收入,扩大社会就业。但是,这张路线图似乎与前老板奥巴马的经济药方区别不大,缺乏亮点和吸引力。如不与奥巴马拉开距离,则容易被共和党炒作为“奥巴马二世”,其当选无非是奥巴马披个马甲、继续宪法不允许的第三任期,或者说民主党通过换马实现三连任。美国政体极其强调权力分立、相互制衡和两党轮替,半个世纪以来,除1988年老布什成功抢下里根总统的接力棒,实现共和党把持白宫3届12年外,尚无任何类似记录。希拉里除年龄偏大、民主党身份这两个硬伤外,其他条件令党外对手望而怯阵。若说还可挑剔,经济菜单是相对短板。
公平地说,希拉里的经济三板斧还是可圈可点的。2008年经济危机恰恰是共和党执政的最大败笔,其纵容华尔街大搞虚拟经济,放纵次贷市场,酿成金融风暴,使美国遭受罕见危机,以及接踵而至的实力下降和地位削弱。这场经济危机还造成美国人二战后少有的自信危机,特别是中国经济实力反向壮大,还摇身一变扮演美国经济的救世主。因此,强化自身经济稳定与发展,是美国人的最大公约数,也是奥巴马任内特别是前4年着力解决的问题,也必然是希拉里的未来核心使命。
希拉里2008年是依靠华尔街支持参与竞选的,也因此与华尔街金融大佬们建立了密切关系。美国媒体预测,2016年的竞选将是花费巨大的烧钱比赛,估计竞选总支出将超过上届的10亿美元。所以,希拉里不能得罪老金主华尔街,何况华尔街向来更偏好共和党,因此,她只能泛泛言及经济安全,不能在此层面说得太多,否则可能被釜底抽薪。
希拉里在华尔街与大众街之间搭桥铺路,就是既要屈从大社会、小政府,市场导向和自由竞争这些体现美国价值精髓的共和党主张,又要照顾寻常百姓满足现状,避免阶层对立和贫富矛盾的民主党基本诉求。也许是基于这些复杂关系,希拉里以中产代言人出现,突出中等收入群体扩容的重要性。有关统计显示,美国中产阶级已成为近70年来最贫穷的一族,背负各种包袱,而该群体已涵盖技术工人、白领和蓝领职业,如无人均2.5万美元的年收入,就无法享受“舒适”生活而美其名为中产。据美国劳工部统计,2008年人均周薪为796美元,2014年依然如此,收入6年间原地踏步,中产焉能不怒?但如何增加中产收入,希拉里语焉不详。
希拉里强调扩大产业工人就业,方向显然靠谱,因为它既可吸引庞大蓝领选民,也的确意味着必须重振支撑实体经济的制造业。美国制造业已逐步被日本、韩国和中国的竞争者蚕食,虚拟经济又从内部夹击,造成出口萎缩,收入下降,竞争力不足。奥巴马在第二任时已发誓重振制造业,夺回市场份额。这几年美国经济快速复苏,前景向好,已呈现“奥巴马经济学”的疗效。奥巴马的经济成绩单对希拉里竞选是正能量,这也决定了希拉里难以在经济上比奥巴马更有能耐,要对经济方案“整容”当然不易。
但是,希拉里并非没有下箸之处。倘若她得以作为民主党候选人进入决赛,其实是可以在医改问题上适当退缩,以赢得共和党好感,并满足部分民主党人要求。其次,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也许是希拉里经贸层面的重要发力点,这个勾连12国、占世界贸易40%的朋友圈与美国的进出口、就业和贸易关系重大,也极易刺激美国企业和劳动者抢占亚太市场的欲望。然而,前者属于自我掌嘴,后者依然是拾奥巴马牙慧。
其实,希拉里不如瞩目亚投行并大做文章,抓住亚洲数万亿美元的基建大市场,因为其经济价值的确远在TPP之上。基于亚太国家不乏乐意美国存在而掣肘中国,以及美国强大制造业的能力和经验,包括大机器出口,这都能在未来给美国带来实在的政经荣誉和实惠。这也许才是希拉里经济方案“整容”的切入口。
(作者为国际问题专家、博联社总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