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东风日产:百万梦想

作者:金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4-17 22:47:00

摘要:日产中国与在华合资公司东风日产、郑州日产共同参展的2015上海车展上,全新日产LANNIA 蓝鸟中级轿车全球首发,完成从概念车到量产车的蜕变。
■金雪


日产中国与在华合资公司东风日产、郑州日产共同参展的2015上海车展上,全新日产LANNIA 蓝鸟中级轿车全球首发,完成从概念车到量产车的蜕变。重磅车型全国首发地选在中国,可见日产对中国市场与日俱增的重视程度。而这一份倚重对东风日产而言也是一种无形的鼓动,毕竟在过去的几年中,东风日产的“百万梦想”始终是一个触手可及却又未能达到的数字。
当然,这里指的是年产销量,因为累计产销量“100万辆”的数字东风日产早在2008年9月19日便已实现。在当时,刚刚成立五年零三个月的东风日产以年均20万辆的“光速”进入了汽车企业“百万俱乐部”。
“后来者居上”的恢宏气势迅速助推东风日产滚雪球式的快速增长。2010年和2011年两年称得上是东风日产进展最为顺利的两年。2010年,东风日产全年销售了660999辆,同比增长27.4%,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66万辆目标;2011年东风日产更提前完成77.2万辆的既定目标,以808588辆的业绩突破了年度挑战目标,实现了3倍于行业的增长速度,并且创下了“8年300万辆”的国内合资汽车企业最快纪录。
也因2010年和2011年两年的超预期增长,东风日产为自己量身设定2012年完成100万辆的高额年产销目标。而在彼时,以77万辆的年销量根基与超过20%的稳定年增长速度测算,100万辆销量目标对东风日产而言,并不难达到。
难料的是,好运并没有一直相伴左右。2012年的到来令东风日产受到沉重打击,并且,这团笼罩在东风日产头上的阴云并没有很快散去。
2012年爆发的“钓鱼岛事件”危机,几乎使所有日系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遭遇了半数以上的销量锐减,走在日系车品牌阵营前端的东风日产更难逃厄运。“(2012)年9月1日至17日,东风日产的销量同比去年大幅增长,但随着‘钓鱼岛事’件升温,9月17日之后销量则大幅下滑。”彼时,时任东风日产市场销售总部副总部长的杨嵩如是坦言。
尽管在“钓鱼岛事件”后,东风日产仍未调整既定销量目标,但事件带来的强烈冲击仍迫使东风日产2012年曾高调宣布的“100万辆”销量目标落空,而最终的销量数字仅与2011年持平。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日系车重整旗鼓的过程中,尽管东风日产在回暖速度上位居日系阵营前列,但受累于整体日系车市场氛围牵绊,“百万辆”的销量目标在2013年与2014年相继发布又落空。2014年,东风日产销量实际完成95.4万辆。
不过,这也并不能抹杀东风日产为“自我革新”所作出的努力。2012年起,东风日产进行四大营销部的变革,把总部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复制到四大区域。同时,为适应营销趋势,东风日产在众多车企中首次成立了数字营销部;2013年,东风日产对传统的销售模式进行了“自下而上”的变革,通过“以销定产”的方式为经销商的库存松绑,希望以此扭转以往“自上而下分解销量目标”的传统产销模式。
与此同时,产品矩阵和品牌布局上,东风日产也开始潜心研判。2013年东风日产新骊威和新世代天籁上市后,2014年3月,基于雷诺-日产最新CMF模块化平台的新势代奇骏也正式推入市场;而在启辰品牌与日产NISSAN品牌实现双品牌运营的同时,如何让“启辰”与“日产NISSAN”品牌互相支撑、持续共进成为新一轮考量的议题。
2014年10月,东风日产大连工厂落成,将东风日产全国生产基地布局进一步完善——大连工厂补足东风日产在北方地区布局的空白之后,东风日产全国生产基地呈现出 “南北对流、四地八厂”的布局。 
而在一期产能15万辆的大连基地建成之前,东风日产已拥有包括年产能20万辆的郑州基地、年产能25万辆的襄阳基地,以及广州的年产能45万辆的花都一工厂、年产能30万辆的花都二工厂。大连基地一、二期项目建成后,东风日产总产能将达到150万辆。显然,生产能力已经为东风日产进一步的销量攀升提供了后备力量。
“如果想简单地达成目标,年初时设置一个低一点的目标就可以了,但这完全没有必要。”东风日产销售总部副总部长陈昊的表态中坚韧仍在。也正是这样,2015年,东风日产第五次将销量目标瞄准“100万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