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炒股挣钱了!买房吗?

作者:程凯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4-10 21:49:00

摘要:如果你在一线城市,有购房的刚需,现在在房价即将稳住的情况下,如果你又幸运地赶上了这波牛市行情,你会选择继续留在股市,还是套现买套房呢?这可真是一个难题。

炒股挣钱了!买房吗?

程凯
    有人借钱炒股,有人融资炒股,有人抵押房子炒股,甚至有人卖了房子炒股,在牛市当中这些都不稀奇,但问题来了,挣到钱了,然后呢?然后继续炒股,还是把钱拿出来再倒腾点什么?这个问题大概是沉浸在多头氛围中的人不愿意想的,因为指数会一高更高,个股会涨停再涨停。
    这种氛围竟然是不少官方媒体也在悉心呵护的,告诉大家指数上涨的理由,还有股市对经济的意义,有意无意地助长大家的信心。有信心当然是好事,但是股市对经济的正面激励不应该仅仅体现在股价上,而应该在于它给予的信心,让企业加大实业投资,让个人积极消费,积极购买大件商品,甚至是去买房,以一套房带动更多的消费。
    我觉得这个道理其实决策者很明白,所以在对股市的上涨呈默许姿态后,对楼市的呵护其实是一招接着一招。政策不仅希望你买股票,更需要你买房子。
    最近公积金贷款的地方新政密集出台,上海、安徽、辽宁出台了公积金优惠政策。应该说,这些都是“3·30”央行等部门的新政以来的延续和细化,更进一步说,是去年“9·30”央行新政以来对楼市步步惊心式的“护盘”的延续。而这种“护盘”之所以并不显得过于急躁,不至于干预过大,是因为就像我之前一直在说的那样,政策依然在小心翼翼地避免鼓励炒房,而是将激发刚需购房能力的释放作为抓手,而这其中最大的抓手是改善型住房,尤其是二套房。
    我们看看上海公积金新政的细节:“对于购买改善型第二套非普通商品房的贷款人,个人最高贷款额度由20万元调整至40万元,家庭最高贷款额度由40万元调整至80万元。”
    对于上海这样的城市,最有特色的一点就在于“对于购买改善型第二套非普通商品房”这个说法上,这种说法丰富了刚需购房的层次。如果要严格排除掉炒房的人,剩下的什么是刚需?
    没有房子的,购买第一套住房自然是刚需;有了一套小面积的普通商品房,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多,想再换一套面积更大的普通商品房,这也是刚需;还有一种情况,有了一套普通商品房,但是家里的一对老人来城市里和儿女一起住,甚至是双方家里的四位老人都来一起住,这样的话,最好的办法不是换房,而是再买一套住房,这自然也是刚需;再有一种刚需,叫做学区房,你可以认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但是你不能否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更好教育的权利,如果父母能够承受,购买一套学区房自然又成了一种刚需。其实还有一种刚需,那就是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生活品质的提升,大家就是想换套好房子,地段好,质量好,更高大上,现在上海的公积金新政就是在认可这一点,你买一个二套房,就算是非普通商品房,那也是改善型住房。
    针对刚需的新政如此一次又一次地出来,我的看法是,至少能够保证一线城市的房价在今年稳住,甚至有所增长。所以,当有人最近在股市里挣了不少钱,但是却发出买不起北京房子的感慨时,我的想法是,对于他而言可能真的到了把钱从股市里落袋为安,然后凑了首付在北京买第一套房的最好时机。“在股市里挣个首付钱”,这是我从另外一个资深炒家那里听到的话,他有房,还不止一套房,但是就是觉得面积不够用,想换个更大的房子,地段更好,最好还是一个学区房。
    “我不是不想买,而是买不起”,这就是没有转换成购买力的刚需,但是,只要这种购买的欲望在,这种刚需早晚是会前仆后继地追上来的。
    澳新银行的经济学家刘利刚最近分析说,随着房地产政策的一步步放松,必将惠及一线城市,“基于供需变化,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可能达到5%。大部分二三线城市在楼市供求恢复到理性水平之前,房价将持续走软。”
    如果你在一线城市,有购房的刚需,现在在房价即将稳住的情况下,如果你又幸运地赶上了这波牛市行情,你会选择继续留在股市,还是套现买套房呢?这可真是一个难题。(作者为本报编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