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地中海:将成“伊斯兰国”内海?

作者:马晓霖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3-13 22:58:00

摘要: 襟连亚非欧三大洲的地中海从来没有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内海,现在却有人担心历史将被改写,起因是“伊斯兰国”的迅速崛起以及四面扩张。
■马晓霖


    襟连亚非欧三大洲的地中海从来没有成为伊斯兰世界的内海,现在却有人担心历史将被改写,起因是“伊斯兰国”的迅速崛起以及四面扩张。尼日利亚暴力恐怖组织“博科圣地”3月7日宣布,它将效忠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割地建国的“伊斯兰国”,服从其所谓政教领袖的统领,而且“不论荣辱”。这一最新动态容易让人联想到,“伊斯兰国”渐成跨洲力量。
    据法新社、BBC等媒体报道,“博科圣地”头目阿布·伯克尔·谢考通过旗下“推特”账号发布音频说,“我们向穆斯林的哈里发易卜拉欣·伊本·阿瓦德·伊本·易卜拉欣·侯赛尼·古莱希效忠”。这一长串名字的主人古莱希,指的正是以阿布·伯克尔·巴格达迪著称的“伊斯兰国”首领,古莱希显示他是古代阿拉伯半岛麦加贵族古莱氏后裔,也即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族人,藉此证明其作为穆斯林政教领袖血统纯正,源远流长。分析家们认为,这多半是伊拉克人巴格达迪的伪托之词。即便如此,没有文化但不可一世的“博科圣地”领袖信以为真,甘心投靠。谢考的音频文件用阿拉伯语播出,配有英语和法语字幕。其真伪难考,但西方情报机构判断,音频主人确为谢考。
    原本各自为政、分属不同地区的两大国际恐怖组织似乎要结成横向同盟,如果“伊斯兰国”积极响应,外加已在北非地区活跃的该组织各路支脉搭桥,一个规模空前、地跨两洲的“哈里发国”已现雏形,至少其在地图上已连缀成片,而这必将对西亚非洲现有政治秩序和安全体系造成颠覆性冲击。
    “博科圣地”在尼日利亚为非作歹已11年,其宗旨是反对西方化、世俗化和现代化,认为西方世界以这三种方式,将腐败、肮脏的非伊斯兰文化广泛传播,解构神圣而纯粹的伊斯兰文明,因此,不惜以暴力、恐怖和屠杀等手段进行所谓的矫正与消毒,至今已造成1.3万人死亡,而且将活动范围扩大到境外,成为黑非洲最残忍的恐怖组织。
    “博科圣地”曾被认为效忠“基地”组织。但是,自从去年“伊斯兰国”宣布与“基地”绝交并自成一统后,“博科圣地”就公开宣布自己是“哈里发国”的组成部分,只是未明确这个“哈里发国”就否为“伊斯兰国”。谢考此次亲表忠心说明,该组织已公然与“伊斯兰国”合流,充当其在黑非洲的根据地。
    部分西方分析人士认为,“伊斯兰国”未必会笑纳这份送上门的大礼,因为该组织是以阿拉伯人和逊尼派穆斯林为主的团伙,可能看不起并排斥其黑非洲的同道。也有人认为,在非洲数国联合围剿处境艰难的情况下,“博科圣地”主动跨洲对“伊斯兰国”俯首称臣,也许是为了获得财力或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不知是“博科圣地”显示诚意靠拢“伊斯兰国”,还是后者影响或操控所致,“博科圣地”最近已通过互联网加强外宣,并采取斩首处决方式,而这都是“伊斯兰国”的典型行为范式。
    “博科圣地”投怀送抱,“伊斯兰国”会接受吗?理论上而言是完全可能的,并且它并不是最新的加盟者。自去年6月29日“伊斯兰国”宣布建立后,巴格达迪就自封为世界穆斯林的“哈里发”,呼吁全体“杰哈德”分子迅速向其王国集结,参加针对异教徒的圣战。事实上,“伊斯兰国”也确实从全球80多个国家招募近3万追随者,包括5000多西方国家的公民。
    “伊斯兰国”不仅宣布建国,还在叙利亚中部拉卡定都,并公布广阔的未来控制版图。据报道,该组织宣称5年内要征服西起大西洋,东至中国西部,北起南欧、高加索,南至中非和印度全境的地区,比历史上的阿拉伯和奥斯曼土耳其伊斯兰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都要大,换言之,已将地中海划为其控制的内海。
    然而,这首扩张狂想曲并非曲高和寡,去年10月,巴基斯坦塔利班就宣布追随“伊斯兰国”,成为首个“海外”策应的组织。11月,沿地中海东岸、南岸和北岸一线,沙特阿拉伯、也门、埃及、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恐怖和极端组织纷纷改换门庭,转投“伊斯兰国”。控制德尔纳和苏尔特等地的利比亚极端分子不仅于年关前后宣布追随巴格达迪,更于今年2月中旬在地中海滨悍然集体斩首21名埃及基督徒人质,并以此警告地中海对岸的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发誓将越洋踏平欧洲。
    巴格达迪及其追随者,显然活在对昔日伊斯兰辉煌时代的旧梦里,渴望以暴力方式重建被尘封千年的政治体系与文明格局。穆罕默德去世后,阿拉伯半岛为中心的穆斯林共同体进入“四大哈里发”时代,并在300多年间扩建起一个地跨亚非欧的超级帝国,统治伊比利亚半岛800年左右,其刀锋甚至一度逼近巴黎。1453年,取代阿拉伯人主导伊斯兰世界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征服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将势力扩展到巴尔干地区,甚至两次围攻维也纳。无论是阿拉伯穆斯林,还是土耳其穆斯林,都曾试图沿地中海北岸征服整个欧洲,将地中海完整地纳入囊中。值得一提的是,阿拉伯穆斯林对西南欧洲的征服,就是借助皈依伊斯兰的西北非摩尔人越过直布罗陀海峡而完成。因此,关于“伊斯兰国”歧视黑人并可能拒绝与“博科圣地”合流的分析,无论观照历史或现实,都难以立足。
    对“伊斯兰国”一众而言,其野心已明显盖过千年前的前辈,整合力量,吸纳“博科圣地”等外籍兵团,显然符合其扩张需要和历史逻辑,甚至符合“穆斯林皆弟兄”的传统理念。当然,也许“伊斯兰国”还奢望着自己存活下来,等待几十年后欧洲被伊斯兰化,进而使其征服理想在欧洲可以兵不血刃地实现。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其实,在强大的世俗和现代文明主导的世界,“伊斯兰国”这样的激进和恐怖势力,既不可能得到伊斯兰世界主流力量的支持,更不可能改写现有的中东版图。作为世界公敌和全球公害,等待它的只能是覆亡,所不确定的恐怕只是时间和成本而已。因此,地中海成为“伊斯兰国”的内海,也许就是个假命题。
(作者为国际问题专家、博联社总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