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印,若即若离三伙伴
摘要:中俄印这欧亚三大国自身分量确实不轻,彼此关系也相当重要。但仔细分析后不得不说,所谓“大三角”和“G3”都言过其实。
■马晓霖
2月2日,中国、俄罗斯和印度外长在北京举行第十三次例行会晤。由于特殊的地缘力量变动和地缘关系波动,今年的例会格外吸引眼球,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发酵、“伊斯兰国”武装作乱、奥巴马二次访印,以及中国话语权的提升,都赋予其特别意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破格接见印度外长斯瓦拉杰更彰显其重要性。
国际舆论不仅热议、猜测这次例会的影响,甚至言及“大三角”或“G3”新概念。中俄印这欧亚三大国自身分量确实不轻,彼此关系也相当重要。但仔细分析后不得不说,所谓“大三角”和“G3”都言过其实。三国本质上只是若即若离的伙伴关系,至少目前如此,不能注水高估。
一提中俄印“三国演义”,人们容易多想。首先因为地缘襟连,左右横贯欧亚大陆中东部,上下跨越70多个纬度,且各据一方,互为犄角,投射力覆盖自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的广袤水陆地区,几乎控制欧亚大陆“世界岛”大部分海岸线。中、俄国土面积辽阔,中、印人口庞大,以及三国民族、宗教丰富多元,使三国在地缘政治舞台上戏份都很重。
最早提出中俄印“结盟”构想的是列宁,他认为这种态势足以改变天下大势。然而,世事多变,中俄(苏联)、俄印都曾存续过阶段不同、长短不等的同盟或准同盟关系,中印也曾共倡不结盟运动并一度彼此反目,三国从未实现过三合一式的同盟。冷战结束后,俄外长普里马科夫一度旧话重提,希望建立俄中印三角抗衡美国一家独霸,同样,由于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多边化,中、印都拉近与美国的距离,“新三角”畅想很快泥牛入海。
其实,整个冷战期间,世界只存在中美苏大三角。后冷战时代,即便大三角存在,依然是中美俄大三角,这是世界性的、全局性的和决定性的三角关系。如果把中俄印放在三角框架衡量,那也至多算作欧亚大陆区域关系,和大三角相比,是次三角或小三角,因为它决定不了世界政治和安全格局与走势的大方向。
当然,由于世界经济危机持续冲击,美国综合实力下降,新兴经济体群起和多极化趋势发展与深化,中俄印三角关系的含金量和分量都在提升,相互关系的变化,也必然引起全球注意,甚至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格局。中俄印是“金砖五国”中块头最大、成色最足和实力最强的三块,构成全球GDP总量的20%,即便如此,它们占世界人口40%的负担,也稀释了自身的含金量。
因此,不能对三国走近乃至结盟冀望太高,更不能被所谓“G3”时代所忽悠。因为在多极化时代,无论是新老经济体共治的G20,还是发达国家俱乐部的G8,或是新型经济体“金砖五国”,以及中美共治的“G2”,都是不同维度的概念组合。虱子多了不痒,概念多了不算,极多了等于无极,因为国际力量多元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敌友关系复杂化是当代世界政治的明显特点。中俄印关系被热捧,就是这种时代特点的鲜明体现,其本质是以我为主、各取所需、和而不同及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中俄印都是大国,至少是一等一的地区大国,都在一定区域和领域具有他国缺乏的优势和发言权。扩大本国利益,追求本国发展,提升本国地位,都是核心诉求和最大公约数。在此前提下,合纵连横,抱团散伙,都会成为因时而变的策略和趋利避害的安排。其实,还应看到,中俄印三角关系,无法摆脱一个不在其中却无处不在的角色和变量,即美国因素。换言之,没有美国的撬动,中俄印关系也许是另一形态,由于美国的存在,三国关系前景也充满不确定性。
俄罗斯自埋葬苏联后一直试图融入西方,尤其是叶利钦时代前期,但美欧基于对俄罗斯根深蒂固的畏惧和排斥,不仅没有热烈拥抱,反而违约无节制地推进欧盟、北约双东扩,生生将其逼转东方。俄罗斯人骨子里不认为自己属于东方,但迫于排解美欧压力,不得不与中国构建“不盟而盟”的务实关系,当然,也要借重传统盟友印度的肩膀,避免中印与美国太近。
印度当然不具备中俄美这样的世界大国资本,但这不妨碍其以世界大国为努力目标,包括寻求印度洋事务的绝对主导权,以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十多亿人口的基数,是其晋级大国的本钱。因此,借重大三角博弈,又避免和其中任何一角实质结盟或过于疏离,进而使利益最大化,就成为印度的最优选择。
美国与俄罗斯陷入新冷战,战略信任丧失殆尽,又处在和中国磨合新型关系的阵痛期,可谓首鼠两端——既不愿美中关系发展成美俄状况,又不甘中国复兴危及其领导者地位,同时也想疏离印俄准同盟关系。所以,美国全力推进亚太战略再平衡,在东海、南海两个博弈场为中国设障,还加大对印外交诱惑,为己所用,困扰中俄。奥巴马任内两次访印并大谈价值观共同体,美印媒体不加掩饰地指出,奥巴马此行确有司马昭之心。
对中国而言,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国际关系如何调整,发展和壮大自己是固本之道。在多极化世界,到处是山头,也就无所谓山头,而且世界本来也没有过绝对的“一览众山小”力量格局。因此,正确看待中俄印关系,智慧处理与美国和其他地区内外力量的关系,不惧强,不凌弱,也不立于危墙之下,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是写满中国印记的世界。
习近平破格接见印度大使,既可让人猜想印方通报奥巴马来访内情,增信释疑,也体现继习近平、李克强去年相继访印后,中国继续与邻为善的诚意,给即将启程的莫迪访华做好预热,推动中印关系登临新楼。纵然美国再打楔子插杠子,也无奈“远亲不如近邻”这个硬道理。基于此,尽快将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一档,达到中俄合作水平,也许很有必要。因为关乎中国和平崛起的“一带一路”战略,俄印两国一北一南,一陆一海,短缺哪一个伙伴的全力参与和配合,都将成为空中楼阁,难以功德圆满。
(作者为国际问题专家、博联社总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