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版QE:中国受益还是受损?
摘要:1月22日晚,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宣布扩大资产购买计划。欧洲央行每月购买600亿欧元资产,欧洲央行资产购买将持续到2016年9月。德拉吉宣布QE后,欧元跳水。
1月22日晚,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宣布扩大资产购买计划。欧洲央行每月购买600亿欧元资产,欧洲央行资产购买将持续到2016年9月。德拉吉宣布QE后,欧元跳水。
【雷雨智库】
继日本央行突然实行货币宽松,进一步扩大正在实施的量化和质化宽松政策后,欧洲央行难以抵挡市场萧条气息的压制,推出新一代量化宽松政策。本次欧洲QE行为对于欧洲、美国、中国乃至全球经济造成深远影响。
欧洲央行为什么祭出QE法器?这与欧债危机的“后遗症”存在重大相关性。欧债危机的伤病一直没有治愈,实体经济持续走弱加之人口老龄化加剧,将欧洲推入通货紧缩和失业率高企的经济泥潭。欧洲弱小国家在欧债危机后被迫紧缩财政以期缓解债务风险,但是紧缩财政导致各国陷入公私部门同步去杠杆的泥潭,陷入银根紧缩—经济衰退—赤字恶化—加大紧缩力度的恶性循环。为了遏制深度通缩,欧洲再次践行“凯恩斯主义”,效法美国日本推行量化宽松政策,不过是无可奈何的饮鸩止渴而已。
对于中国而言,欧洲央行推行QE政策,可谓是有利有弊!
首先,欧央行量化宽松,导致货币市场的外部流动性更加宽松,有助于套利资金流入中国,推高中国股市以及资本市场,同时增加中国影子银行风险以及游资管控力度。
其次,欧央行压低欧元汇率导致全球竞争性汇率贬值愈演愈烈,人民币汇率弹性不足的情况下,实际有效汇率将继续升值,不利于国内商品出口和经济复苏。在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下行压力增加的新常态背景下,出口型经济不再是中国经济的救命稻草,国家只能加快经济改革和模式转型,通过制度设计激活国内需求的释放与旺盛。
最后,欧债危机势必增加国人乃至国家层面海外抄底欧洲市场的投资热情,最近华人首富李嘉诚资产的“乾坤大转移”,就是华人资本“脱亚入欧”的典型案例。中国人操盘欧洲市场,一方面可以增加中国对于欧洲市场的政治经济影响力,有利于提高中欧地缘关系的亲密度;另一方面,国内优质资本的转移使得国内资金的流动性下降,长期来看影响中国经济的内生性赠长。
总之,欧洲央行“饮鸩止渴”的量化宽松行为,是一件“短期利好,长期利空”的无奈决策。全球市场竞争性贬值的背景下,泱泱中国难以独善其身,要学会趋利避害,把控好通货膨胀以及银根紧缩的关节,灵活稳健的执行货币财税政策,切实保障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内容由大数据产业情报平台METIS提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