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办医再注“活水” 或将迎大发展
摘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会议上《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获得通过。
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会议上《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获得通过。规划纲要提出鼓励社会力量与公立医院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支持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
【雷雨智库】
纲要的通过从政策上保证了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相关政策包括对中医院的配置,以及按层级配置的医疗布局,并推动公立医院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办医。这对我国医疗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产业未来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期。
一是医疗服务业和医疗器械公司迎来发展空间。
纲要的出台将逐步改变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改变优质医疗服务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的倒金字塔结构。纲要里明确提到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康复、护理的功能,所以,无论是基层医疗机构所用的基本药物产品,还是相关的医疗器械都会得到很大发展。
二是医疗信息化和远程医疗将得到很大推动。
在纲要里明确提到了医疗信息化,远程医疗,包括移动医疗,都有望得到快速的发展,比如像近期处方药的网上销售可能有很明确的政策会出台,网络电商将获得很大的发展,这对于移动医疗,包括远程医疗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三是民营资本或者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将得到快速发展。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体制的改革,包括收购原来公有体制,这样对于目前上市公司而言,对一些的医药或者公立医院的逐步的参股,或者进入这一市场可能发展迅猛。医院收购和重组将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
国家层面的政策利好无疑为社会办医再注“活水”。然而社会办医存在的困难仍然不容忽视。表现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于社会资本办医界定模糊,社会办医准入门槛依然受限;大型公立医院快速膨胀,优质医疗资源高度集中,挤压了民营医院的生存空间;医师多点执业虽然多地开始探索,但几无实质性进展,再加上民营医院在职称评定、学术研究方面基本上是空白,人才紧缺十分突出等。相信随着国家具体政策的不断落实,社会办医的门槛能够真正被打破,惠及广大民众。(内容由大数据产业情报平台METIS提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