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撬动金融大改革
摘要: 201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选择了前往前海微众银行进行考察。去年12月28日,微众银行官网面世,成为第一家上线的互联网银行。这凸显了高层对基于互联网的民营银行的重视。
■刘波
201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选择了前往前海微众银行进行考察。去年12月28日,微众银行官网面世,成为第一家上线的互联网银行。这凸显了高层对基于互联网的民营银行的重视。据报道,中央希望通过微众银行这类民营银行的先行先试,为后来者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并在探索发展中逐步放开部分监管限制,让民营银行成为激活银行业的新鲜血液。
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微众银行未来经营渠道或主要依托移动互联端,主打普惠金融服务。可见,普惠金融的发展正在成为一个趋势性的大方向,得到各界热议多年的普惠金融已经进入了高层的视野,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支持,被提上金融改革的整体议程。那么,普惠金融这个小切口,能不能撬动金融体制的大改革?
“普惠金融”是在2005年才由联合国正式使用的一个比较新的金融词汇,其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2013年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则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明确写入决议,意味着普惠金融的新机遇,新的普惠金融机构有可能以雨后春笋的速度爆发。
普惠银行意味着银行业应该更多为个人、小微企业、三农、社区发展等提供服务。银行业对大企业的依赖,可能在地方政府、银行与大型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共生关系,这种格局长期持续下去,就会隐藏着巨大的道德风险,比如说造成地方债问题的加剧,而普惠金融体系必将是一个大银行与小银行并存、错落有致、有效适应不同对象金融需求的体系。目前银行主要是围绕大企业提供服务,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同时也存在金融地区间失衡,东部沿海地区聚集了主要的优质金融资源,而中西部的农村地区成为金融荒漠,穷人得不到金融服务,这导致他们陷入自我加速恶化的贫困泥潭,而本来中西部地区是最需要金融服务的地区,而较发达地区已经出现了金融饱和状态。这就需要新的普惠金融组织的出现,去弥补已经定型的金融格局所不能关注的那些盲点,促进金融资源在不同主体、地域之间更为优化的配置。
普惠金融不仅意味着新的金融机构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的出现,同时也意味着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所以它不仅是新兴的普惠银行的事,传统的商业银行也需要向着普惠金融的方向调整、转变。普惠金融既需要新的民间金融生态的出现,也需要传统金融的创新。传统的商业银行需要更重视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职能,为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帮助,而不是在固守粗放型增长时代的习惯,继续在地方政府影响下为那些“僵尸企业”输血,而应该考虑如何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支持低碳、绿色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缓解投资过度、产能过剩、环境恶化等现象,而这些现象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金融资源分配不平衡导致的恶果。当前传统商业银行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努力,如在农村地区的小额贷款,改进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在社区普及金融设施,提供更多服务于民生的金融业务等等。
当然,发展普惠银行需要制度条件,需要破除所有制性质对银行业准入的影响,改变对国有银行的优待和对民营银行的歧视,需要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好地发挥资金价格信号对银行业行为的调节作用,促使银行更加重视风险并提供更好的服务,配合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完善银行破产清算机制,不再对竞争中的失利者提供保护,实现市场进程所必然要求的优胜劣汰、推陈出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普惠金融需要金融体制的大改革。而普惠金融的发展将改变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定位,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要去努力探索如何为社会主体提供量身定做的优质金融服务。
显然,普惠金融具有强烈的公益导向,强调银行业作为一个准公共部门,应该把重点更多调整到为大众利益服务上面。然而,同时也必须注意的是,发展普惠银行并不代表要在金融领域搞“民粹主义”,强行要求银行把重点转向小客户。银行业对民生和社会责任的关注,需要得到强调,但不能演变为一种强迫。发展普惠银行仍然需要按照经济规律来办事。实现普惠金融的根本途径还是鼓励金融创新,而金融创新基本上总是在市场主体自发的探索中实现的,而不是在政府的主持下实现的。政府主要的职责是提供合理的制度环境,为国有和民营银行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普惠银行主动寻找和适应在相对弱势群体中存在的庞大的对金融的需求。
在世界范围内,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也凸显了金融业的整体失衡、大银行“大而不倒”等深刻的矛盾,让各界更加关注不同主体如何获得平等的金融权利的问题,就像孟加拉国著名经济学家尤努斯说的,“每个人都享有获得信贷的权利”。在发展中国家,小额信贷等普惠金融方式倡导以弱势群体可承担的成本向其提供金融服务,不仅改变了金融业生态,而且重塑了许多国家的社会面貌。普惠银行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现象,当前普惠的程度还很低,政府应当以各种政策尽最大限度地鼓励金融创新,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的效率。普惠银行的发展及其积极成效的呈现,不仅能够引发体制性的变革,而且带来思想性的革命,让金融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转型服务。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