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最为集中的飞行高度也易发雷暴 危险的对流层

作者:王潇雨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1-01 00:22:00

摘要:一架机龄仅6年的现代化客机飞行过程中从忽然失踪到最终坠毁,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尚待专业航空灾难调查机构经过细致且繁琐的工作之后做出判断。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潇雨 北京报道

  在失去踪迹超过50小时之后,印尼亚洲航空公司(下称印尼亚航)从印尼泗水机场起飞前往新加坡的QZ8501航班的残骸陆续在其失踪地点附近海面上被发现,从而使这架飞机从失联状态转变为失事。

  一架机龄仅6年的现代化客机飞行过程中从忽然失踪到最终坠毁,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尚待专业航空灾难调查机构经过细致且繁琐的工作之后做出判断。

  消失的8501

  官方消息表明,QZ8501机组与地面空管最后的通话是请求将飞机从32000英尺爬升至38000英尺以躲避糟糕的天气。

  事发时该航班航路气象卫星图显示,大范围强对流天气正在航路区域覆盖。QZ8501执飞机型为空中客车A320型飞机,是目前全球最为普遍采用的中短程单通道客机之一,其配备了先进的机载雷达,完全可以通过雷达回波的色彩和形状来对前方天气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以决定继续按照既有航路飞行或是绕开天气状况不佳的区域。

  但QZ8501并未发出任何求救信号便忽然消失,最终发现残骸的地点距离其在雷达消失的坐标点相距不过十多公里。

  据一位国内航空公司具有执飞A320机型资质的飞行员对本报记者表示,“不能贸然判断飞机失事的原因,但根据目前披露的众多信息判断,猜测飞机有可能遭遇了比较强烈的雷暴。”

  有其他航空公司经过此地的航班证实,事发当天印尼爪哇海附近海域上空一直有比较大的雷暴区,有航班绕飞120海里才避开这一区域。

  前述飞行员表示,雷暴是飞行过程中比较危险的天气状况之一,一般发生在对流层,其高度范围从几千米到上百千米,但雷暴往往伴随着壮观的积雨云,不管是在雷达还是目视观察都比较好辨认,也便于机组提早做出相应准备绕过这一区域。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雷暴易发区

  对流层也是民航航班最为集中的飞行高度区间。一位经常执飞东南亚地区航班的国内航空公司飞行员对本报记者表示,东南亚地区目前这个季节对流层高度能够达到近33000英尺。

  较强的雷暴天气有可能会超过40000英尺,而在雷暴的上部也是非常强烈的颠簸区,对于民航飞机而言是危险的区域。

  “飞机本来在32000英尺飞行,飞行员最后一次联系雅加达管制员申请左偏航路,并将飞行高度调高至38000英尺,这时候应该就是已经发现航路前方有强对流天气,所以准备绕飞,”一位国内航空公司资深飞行员对本报记者解释,“但在与管制联系5分钟后无线电无法联络,一分钟之后应答机和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均消失,雷达追踪到其最终高度是36300英尺,但地速从32000英尺时的420节掉到了353节,飞机在高空忽然掉这么多速度是非常不正常的,而且和附近另一架正常飞行的民航机相比,QZ8501的地速要小了150节,相当于空速也小了这么多,所以就没有这么大余度了。”

  对于飞机并未发出求救信号便坠毁的原因,多位从事飞行及相关工作的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完全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最近的例子便是此前发生的法国航空AF447坠毁的案例。

  根据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2014年3月4日发布的《航空器驾驶员指南-雷暴、晴空颠簸和低空风切变》中的内容,“即便飞机飞行在雷暴云顶之上数千米,或者远离雷暴中心几十千米,仍旧可能遭遇强大的湍流,导致操纵困难。其中在雷暴内部常有猛烈的下沉气流(术语叫下击暴流),不但会让飞机损失高度,更危险的是这种下沉气流会带来飞机航向上的风向剧烈变化。进入下沉气流时,飞机是逆风的,而一旦穿过了气流中心,风向突然变成顺风,一来一去飞机的空速会在短时间内损失近百节。这会让飞机剧烈掉高度,甚至失速。失速意味着飞机失去足够支撑其重量的升力,如果没有足够的高度、过硬的技术和相当好的运气,失速意味着坠地。”

  前述资深飞行员对本报记者表示,飞机没有进行呼救可能是通讯系统遭雷击中断,或者机组在遭遇极端天气状况时忙于应对而来不及发出求救信号,发生任何状况首先控制飞机飞行状态是每个飞行员的基本原则,“目前看来飞机有比较完整的残骸沉入海底,因此飞机空中解体造成机组瞬间失能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