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低估值复苏能量减弱中小市值渐成风口

作者:秦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12-13 00:25:00

摘要:近期A股市场出现了冲高受阻回落的走势。尤其是上证指数在冲击3100点失利后更是宽幅震荡,成交量也迅速萎缩。

  近期A股市场出现了冲高受阻回落的走势。尤其是上证指数在冲击3100点失利后更是宽幅震荡,成交量也迅速萎缩。不过,小市值品种却渐趋活跃,创业板指更是在上周五拉出长阳K线,站上了1600点。看来,市场的风向有渐渐吹向中小市值品种的态势。

  多因素叠加 风力减弱

  近期A股市场的走势,的确让人感受到老百姓火爆的投资激情。沪深两市的成交量居然能够达到1.5万亿,千亿元市值的股票能够轻松持续涨停板,比如说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国石油也能够一改多年来的疲倦走势而出现了步伐轻盈的冲击涨停板的K线形态。难怪有段子称,风来了,大象都能飞。当各路资金形成台风之后,的确什么都能够飞。

  不过,一方面是因为政策层面的相关敏感信息让多头的激情有所降温。比如说关于券商自查融资融券金额等信息,毕竟本轮行情的驱动力之一就是加杠杆,而券商自查融资信息之后,减杠杆的操作是必然趋势,所以,市场的风力自然减弱。

  另一方面则是陆续公布的经济数据似乎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不仅仅是CPI物价指数持续下跌,而且PPI工业品价格指数也是创数年来的新低,这颇有通缩的阴影。

  与此同时,随着房地产政策的松绑,市场预期中的房地产交投持续升温的态势也未出现,说明房地产的市场需求已经到了一个极限。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将大幅降温,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也难有大的作为。在此背景下,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引擎在哪里就成为市场参与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关注的过程中,前期市场涨升引擎的石油化工、地产、工程机械、港口等诸多板块,其实缺乏业绩成长预期的支撑。而证券市场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为未来定价。因此,当未来成长预期不佳之际,低估值品种的估值复苏能量迅速减弱,也就意味着市场参与者的追捧激情在降温,市场的风力自然随之减弱。

  受此影响,沪深两市的成交量在近几个交易日持续缩量,从前期的1.5万亿元迅速萎缩至9000亿元、7000亿元,而且这一趋势还有望继续延续。由于大市值品种必须依靠庞大的成交量支撑,毕竟只有台风来了,大象才能够飞。所以,成交量的萎缩,也就意味着大市值品种缺乏了展翅飞翔的能量。所以,在上周五,券商股、保险股一度努力爬升,但因缺乏后续买力的吹捧,股价走势只能冲高受阻回落。

  中小市值品种或成风口

  不过,这并不等于A股市场随之出现较有力度的回落行情。毕竟即便7000亿元的日成交金额,相对于前期A股市场的日均2000亿元、3000亿元的成交量也是非常可观的,也就意味着本轮涌入A股市场的新增资金来头不小,甚至被蒙上神秘的色彩,这必然会给A股市场的未来走势提供一个较为乐观的溢价预期。

  更何况,以往A股市场的经验以及全球股市发展史的规律也显示出,证券市场的活跃度固然与宏观经济有着密切的关联,但也与货币政策的宽松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反观当前A股市场所背靠的宏观经济的确不乐观,但是,货币政策的未来预期还是相对乐观的,可能会有进一步降息、降准的动作,这就提振了当前已涌入到A股市场的增量资金继续做多的底气。至少可以讲,当前A股新增资金进场步伐会放缓,体现在盘面中,就是成交量会有所萎缩。但是,当前存量热钱的总量已经非常之大,达到了1万亿元的保证金规模,而且在货币政策相对乐观预期的驱动下,他们仍然会加大操作力度。

  由于大资金、持续大踏步增量资金进场,对应着大市值品种的活跃,但在增量资金进场步伐放缓,存量热钱开始活跃的大背景下,则对应着中小市值品种的活跃。这在上周五的创业板指站上1600点,并开始准备创历史新高的走势中得到佐证。未来一段时间内,是中小市值站上台风口。

  关注风口中小市值品种

  因此,在操作中,建议投资者利用盘中的震荡机会,积极进行仓位结构的调整,减少大市值品种,加大中小市值品种的配置力度。

  就目前来看,建议投资者遵循四大思路寻找投资机会。

  一是年报的超预期。比如说今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客车业务的发展趋势超预期,销售量持续刷新纪录;二是年报含权预期,主要是指小盘高价股,或者上市以来一直未有大比例送转增股本的个股;三是国家重点投资方向。由于当前统计数据显示出我国经济运行趋势不佳,渐有通胀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国家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高铁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力度,进而意味着此类个股的业绩弹性、成长性均较为乐观;四是新兴产业,比如说基于互联网产业衍生产业股。另外,生物技术、医疗服务类个股也可跟踪。

  (金百临咨询 秦洪)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公益闪耀中国-线上投票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