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何以亡政?

作者:周娆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10-31 23:34:00

摘要:《北平无战事》选取1948年国民党经济全面崩溃,国民政府强制推行币制改革以最后一搏这一历史节点,全方位展现北平和平解放前夕的方方面面。

腐败何以亡政?

周娆
    《北平无战事》选取1948年国民党经济全面崩溃,国民政府强制推行币制改革以最后一搏这一历史节点,全方位展现北平和平解放前夕的方方面面。其间的经济反腐大战使该剧成为了一个话题,使人们不得不想到当下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力反腐之中。
    “以史为鉴”是我们古老的传统,国民党政权因腐亡政的历史在今天仍有巨大的教育意义。腐败是国民党的顽症、痼疾。国民党的腐败已不仅仅是部分党员腐败的问题,而是难以清除的从最高领袖到底层党员的全党性腐败。
集权与独裁:腐败的温床
    从表面上看,作为国民党党、政、军最高领导人的蒋介石,其个人生活是相当简朴的。他不抽烟、不喝酒,日常养生之道就是一杯白水。从这些生活细节来看,他似乎算得上是清廉。但是作为一个政党的领袖,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蒋介石对于中国的影响是不能以其个人生活作为评判标准的。政治学意义上的“腐败”是指任何政治活动者以公共权力牟取私利或滥用职权从而给政治进程及经济和社会管理体系带来负面影响的行为,而蒋介石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精神道德方面的影响大部分都是负面的,故有人认为蒋介石实为“国民党中最大的腐败者”(参看王彦民《蒋介石与国民党腐败》)。
    我们知道,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实行的是专制独裁统治,借手中之权力谋一己之私利、一党之私利。专制独裁堵上了广大人民参与政治管理的大门,抹杀了他们参与公共事业的责任与义务,使他们起不到应有的管理和监督批评作用,也不能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因而从本质上来讲是与公共利益背道而驰的。诚如英国历史学家劳德·艾克顿所言:“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社会缺乏公正,权力缺乏监管,各种腐败现象也就应运而生。
    蒋介石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随着上世纪30年代初期蒋介石在国民党内至上地位的确立和巩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主要成为蒋介石的个人独裁,一切党政军大权,均把持于蒋一人之手。蒋介石还通过兼职来加强个人权力,他的兼职之多,堪称“世界之最”,据查考,抗战时间蒋介石共兼职56份,包括国民党总裁、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主席、陆海空军大元帅等这些党政军各方面最高长官。
    蒋介石好以“手令”的形式干涉政府各部门的权力运行,根据统计,从1936年1月至1948年4月,侍从室累积的蒋介石“手令”多达120个公文箱。蒋介石插手他想插手的任何事情,他的意见就是命令。一切党政军大员在蒋介石面前,只能是聆听教诲、唯唯诺诺。
    一党专政,个人独裁,没有民主,缺乏监督,必然一方面造成政党内部的腐败;另一方面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毫无疑义,专制独裁本质上是最可怕的腐败,并且导致其他腐败,从而埋下了社会动荡和政权垮台的种子。
政治腐败
    国民党在政治方面的腐败,主要表现为派系倾轧,组织瓦解。国民党内的派系纷争由来已久,大大小小的山头不计其数。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力量,蒋介石利用各种手段拉拢、收买各派势力,致使国民党内派系繁多。经过长期角逐,自然形成了代表军方正统势力的黄埔系,代表党务势力的CC系,代表行政官僚的政学系和代表财团势力的孔宋系等,还有不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各地方派系势力,比如山西的阎锡山、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等等。这些派系相互之间乃至各派系的内部仍然是明争暗斗、矛盾重重,并愈演愈烈,从而使国民党内呈现出暗流汹涌的态势。这一点在《北平无战事》里集中体现为各派势力对待“七五”学潮的态度,蒋介石嫡系的陈继承与桂系的李宗仁、晋绥系的傅作义做出了坚决镇压和竭力安抚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军事腐败
    政治上的派系斗争必定蔓延到军队。在国民党军队里,存在“中央军”与“杂牌军”之别。“中央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主要由黄埔系组成,其他则为“杂牌军”。蒋介石视军队为己有,一方面,他采取各种手段装备中央军,另一方面,则想方设法打压杂牌军。在蒋介石的庇护下,“中央军”即使犯了错误也会免予处罚,骄奢淫逸之风日起。而“中央军”和“杂牌军”之间种种不平等待遇也加剧了各军队之间的矛盾。
经济腐败
    国民党在经济方面的腐败,主要表现为官僚资本利用各种特权巧取豪夺,各级官僚通过贪污受贿、走私、敲诈勒索、非法摊派、套取外汇、擅自提取和截留公款以及官吏经商等多种形式疯狂敛财。
    官僚资本是国民党南京政权进行统治的经济基础,其依靠政治特权巧取豪夺、搜括民财。他们中有的以个人名义公开办公司、设银行、开商号,有的以政府或国家的名义,暗地里把从全国聚集起来的资产囊括为私有。宋美龄在美国到处讲演以求美国援助,但人们看到她佩戴的宝石甚至鞋上装饰的珍珠全部价值连城。孔祥熙长期在财政、金融部门担任要职,他不仅利用职务便利大收贿赂,而且通过军火买卖、举借外债、买空卖空、走私物资、包办鸦片贸易大发横财,很快就成为了“中国首富”。《北平无战事》里面那个一批货卖两家主,囤积民生日用物资导致北平民生危机的扬子公司,全名为扬子建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孔家的产业,由片中没有出现的“孔总”也就是孔祥熙长子孔令侃亲主其事。如此强硬的后台使得两位负责压粮的扬子公司的员工也能飞扬跋扈,丝毫不把五人调查小组放在眼里。方孟敖抓了扬子公司的人后,孔令侃一个电话就打到方家兴师问罪。
腐败者无法反腐败
    国民党政府一直对自身的腐败以及腐败的危害有所认识,并试图采取一些措施以防止腐败和促进廉政建设,但这些都是在不触动国民党专制独裁制度的情况下进行的。故而国民党的反腐是只反小贪,只反中贪,从不反上层尤其是最上层之大贪、巨贪,只是做样子“反腐”。
    1948年,身负“督导”上海经济管制重任的蒋经国,既有“太子”之身份,开始时雄心勃勃,工作不可谓不卖力,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垂头丧气地宣告“打虎”失败,正如《大公报》上一首讽刺诗所言:“世间到处狼与虎,孤掌难鸣力岂禁?”蒋经国到上海后,运用其在赣南的施政经验,发动青年和社会力量支持经管工作,组建了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协助推行币制改革,反映社会意见,同时设立密告箱,鼓励告发,并定期公开接见市民,听取意见。一时间,上海的经管工作显得颇为轰轰烈烈。蒋经国将投机囤积、操纵物价、贪赃枉法的商人和官吏视为“后方的敌人”,号召大家“共同起来制裁他们,消灭他们”。蒋经国以铁腕处置了一批国民政府的座上宾,一时间上海资本家们人心惶惶。蒋经国的“打虎”行动主要对象多为民营资本家,并无真正背靠上层权力支撑的官僚资本,并且最终失败在了孔家的扬子公司案上。在国共东北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仍不忘徇私情,于10月8日亲飞上海,训示蒋经国放过孔令侃。《北平无战事》里五人调查小组的撤销正是这一段历史的改写。
    身为“太子”的蒋经国都无法“打虎”成功,可见国民党内腐败的严重和反腐败的艰难。国民党各级官员几乎都是靠腐败存在的,腐败成为他们寻求生存的途径,他们不愿——实际上也不敢采取措施来消除腐败,只能腐败、腐败、更腐败,直至垮台。
    腐败可以说是一切执政党和政府执政的大患,不从根本上杜绝腐败问题将导致亡党亡国!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和民心向背的大问题!国民党由腐败而失败的历史,极其深刻地反映了腐败消解国家统一意志和前进动力,导致社会灾难和政权倾覆的不变真理。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