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并表扮靓业绩 兴发集团逆势扩建草甘膦

作者:许金民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10-22 23:23:00

摘要:化工是个周期性行业,行情来得快,去得也疾。去年8月,国内草甘膦原药价格尚为4.45万元/吨,如今已跌至2.7万元/吨,跌幅接近40%。

  华夏时报记者 许金民 成都报道

  化工是个周期性行业,行情来得快,去得也疾。去年8月,国内草甘膦原药价格尚为4.45万元/吨,如今已跌至2.7万元/吨,跌幅接近40%。

  虽然景气度快速消退,但厂家扩能的脚步却未停止。10月16日,兴发集团(600141.SH)宣布拟扩建10万吨/年草甘膦产能,一期6万吨/年将于2015年底建成。

  一位熟悉兴发集团内情的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此逆势投资行为实属迫不得已,“若未来行业准入条件提高,公司现有装置将面临淘汰。”

  兴发集团的这种举动或让股东也傻了眼,这当中有人曾于2013年1月以19.18元/股的价格参与公司定向增发,现如今已被深套。

  原本仰仗大股东宜昌兴发通过增持重拾信心,未料后者只买一次便收手。

  收购“催肥”公司业绩

  10月16日兴发集团披露三季报,今年1-9月公司实现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265.6%。《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净利润尚为3539.1万元,同比下滑56.2%。

  兴发集团“一夜暴富”,其奥妙在于收购。

  今年1月,兴发集团推出《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草案》。据此,公司将向浙江金帆达发行9460万股公司股权,发行价为12.81元/股,收购泰盛化工51%的股权。

  兴发集团的这项重组推进得颇为顺利,在获中国证监会核准之后,6月底交易宣告完成。考虑到之前子公司楚磷化工就持有泰盛化工24%股权,兴发集团对泰盛化工的持股比例已升至75%,按照规定需要合并财务报表。

  依据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差额计算,第三季度兴发集团共计斩获4.12亿元投资收益,直接导致公司业绩暴增。若扣除这部分收益,公司的净利润仅4838.3万元,同比下滑55.1%。

  兴发集团的主业为精细磷化工系列产品,泰盛化工生产农药草甘膦,两者并无太大关联,两者之所以联姻,或源自兴发集团的定向增发。

  2012年3月,兴发集团披露定向增发预案,公司拟以19.31元/股的价格发行不超过6991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13.50亿元,分别用于收购宜都兴发49%股权、新建10万吨/年湿法磷酸精制项目、新建200万吨/年选矿项目以及补充流动性,大股东宜昌兴发将参与认购。

  兴发集团的这次募资直到2013年1月5日才告完成,获配股份的分别为宜昌兴发、华安基金、盛和源矿产以及平安大华基金,获配数量分别为2851.3万股、1569.9万股、1569.9万股以及1000万股。

  未料,这些股东买进股份仅一周便遭遇利空。

  2013年1月11日,湖北省出台《磷矿石资源税征管办法》。办法指出,从2013年1月1日起,该省将对磷矿石资源税实行“从价计征”,税率为10%。

  资料显示,在此之前,湖北省对磷矿石资源税实行的是“从量计征”,税率为每吨15元。

  这次税改重创兴发集团。2013年年报显示,当年公司共计缴纳资源税7716.8万元,较2012年多出3211.6万元。这直接导致兴发集团当年业绩下滑78.79%,股价则从年初的17.77元/股最低跌至9.20元/股,参与增发的股东悉数被深套。

  熟悉兴发集团内情的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在这期间,公司不断接到来自增发股东的电话,抱怨颇多。”

  无惧下跌逆势扩建

  兴发集团的定增股份于2014年1月3日解禁上市流通,公司则于半个月前宣布停牌,如此巧合,难免惹人猜想。不过,有股东对此善意举动颇不领情。

  《华夏时报》记者查阅了兴发集团2014年一季报,平安大华基金已从“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消失;从股价走势可知,这家机构选择了“割肉”。

  华安基金则直接要大股东宜昌兴发“接盘”。

  今年7月2日,宜昌兴发宣布已增持兴发集团1569.9万股,交易完成之后,其持股数量上升为1.2亿股。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参与增发的华安基金持股数量恰恰是1569.9万股,在兴发集团半年报中(截止日期为6月30日)该基金仍在,待7月4日再次披露股东情况之时,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两家参与增发的基金皆已顺利退出,惟独盛和源矿产在10月16日兴发集团披露的三季报中,仍继续坚守。

  曾透露“6个月内不排除继续增持”的宜昌兴发,持股数量仍为1.2亿股,即只买一次便收手,着实让股东心寒。

  让人难以释怀的还有兴发集团的扩能。

  在披露三季报的同时,该公司宣布泰盛化工将扩建10万吨/年草甘膦原药,一期6万吨/年,项目建设期12个月,即2015年底便可投产。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草甘膦原药价格为2.7万元/吨,较去年8月最高价下跌接近40%。

  卓创资讯农药行业分析师王立晨透露,行业扩能凶猛、下游需求低迷以及价格虚高是这次下跌的主要原因。

  而之前行业倚仗的环保核查现已渐渐被人淡忘,一位行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草甘膦环保核查第一批次有4家企业通过,分别为江南化工、江山股份、优士化学以及泰盛化工,第二批什么时候出炉还没有说法,不过只要申报了的应该都能过。”

  没了束缚,要想“刹车”更加困难。

  在兴发集团扩能之前,国内已有两家公司宣布了扩能计划。其中,和邦股份(603077.SH)的产能规划为9万吨/年,其中一期5万吨/年产能将于今年年底投产。福华通达规划的产能则为12万吨/年,一期6万吨/年。

  很明显,2.7万元/吨的价格并非草甘膦的底,泰盛化工此时扩建无异于“自投罗网”。

  不过,公司似乎有自己的看法,其内部人士透露:“现在政府对于化工项目的审批越来越严格,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公司不扩建,若未来行业准入条件提高,现有装置将面临淘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