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人民币国际化的应有之义

作者:刘波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10-15 23:16:00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显著加速,不仅早已如很多专家所说,已经进入了“快车道”,而且展示出继续换挡加速的趋势,同时也呈现出在世界很多地区多点开花结果的可喜局面。

人民币国际化的应有之义

刘波
    最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显著加速,不仅早已如很多专家所说,已经进入了“快车道”,而且展示出继续换挡加速的趋势,同时也呈现出在世界很多地区多点开花结果的可喜局面。
    在俄罗斯,10月13日,央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据统计2008年底以来,央行已与20多个境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中国已先后签署五个人民币清算安排合作备忘录,涵盖伦敦、法兰克福、巴黎、卢森堡等地,在首尔也建立了人民币清算系统,全球清算网络初具规模。
    同在10月13日,英国财政部官员及主承销商银团在伦敦向投资者进行人民币国债发行路演,这意味着英国将成为海外第一个发行以人民币计价国债的国家。据报道,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成员将于10月15日讨论是否准备把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也许是作为欧盟积极对待人民币国际化的某种呼应,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期也在华盛顿表示,一些国家已经开始使用人民币作为国家外汇储备货币,只是尚未向外界公布,其中包括一些发达国家。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战略选择。中国长期的出口导向经济增长战略导致了巨量的美元外汇储备,而美国债务积累与财政状况的不稳,对中国外储安全性构成了巨大挑战,这呼唤着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将意味着中国汇率风险的降低,以及中国企业交易成本的降低。不过,其实人民币国际化也具有多种层面的含义,也受到诸多条件的约束,故而也需要谨慎进行精密化的路径选择。自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以来,跨境贸易结算和人民币债券的海外发行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亮点,而近期人民币日益被外国纳入外汇储备币种,则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新方向。
    正如周小川所说,人民币全球化仍然“有些功课”要做,包括逐步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以及在“尊重市场供求和维持金融稳定”上进一步努力。人民币要彻底实现国际化,走向资本项目下人民币的可兑换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但这将给国内金融体系构成巨大挑战,因为中国目前依然要依靠资本管制来维持基本的金融稳定。在国际化之后,日益庞大的海外人民币的存在将会挑战政府的经济调控政策,热钱流入或者资金外逃,导致汇率升值或者贬值,都将大大增加经济调控的难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远去,但仍给亚洲国家留下了很多前车之鉴,提醒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动的风险,这是正力推人民币国际化的中国所不可不察的。
    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人民币也理应取得与中国身份相匹配的地位,但考察历史,这将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以美国为例,它从崛起为全球第一工业大国,到最终美元取代英镑的主导地位,经过了几十年的时间,而且这个过程中包含了很多国际地缘政治变动的因素。而且,在当前,在全球范围内,“美元霸权”仍将是一种长久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也是一种制度惯性,因为市场交易者很难树立对其他货币的信心。
    不过,近年来美国为了摆脱国内经济问题而频频使用制造通胀的手段,这也在逐渐损害美元国际信誉的基础。由于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等政策,国际上对减少美元资产的意愿有所提高,而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比较强,这对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良好时机。今年以来,法国等国因为对巴黎银行被罚款等事件的不满,对美元的强势地位也颇有微词,在此背景之下欧盟等方面都看到了人民币国际化代表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可以对美元产生一定的抗衡作用,所以乐见其成。但是,单从欧洲的“欧元雄心”逐渐失落的过程,也可看出挑战“美元霸权”是一个困难重重的过程。
    然而,人民币国际化并不一定要以取代美元为目标。人民币成为国际通用储备货币,让中国充分享受“铸币税”的好处,这个前景目前看起来还比较遥远。其实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分成很多层次,当前务实的目标应该是首先让人民币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成为国际上的结算货币和计价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动力还是国内经济改革的需要,主要宗旨还是适应国内经济的需求,降低汇率风险和减少外贸企业的成本,所以应该坚持“以我为主”,循序渐进地推进,在此过程中让人民币不断取得国际上更高程度的接受,同时中国更深入地参与到国际金融制度安排、规则制定与议程设置之中,慢慢地享受由此带来的国际舞台上的好处。
    目前,英国或者欧洲央行即使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其比例也将是相当低的。人民币如果未来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纳入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固然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但仍主要是象征意义的。而且,即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基本储备货币之一,那并不是问题的结束,而将是更具挑战性的问题的开始,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外汇储备政策都要面临更大的考验。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需求其实还是比较高的,并不存在很大的外部阻力,如前所述,这是欧盟等方面喜闻乐见的。最根本的问题其实是中国目前有没有适应人民币普遍国际化使用的实力,能不能承受住资本开放的冲击,能不能有效管理一种在国际化环境中运行的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虽然如火如荼,最终决定成败的仍然是经济的基本面。因此,应该用人民币国际化目标来倒逼国内市场化改革,推动经济的结构性调整、汇率制度的改革、增强金融体系的弹性和灵活性等等。
(作者为资深财经媒体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