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再度借壳博通 重修上市方案 陕汽集团整体上市加速

作者:金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9-19 23:50:00

摘要:而今,陕汽集团将上市路径重新落定在借壳博通股份之时,整体上市路径也已规划初成,上市进程亦将全面提速。

再度借壳博通 重修上市方案   陕汽集团整体上市加速

  华夏时报记者 金雪 北京报道
  
  “从目前博通股份(600455.SH)停牌的情况判断,陕汽集团的整体上市有望在明年二季度前完成。”9月13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一位接近陕汽集团的知情人士首次透露陕汽集团整体上市目标时间节点信息。而在此之前,陕汽集团始终未确定整体上市的时间表。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重新进入上市流程的陕汽集团,在上市方案上重新选定借壳博通股份。9月2日,博通股份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紧急停牌,并宣布资产重组交易对方仍拟为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组的置入资产拟为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权。
  
  事实上,这已经是博通股份第二次停牌筹划与陕汽集团重组。2013年8月,博通股份曾披露与陕汽集团的资产重组预案,但重组进程在今年2月宣布终止。而今,陕汽集团将上市路径重新落定在借壳博通股份之时,整体上市路径也已规划初成,上市进程亦将全面提速。
  
  多重考量
  
  重新选定博通股份,是陕汽集团内部经过多轮考量做出的决定。
  
  去年8月,博通股份首度披露与陕汽集团的重组预案,并宣布公司拟以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向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九家股东购买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权,标的资产预估值约为30.83亿元。
  
  难以预料的是,今年2月26日,一度停牌调整的博通股份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陕汽控股拟对陕汽集团资产进行适当调整,博通股份无法在《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披露6个月内发出召开股东大会的通知。”博通股份对终止重组原因如是回应。
  
  而后,陕汽集团开始重新考量上市方案。“从终止重组后到目前为止的几个月时间中,陕汽集团与博通股份之间并未就资产重组事宜有任何接触,而陕汽集团方面也已经开始重新筹备新的上市方案。”5月20日,一位接近陕汽集团内部的消息人士曾对本报记者透露。
  
  “重新考量方案,意味着陕汽集团将在准备上市过程中全面参考多重可能,在上市路径上,IPO上市和借壳上市都在考虑范围内;上市方式也在A股上市、H股上市和A+H股上市中全面论证。”彼时,上述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另据本报记者了解,陕汽集团重新考量的上市方案中,仅借壳上市的壳资源就有三家备选,其中并不包括博通股份。
  
  不过,想必陕汽集团自身也未曾预料,时隔三个月的筛选后,一度被放弃的借壳博通股份方案被再度拾起。
  
  “我们确定重启这一方案(指借壳博通股份),是大股东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的结果,并认为这是一条可行性最高的路径。”9月13日,陕汽控股投资和资本运营总监兼证券部部长张育安对本报记者透露,“其中也有部分原因是由于陕汽集团与博通股份同是陕西辖区企业,政策环境和重组上的沟通相对有利,而此前方案备选中的三家企业不是陕西地区的企业。”
  
  上市壳资源重新落定博通股份之后,陕汽集团整体上市也进一步提速。在此前,陕汽集团内部曾预计,“最快也要今年年底才能有可实行的、供提交股东大会进一步论证和筛选的上市方案。”显然,现实要比这一工作计划来得更快。
  
  “目前初步上市方案在券商、律师及相关机构的评估和尽职调查过程中,预计今年年内完成全部的前期准备,确定方案细则。”9月13日,张育安对本报记者透露。而按此进度行进,陕汽集团则有望在明年二季度前完成上市。
  
  重整旗鼓
  
  在张育安看来,即使在当前借壳上市等同于IPO的相关政策环境之下,陕汽集团的借壳上市与IPO相比,仍有更多利好。“去年1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在借壳上市审核中严格执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标准的通知》中,明确了借壳上市条件与IPO标准等同,基于此,陕汽集团的借壳上市也会采取与IPO同等标准去做前期准备。“但即便标准相同,借壳上市与IPO上市相比,还是有一点好处,就是不用排队。”有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陕汽集团选择借壳上市,在很大程度也为缩短上市所需时间。
  
  不过,由于陕重汽是陕汽集团的核心利润贡献者,而陕汽集团无法对陕重汽控股,或也将成为陕汽集团整体上市的关键阻碍。证券分析师曹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由于陕汽集团仅持有陕重汽49%的股权,因此来自陕重汽的收益只能算做投资收益,而不能进入主营业务报表中。”在曹鹤看来,证监会不允许一个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微小的公司顺利上市。
  
  幸运的是,这样的境况正在改变。“对拟上市公司而言,证监会在考虑上市条件的时候,大多数公司的投资收益都是非主营业务,并且不具有稳定性,因而证监会需以此判断是否有持续盈利能力。而在事实上,这样的非主营、偶发性的投资收益,也确实会(对公司申请上市)有影响。”对于业界的质疑和担忧,张育安对本报记者分析时认为,陕重汽的投资收益与通常意义的投资收益不完全相同,重卡是陕汽集团的主营业务,也是陕汽产业集群的重要一环。并且陕重汽双方股东股比稳定,且有稳定的现金分红政策,“在陕汽集团的架构中,陕重汽收益虽属投资收益,但更确切地说是稳定的主营业务投资收益。”
  
  不仅如此,在陕重汽的管理与运营过程中,陕汽集团占有重要地位。“在陕重汽内部11位高层管理人士中,有10位来自陕汽集团,只有1位来自潍柴动力(000338.SH)。在陕汽集团分派的10位高管中,对销售、质量、管理等诸多方面均有涉及。”9月14日,有陕重汽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从陕重汽成立伊始到现在,这种高管分派比例和格局从未改变。”
  
  与此同时,陕汽集团主营业务占比较小的局面也正在打破。张育安对本报记者透露,2013年与2012年相比,重卡业务大幅增长,但在集团比重已经下降超过20%。 “这个数据2012年是超过90% ,2013年是70% 左右。陕汽集团的后市场,高端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金融等方面的业务比重正在大幅拉升,未来陕重汽对集团的贡献比例还会进一步降低。”
  
  敲定上市路径和最新方案之后,正在全力优化核心资产的陕汽集团,将朝着上市目标大步行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