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妈妈七百个娃

作者:马广志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9-03 22:42:00

摘要:26年来,从代课到正式老师、再到校长,从青春岁月到华发初生,她一直坚守着用忠诚和爱在培智教育的田野上播洒希望。她就是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校长于文。

一个妈妈七百个娃

  华夏时报记者 马广志 北京报道

  高中毕业后,她稀里糊涂地就走进了培智教育的大门。26年来,从代课到正式老师、再到校长,从青春岁月到华发初生,她一直坚守着用忠诚和爱在培智教育的田野上播洒希望。她就是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校长于文。

  在北京市海淀区培智学校的校长办公室里,说到自己刚入校时还是个“又高又胖”的姑娘,于文笑了,眼角爬上了道道鱼尾纹;说到学校现在6000平米的现代化教学楼和100名专业教师队伍,她又感慨创业的环境如何艰难;说到她自己失去的孩子和亲手培育的700个智障学生,她哽咽地说:“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一双“红舞鞋”

  1988年,差几分没有考上大学的于文,却成了各个中学眼中的“香饽饽”,争着让她去任教。几度犹豫后,于文选择了一所普校任职,学校让她代课“辅读班”,所谓“辅读班”就是针对智障学生设立的班级。“但校方说得很明白,让我代课一年就可以调离。”

  起初,智障人呆滞的目光、狂躁的举动、无休止的纠缠让她不知所措。但渐渐地,她发现这些特殊的孩子却都有着一颗钻石般的心:爱你,便会把吃到嘴里的甜苹果第一个分享给你,一字一顿地说:“老、师、我、爱、你”;想你,便会在除夕夜里坐着公交车找到你,见了面虽然什么话也讲不出,只是笑一笑,拉一拉手便心满意足地再坐车回去;需要你,他会告诉你:“胳膊疼,有别的同学欺负我,想让我哭,老师说男孩子不能哭,我就不哭”……于文把这些学生当作孩子,学生们也把于老师当作“年轻的妈妈”。

  1年的代课结束了,道别的时候,学生们问于文:“老师,你不喜欢我了吗?”于文一时语塞,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时,刚成立不久急需优秀师资的北京市海淀区培智学校找到于文,要正式聘用她,北京市海淀区培智学校第一任校长马廷慧亲自找到于文,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打动了她:“培智教育是高尚伟大的职业,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培智老师,需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多方面的知识,这是一个有发展、有挑战、有着更高学术要求的行业。”

  于文走进了培智教育事业,从此再也没有出来。“当初的选择就像是穿上了安徒生童话里的那双红舞鞋,自己一旦穿上,就脱不下来了。”于文说,因为肩负着命运赋予的责任,她唯有起舞。

  无助中的坚强

  上世纪90年代,培智学校的成立意味着我国的培智教育领域的第一次变革,这是中国培智教育事业的起步阶段,没有经验,没有教材,甚至连教具都是老师们自己动手做的。老师们在学校建立了团支部,组建了学生大队、合唱队、集体舞队。不识乐谱的于文硬是背下乐谱教会了学生;孩子们学不会广播体操,她就画出一个个分解动作,再一节一节教给他们;学校要有宣传海报,她就跑遍书店买来板报设计书,一张一张拓,一笔一笔描摹,画出每期的宣传板报。于文那时候身兼“班主任”、“大队辅导员”和5门课的老师,她和其他几个年轻教师组织了北京市第一支弱智学生的鼓乐队,激昂的鼓乐声打出智障孩子们振奋的心声,也打开了智障教育的新局面。

  那些日子,于文每天也会感到无助。有的孩子只要看不见太阳就会不停地叫嚷,有的会突发癫痫,还有个智障孩子竟然因为“狂躁”被父母活活打死。学习困难、心理问题、家庭问题,每个孩子的问题都不一样,面对“多样化”的问题,没有人教于文该怎么做,因为他们就是中国培智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于文说,在无助中如果还想做好一件事,那就必须坚强,坚强地面对一切困难。而于文的坚强,来自于她每一天都感觉到自己是被孩子们需要的。她把爱毫无保留地送给他们,因为她知道智障孩子同样渴望感知幸福的美好,并更加渴望着被爱。

  24岁的于文怀孕以后因为工作繁忙没有做一次产检,怀孕8个月时还带着孩子们参加运动,第2天登着梯子去写黑板报,第3天突然早产了。她的孩子没有留住,那是个儿子,也是她一生中唯一的骨肉。于文说,或许这就是命运给予自己的一份责任,让她把全部的爱给予智障孩子们,老天夺走她的1个孩子,但给了她700个孩子。

  尊重每一个生命

  于文知道,一个合格的培智教育学校,除了“爱”,还应该给予孩子们一个未来。

  十几年前一个男孩子毕业了。临走道别时,孩子拉着于老师的手说:“老师,我走了”。于文问他要去哪?他摇摇头,不知道。于文知道,这个孩子没地方可去,这个孩子从毕业那天以后就到公园捡瓶子,“工作之余”最快乐的事就是下午坐在学校门口,等着看着老师们下班回家了,自己再回家。

  于文觉得心酸,这十年自己究竟给了他什么。是爱,但这不够,她要用专业培智教育方法给孩子们一个未来。2000年11月,于文被任命为北京市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的校长。她把“让智障孩子享受平等的教育,让智障教育教师形成专业的技能,让高速前行的社会实现和谐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办学思想。为了使每个孩子享受到优质的特殊教育服务,她带领教师在全国率先进行课程改革,为每个学生建立个别教育计划,使每个孩子不管是什么样的残疾,不管残疾程度多重,都能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为了使轻度智障学生在普通学校能够享受到特殊教育的服务,她亲自到普校讲智障教育理论,使普校老师了解特殊教育,为特殊孩子的随班就读工作奠定基础。为了赢得社会的关注,她更是不断奔走于各个相关单位,宣传特教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争取社会的理解和帮助。

  于文对年轻的老师们说:“智障教育不能给你们金钱,给了你们劳累和艰难,但在我们的学校,每位教师都有成为特殊教育专家的希望。”

  在她的带领下,海淀区培智中心学校成为全国智障教育领先学校,被教育部、民政部、残联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学校的校本课程在全国展示,并被多个省市学校选用。在众多的荣誉称号中,于文最珍视的是“全国特教园丁奖”。她为自己有幸成为新中国第一批专业特教老师而自豪。她自豪,26年的从业经历见证中国的培智教育的发展历史,她自豪,自己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教工作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