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降息,还是升息?

作者:丁学梅 李叶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4-18 19:08:00

摘要:降息,还是升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丁学梅 李 叶 北京报道

利率是应该降还是应该升?市场对此看法不一。有专家认为,短期内中国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还有降息可能。但是,另有业内人士担忧通货膨胀渐行渐近,认为有升息的预期。

降息方

   我国的利率水平偏高,下个月欧洲央行还会降息,给中国央行带来降息压力。

●嘉合盛汇首席外汇分析师王洋:
    我国的利率水平偏高,还有一定的降息空间,我觉得未来还应该降息。从国际环境来看,国外大多都是调控到零利率,下个月欧洲央行还会降息,给中国央行也带来降息压力,人民币升值压力比较大。但中国央行一般不按国际惯例做,不完全看利率条件,而且不降有不降的理由,因为我国的经济没衰退。经济衰退时为了刺激经济,降息对扩大内需确实有很大作用。整体来看,我国的利率水平偏高,降息预期仍存在,因为毕竟还有降的空间和压力。


●纽约金融学院亚太区董事总经理杨晨:
    虽然降息的空间不太大了,但是降息的可能性绝对还是有的。3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加上前两个月新增贷款量,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已达4.58万亿元,超过往年全年新增贷款金额。而真正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却很少,很多钱出现回流,危险很大。
    2008年9月以来,中国转入降息周期,银行的净息差大为收窄。央行在公开市场运用短期回笼工具大规模平滑移动到期资金,一季度投放的过度集中,中长期贷款占比过高等因素,势必增加市场的风险,而目前股市的情况也与银行股的走势息息相关,银行股一旦偃旗息鼓,大盘便没有力气上攻。虽然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数额、票据融资占比可能下降,但信贷余额增速仍将维持高水平。目前的货币政策水平下,银行息差收窄,放贷规模超预期,明年市场通胀的压力非常大,所以降息的空间已经非常小。

升息方

    如果不及时根据经济增长形势回笼多余的货币,则可能再度演变为全球性通货膨胀,未来应该实行升息的货币政策。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谭雅玲:
    我觉得未来应该升息,只是还不到时候。对于降息,我觉得应该反思一下这一轮宏观调控了,股市跌那么多,跟降息有很大关联。去年11月26日,央行大幅降息108个基点,对市场信心的打击有多大,1998年的8次降息,产生了怎样的后果,是该总结一下的时候了,把投资者的心理打凉了,恢复谈何容易。虽然理论上是降息对刺激经济有好处,但也要有个度。降息压力是心理造成的,降不降要看国内的实际情况,现在不应该再降息了。加息预期已经存在,但不会这么快就加息,要看政策释放的程度和节奏。


●长城证券宏观分析师何筱薇:
    现在是政策的真空期,未来加息的呼声应该比降息大,我认为降息一点必要都没有,至于会不会加息,要看是否有明显的通胀。现在信贷投放过猛,通胀预期升温,但只有出现明显通胀的过程,央行才会加息。降息是因为需求不旺盛,放松银根解决企业流动性,目的是将流动性释放出来,把囤积在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往实体经济流转。现在商业票据利率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都处在历史低位,降息过度,放贷过度,会造成通货膨胀,使经济的波动性加大。再释放流动性不能有效地刺激私人投资。
    货币政策有非对称性,在经济过热时,加息在1-2个季度就可以显现出抑制经济过热的效果,而在经济衰退时,降息的效果在3-4个季度才会显现。流动性已经释放这么多了,接下来应该等待货币政策效果的显现,所以说处于政策真空期。


●国海证券资深分析师段吉华:
    目前宏观经济的背景下,已经没有必要降息了。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财政政策才是充分条件,而前期的货币政策功效已经在现阶段充分显现,宏观经济已经回暖,信贷投放超出市场预期,贷款需求仍然较为旺盛。货币供应量出现回稳迹象。即使宏观经济再次出现下滑,国家也应该在财政政策这个充分条件上下工夫。
    目前全球物价水平受经济衰退影响而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由于当前各国央行为了稳定金融市场而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在金融危机平息之后如果不及时根据经济增长形势回笼多余的货币,则可能再度演变为全球性通货膨胀。目前全球过度投放基础货币,国内出现严重通货紧缩的可能性较小,未来通胀预期可能重新抬头,年内降息的可能性非常小,四季度末或许会有一次。


●安邦咨询公司分析师徐斌:
    虽然目前升息的机会像中彩票一样小,但从应该不应该的角度来说,显然是应该升息的。由于贷款投放的增长速度比较快,降息已经显得没有必要,而通胀预期可能再度抬头,所以中国央行未来降息的空间非常有限,再也不会出现以前的降息基点。
    虽然经济增长减缓目前仍是主要趋势,但是部分产品价格经历过前期急跌之后有所稳定。前期的下跌将在上半年的指标通过PPI与CPI非食品部分的同比增速表现出来。从央票回购、货币回笼的情况看,也是半年来所没有出现的景象,这意味着国家已经对货币的流动性、未来的通胀有所警惕,但通胀至少是一年半左右后的事情。按照常理,国家是应该实行升息的货币政策了,但现在全世界的金融体系都在搞国有化,我国的货币体系变革也是采用西方经济学的那一套,保增长的途径是不对的,但这样一来符合了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而其深远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