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正在松绑的平行进口车

作者:金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8-22 23:06:00

摘要:在国家多部委齐齐向汽车领域垄断行为开火之时,平行进口车迎来多重利好。

  华夏时报记者 金雪 北京报道

  在国家多部委齐齐向汽车领域垄断行为开火之时,平行进口车迎来多重利好。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计划将非中规进口车(非授权渠道进口车)纳入《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汽车三包”)范围之内的消息甚嚣尘上。“目前这一政策正在制定之中。”有消息人士透露。与此同时,对于当前国内非中规车进口车经销商普遍规模较小的现状,将保险公司纳入非中规车的“汽车三包”体系之内或也将成为趋势。

  除此之外,经销商备案制度的取消,对于进口车行业而言,同样意味着进口车品牌中国总经销商的强势地位将被打破。而以往被视为小众路线的平行进口行业,或将面临巨大发展机会。

  被压榨的生存空间

  一款进口宝马X5 xDrive 35i豪华版车型在宝马经销商那里的指导价约为101万元,在一家非中规进口车经销商的售价约为83万元,而同款同配置车型已行驶6万公里后在二手车市场售价约为76万元。

  简单一组数据凸显了非中规进口车经销商的意义所在。“非中规进口车,就是没有获得跨国汽车厂商及在华总经销商授权的经销商,但有合法的进口许可、缴纳完整关税,虽不是针对中国市场设计和生产的,但也是‘原装正品’。”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告诉本报记者,“这类非中规进口车经销商一般是贸易公司,产品以美规车为主,也有中东车,但日本和英国等国家都是右舵车型,因而不在此列。”

  在通常情况下,一辆进口车除海外市场售价基础上加付关税、消费税、增值税三项税费及仓储物流费用外,进口车品牌的中国总经销和经销商共同赚取的利润空间非常之大。而在这其中,中国总经销的利润占据绝对比重。一家日系进口豪华车品牌北京经销商相关负责人曾对本报记者坦言,“店内从中国总经销商提车价大概介于官方指导价的9.1折到9.2折之间。”这也就等于,一款官方售价70万元的进口豪华车裸车,经销商只能赚得五六万元利润,仅占裸车价的8%左右。

  也正由于没有“授权”,直接跨过了跨国公司设在中国的总经销商环节,非中规进口车比品牌授权经销商店内的售价低很多。“基本上都要低10%以上,差距大一些的甚至可以达到20%或者更高。”有熟悉非中规进口车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不过,在现行政策体制的束缚下,有市场需求的非中规进口车行业始终未能走上一条光明之路。现行的2005年颁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中有明确规定,境外汽车生产企业在境内销售汽车必须授权国内企业或者在我国设立企业负责销售,绝大多数的境外汽车都设立了销售公司负责进口汽车的总代理,并成为该品牌进口汽车的唯一经销商。

  “2008年,商务部曾打算修改《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放开平行进口,准许国内经销商直接从国外进口汽车,以避免总经销商对进口汽车的垄断,但最终不了了之。”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万江表示。

  也因如此,同样拥有合法报关流程和相应手续,但非中规进口车在中国市场仍处于“灰色地带”。

  走出“灰色地带”

  不仅是政策准入门槛将非中规进口车排除在外,由于常年处于畸形发展状态,非中规进口车行业的售后服务和管理规范方面也使其难有出路。

  “价格便宜,但后患无穷”,此前业内对于非中规进口车,常有这样的说法。这也正由于多年来非中规进口车匮乏的售后服务保障——一直以来,除个别推行全球联保政策的进口车品牌外,绝大多数非中规进口车不提供售后服务。而此前一直为非中规进口车同样提供售后服务保障的宝马,也在2012年12月宣布,取消对中国地区非4S店渠道购买的宝马车进行两年的免费保养维修。

  而即便是自费维修,非中规进口车主面临的境地也十分尴尬。“如果厂家DMS系统里没有这辆车的车架号,是没法提供零配件供应的。”8月20日,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日系进口车4S店内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坦言,非正规4S店购买的进口车,即便是车主自费,4S店也无法提供维修。

  幸运的是,正在全力推行的汽车业反垄断调查或带领非中规进口车走出“灰色地带”。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计划将非中规进口车纳入“汽车三包”范围的消息备受关注。有消息人士透露,“目前这一政策正在制定之中。”与此同时,对于当前国内非中规车进口车经销商普遍规模较小,难以承担“三包”责任的问题,将保险公司纳入非中规车“三包”体系之内或也将成为大势所趋。

  而事实上,在此之前,非中规进口车自发联合保险行业保障售后环节也已开始尝试。“在此之前,就有一些非中规进口车销售方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一些延保产品,先期由进口车销售方买单,在终端销售时打包销售给车主。”罗磊对本报记者透露。

  打破进口车格局?

  不仅如此,备案制度的取消同样推动非中规进口车迎来春天。

  8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中明确,国家工商总局将从2014年10月1日起,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的相关备案工作。这也就意味着,非中规进口车经销商不再受汽车品牌经销商备案制度限制,平行进口车变为完全合法化行业。

  “备案制度取消后,实际上就是取消了进口车品牌总经销商去工商总局报备的环节,取消了特许类的登记。”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对本报记者表示,“未来进口车销售将全面面向一般性的经销商,放宽了政策束缚,对非中规进口车经销商的登记注册,以及发展前景非常有利。”

  而在去年9月末挂牌成立的上海自贸区,今年4月也提出规划平行进口车试点区域的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方案内容,在自贸区交易中心内销售的汽车,将与4S店渠道购买的产品享受同等售后服务。“交易中心将负责售后保障系统的搭建,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20家经销商的售后资源,另一方面,还将与多家本地4S店合作,以扩大平行进口汽车的维修保养范围。”

  在此之前,颇为“小众”的非中规进口车年销量始终未见起色。“近几年来,非中规进口车销量每年都不超过5万辆,一直没有什么增长空间。”罗磊告诉本报记者。2013年,中国进口车销量117.1万辆,同比增长7%,而若以5万辆估算非中规进口车销量,占进口车总体销量比重不足5%。

  而今,在诸多因素频频利好之下,持有更低售价的非中规进口车的身份“转正”,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现有的进口车市场格局。不过,对于未来非中规进口车行业的发展,罗磊仍持谨慎态度,“非中规进口车会有些上涨,但上涨空间不会很大,只能作为正规进口车经销商市场行为的补充,这是由于非中规进口车商向海外零售市场采购车辆的形式决定的。”罗磊对本报记者分析。

  不仅如此,经营非中规进口车的贸易公司在向海外进口车经销商进口整车时,无法进口原厂零配件,这也使得即使将非中规进口车纳入“汽车三包”范围中,也难以享受与4S店等同的原厂售后保修服务。

  不过,需要肯定的是,正在“松绑”过程中的平行进口车业务,将引来更多非中规进口车进入市场。在这一层面上,未来将对传统授权进口车渠道经销商带来更大冲击。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