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机会还在创业板
摘要:蓝筹涨了,但难以涨得长远,创业板跌了,但跌到一定时候还能涨回来。要问我为什么这样?我的回答是,趋势就是这样。
最大的机会还在创业板,我说的是投资机会。《地平线》不是投资专栏,但一直试图分析一点趋势性的东西,很多投资者相信趋势跟踪是一个好策略,所以我关心的东西多多少少也和投资相关了。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强调最大的机会还在创新,其实是为了给自己以前说的话一个交代。今年初以来,我在《地平线》里反反复复就说两件事,一个是过去十年黄金一般的房地产行业风光不再,一个是以TMT为先锋的创新型行业才是今后十年的希望所在。
7月以来,有两件事越来越热闹。一个是房地产救市的地方措施越来越多,但舆论唱空的声音反而越来越强烈,一个是上证指数突然一改颓势异军突起,金融地产煤炭有色,都有不错的表现,简单说就是蓝筹归来。
因此,有两种声音也越来越大,一种说是楼市要暴跌,一种说是蓝筹要暴涨。我怎么觉得这都不靠谱,所以必须说说自己的想法,楼市崩盘是不会有的,蓝筹大行情也是难以持续的,而我最想要强调的还是,投资,最大的机会还在创新。
翻一翻过去两月我在《地平线》写的东西,6月18日我写了“下一个黄金十年”,6月25日我写了“如何傍上BAT”,7月4日写了“创新是个概率活”,7月9日写了“想要赢球先别丢球”,全都是这样一个基调,在大TMT领域,在大健康领域,在大环保领域,在大消费领域,在这些领域里的创新型公司,中小型公司,才有可能出现下一个十年的大牛股。
我现在还是这样的想法。蓝筹涨了,但难以涨得长远,创业板跌了,但跌到一定时候还能涨回来。要问我为什么这样?我的回答是,趋势就是这样。
蓝筹现在上涨的逻辑是沪港通,是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但在我的概念里,企业的成长真正要依靠的既不是沪港通这样的估值修复,也不是混合所有制这样简单的产权调整,企业成长唯一的理由是创新。
在蓝筹企业中,有的是产能过剩的,有的是环保不达标的,有的是杠杆过高的,这样的行业中如此大体量的企业,你我又能期待它们在整个经济体去杠杆去过剩产能的过程中有多大的成长性?与蓝筹相反,创业板和中小板中的优质企业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在“如何傍上BAT”文章的末尾这样说过,“你要说创业板是泡沫,不可避免都会有,但是泡沫可以挤掉的,等泡沫挤得差不多了,回调结束了,真正大涨起来的还会是这个大行业里的好公司。原因很简单,它们代表的是未来,至少是下一个十年。”
在“想要赢球先别丢球”中,我又引用了瑞信证券陈昌华的一段分析,“在中国,随着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减慢,许多过去增速较高的行业类似能源、银行、房地产和大宗商品都已放缓。只有互联网和澳门博彩被视为剩下为数不多的高增长行业,股价表现远优于代表旧经济的H股。”而且根据陈昌华的测算,此次市场繁荣背后“新经济”股票的价值重估相比1999-2000年更加温和,所以他认为类似14年前互联网市场崩溃的可能性较小。
所以,我坚持的一点是,与其去追逐上涨了的蓝筹,还不如去等待回调了的创业板。所有的大行情都不是只涨不跌的,幅度不小的调整会有,只要不追涨杀跌,调整后就是新一轮上涨。
要说我对自己这种分析有没有过犹豫?当然有。在7月末8月初这段指数大涨的行情中,由不得人不动摇,但当我最近看到一句话的时候,我又对创新型企业充满了信心。
这句话来自《纽约时报》对华兴资本首席执行官包凡的一篇报道。这篇报道把包凡描述成一个依靠人脉赚钱的投资银行家,但包凡如此的成功,还在于他对行业的把握。他将旗下投行的定位放在广义的科技领域,“重点是那些将在中国的‘新经济’中蓬勃发展的企业。推动新经济的是对电子类创新的应用,而这种创新正在重塑零售、教育、医疗和物流等传统行业。”
包凡说,“如果想在中国投资,除去科技公司就没有什么了,因为其他东西都死气沉沉,只有科技公司在成长。”就是包凡这样一句话,让我坚持了我以前的那句话,“如果你买不了去香港和美国上市的BAT,你就要买A股中傍上了BAT的公司。”
我以上说的都是逻辑分析,并没有定量研究,要是看数据的话我建议大家可以读一读秦洪刚在《华夏时报》上发表的一篇分析文章“A股买力减弱,小市值品种或重新活跃”。
在秦洪的分析中,最近一周“A股市场出现了先扬后抑的走势,成交量也随之萎缩,后续买盘力量减弱,不利于短线A股的运行。”他认为,现在的行情类似于2012年12月底的那轮成交量迅速放大以及对应的上证指数脉冲行情,当时的行情后,增量资金预期中的新一轮经济复苏周期并未出现,故后续买盘力量迅速减弱。秦洪言下之意,就是现在我们也难以看到新一轮的经济复苏周期。
如果是这样,“存量热钱与新近加盟的增量资金就会寻找新的契机,高弹性的小市值品种就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品种。更何况,小市值品种也拥有新的做多驱动力。”
什么是小市值品种做多的驱动力?当然是它们创新的无限可能性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