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决策者的三个考量
摘要:通胀是否正在向2%的长期目标运动,该目标也是美联储基线前景的一部分。
珍妮特·耶伦
由于经济走向尚不确定,美联储的决策者需要认真观察偏离基线前景的迹象,并以系统的方式给予回应。以下三个问题,我认为有可能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美联储决策机构)评估美国经济接下来距离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还有多远的过程中凸显出来。
劳动力市场
是否存在严重就业不足?
第一个问题关乎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不足程度。FOMC的一个目标是促使充分就业,但是,到底什么样的状况符合充分就业却很难评价。经济进入复苏至今,美国一直远未达到充分就业,这一点没有多少疑问。因此,判断充分就业的标准难题过去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但是,未来随着我们距离充分就业的目标更近,FOMC将有必要对就业市场何时真正实现复苏作出更为细微的判断。正如FOMC在关于长期目标和货币政策策略的声明中所强调的那样,这些判断本质上是不确定的,而且必须基于广泛的一系列指标。
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不充分(就业不足)致使当前就业率同美联储目标就业率之间存在差距。目前有一些标准用于衡量这种不充分的程度,其中最好的指标或许是失业率。目前的失业率为6.7%,高于FOMC对长期正常失业率预测的集中趋势——5.2%-5.6%。这个差距仍然巨大,比照我们的基线前景,这个差距至少需要2年才能弥合。
其它数据指出的劳动力市场就业不足程度更甚于失业率。例如,本希望从事全职工作的非自愿兼职工作者的比例以历史标准衡量依然非常高。同时,劳动力市场中求职6个月以上的失业者比例虽已较2010年的峰值下降,但仍高于“大衰退”前的任何时候。围绕长期失业率为何持续处于高位以及它会随着经济走强回落多少存在争论。我相信,经济状况一旦增强,长期失业率会显著下降。
低水平的劳动参与率可能指示出失业率无法体现的更严重的就业不足。由于美国人口的老龄化,参与率下降在预期之内,但是,它在经济复苏时期下滑得更猛烈。尽管经济学家对于有多少目前不在劳动力市场内的人未来会在经济走强后加入或再加入劳动力存在不同看法,但我认为,劳动力的下降部分反映了就业不足。
最后,经济学家还认为,工资压力也指示出劳动力市场正在收紧。目前,工资增长仍继续以历史性的低速缓慢进行,没有多少迹象显示会出现广泛的提速。尽管我们现在看到就业不足的程度已经降低,但是,FOMC还有必要密切观察包括这些在内的劳动力指标,以判断就业不充分的程度仍有多大,并据此判断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应为多少。
通胀率
是否正在向2%回升?
美联储在评估复苏进程时可能会多加考虑的第二个问题是,通胀是否正在向2%的长期目标运动,该目标也是美联储基线前景的一部分。正如最近一次FOMC声明中所强调的那样,通胀持续低于2%会给美国的经济表现带来风险。
FOMC一直努力避免通胀下滑到距离2%目标过远的水平,因为当通胀率过低,不良的经济进展会更容易将经济推向通缩。美国历史上次数有限的教训表明,通缩一旦开始就可能顽固不去,经济会陷入长时期的严重疲弱。
通胀长期盘踞在极低水平还会带来其它风险。联邦基金利率目前已经接近最低极限,低通胀则会推高联邦基金利率的实际价值,限制货币政策支持经济的能力。并且,在长期通胀预期近几年一直保持在2%附近的情况下,通胀率持续过度低于预期值会增加贷款买房者和企业的实际债务负担,这对经济活动可能会造成拖累。
在未来对通胀是否有可能随着经济复苏回升至2%的评估中,有两项考虑十分重要。第一,我们预测,随着劳动力市场就业不足的程度降低,其对通胀的拖累会减轻。但是,在这次复苏过程中,就业不足处在非常高的水平时似乎也未曾对通胀产生强大的下行压力。因此,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就业不足程度下降是否有助于通胀回升。第二,我们的基线预测建立在通胀率预期稳定处于2%附近的判断之上,并提供一种自然的拉力,让通胀接近那个水平。但是,我们必须继续评估在当前这种前所未有的环境下提供拉力的力度。
最后,FOMC还充分认识到通胀若过多地高于2%则可能造成的威胁。目前,我认为这一情形发生的几率远远低于通胀维持在2%水平以下的几率,但是,我们必须准备好对这一意外情形作出回应,而这也正跟我接下来要说的第三个问题有关。
哪些因素
可能造成复苏偏离轨道?
美国经济会不断受到许多因素的冲击,因此,FOMC必须经常问一个问题:“哪些因素可能将复苏推下轨道?”例如,在过去近5年的复苏时间里,美国经济曾受到本国大于预期的财政拖累和欧元区国家主权债与银行业危机的影响。并且,在了解到危机及之后的愈合过程给经济造成的结构性破坏的程度之后,我们修改了基线前景。
我来举例说明这些事件如何影响政策。4年前的2010年4月,前景看起来十分光明,美联储已收回大部分在危机最严重时期推出的紧急贷款计划,其首个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也接近尾声。2010年4月的“蓝筹”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私营部门的分析者预测,失业率将稳步下降,并在2011年最后一个季度降至8.6%。
事实证明,这个预测十分准确——2011年第四季度的失业率的确为8.6%。但这不是事情的全貌。2010年4月,“蓝筹”调查还预测FOMC很快将开始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并且,该利率在2011年第二季度将升至1.3%。但是,到了2010年7月,在经济增长令人失望且FOMC表示对增长与通胀均呈疲弱感到担忧的背景下,“蓝筹”反过来预测联邦基金利率将在2011年年中下降至0.8%;2010年10月,“蓝筹”又预测该利率在2011年年底前将一直保持在0至25个基点间的低位——后来的事实也正是这样。不仅关于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测消退,FOMC还在2010年11月推出规模为6000亿美元的新的资产购买计划。
因此,尽管2011年的失业率如2010年初预测的那样下降,但随之而来的却是FOMC提供了远比最初预期高出许多的宽松措施。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在随后一年再次上演。2011年4月,“蓝筹”调查预测失业率到2012年第四季度将下滑至7.9%,同时FOMC将提高联邦基金利率,2012年年中至1%附近。
结果,再一次,失业率准确应验,但美联储的政策远较预期宽松。作为对经济活动出现放缓迹象的回应,FOMC在2011年8月首次引入“前瞻指引”,称经济状况可能允许将联邦基金利率一直保持在超低水平,直到2013年年中。次月,FOMC又推出新的宽松政策,即所谓的“展期计划”。
因此,在2011年和2012年,失业率都分别印证了前一年的预测,出现下滑,但这都发生在经济出现意外疲弱促使美联储采取进一步宽松措施之后。我认为,正是FOMC用于回应经济疲弱迹象的大规模新宽松措施,对于保证就业市场不脱离复苏轨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两个例子也说明了我此前所说的,有效的货币决策应有的一个关键方面:监视经济中以不同于预期的方式展开的事件,并调整政策,以系统地给予回应。
本报记者兰晓萌节选编译自美联储主席耶伦在纽约经济俱乐部上发表的题为“货币政策和经济复苏”的讲话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