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体系几乎处于冰冻”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范晓曼 纽约报道
正如《华夏时报》记者在专访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时所预测的一样:他对G20峰会持不屑态度,认为欧美之间的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不会在实质性效果上达成一致,如果要想有更好的效果,美国必须下“猛药”,并认为白宫所承诺的做的很不够,并对持续的失业数据表示忧虑。
4月2日,伦敦4个小时的对话最终演变成一场多方博弈,原本是加大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对抗全球经济危机的砝码,但由于各方的立场和利益诉求分歧显著,使得峰会的政治博弈凌驾于经济博弈之上。
美国投资界此前曾热切关注奥巴马当选以来的首次重大出访,冀望于这次峰会美国方面能切实感受到通力合作的效果,并渴望抓住因此而带来的投资机会。
但华尔街金融人士却不看好G20峰会的效果。普遍观点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必须要直面世界经济长期失衡的问题。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他对峰会的期望很低,不认为与会各国有集体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政治意愿。
《华尔街日报》毫不客气地评论奥巴马的牌点不好:第一,美国背负着金融危机始作俑者的恶名,难以像过去那样趾高气扬地指点江山;第二,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迟迟没有奏效,至今仍有求于人,底气已经泄了大半。
“G20峰会是前所未有的进步,但挑战是很明显的,因为全球经济在萎缩,贸易在萎缩,失业人数在增加,国际金融体系几乎处于冰冻状态。”这是奥巴马在G20峰会后的态度。
虽然经济环境仍然相当暗淡,但事情可能不会变得更糟的观点开始占据上风。包括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内的诸多官员都对此发表了略显乐观的评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