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秦玉峰
摘要:秦玉峰,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8年,用他的话形容,“感觉经历了八年抗战”。
文/郑重
秦玉峰,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000423)(以下简称“东阿阿胶”)的总经理,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8年,用他的话形容,“感觉经历了八年抗战”。
让秦玉峰自豪的是,他在任的这8年,东阿阿胶由当年的年销售收入10亿元发展到了2012年的净利润10亿多元。东阿阿胶12日发布的年报显示,201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0.2亿元,同比增长31.4%;净利润为12亿元,同比增长15.6%。
业绩满满的东阿阿胶实际上一直处于舆论的漩涡中,尤其是阿胶连续提价,8年近10倍的涨价更是让秦玉峰背负了“土豪”的“荣誉称号”。
“我喜欢‘土豪’这个词。”秦玉峰笑着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做企业,赢就是王道。”
“秦玉峰上任8年,恰恰处于阿胶行业群雄并起的时代,他要面对惨烈的竞争。”长期关注东阿阿胶股票走势的长江证券分析师张月凤如是评价,“无疑,这8年的阿胶行业属于秦玉峰的时代。”
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无疑,刘维志开创了东阿阿胶的历史,刘维志时代也创造了中国中医药行业的一个奇迹。但可以注意到,单单从数据分析,从2006年开始至今,东阿阿胶的变化是一个质的飞跃。”张月凤对本报记者说道。
秦玉峰上任前,刘维志是东阿阿胶的董事长。当时,东阿阿胶一度被认为是占有了阿胶行业90%的市场份额。
“当时的阿胶市场尚处于无竞争时代,除了东阿阿胶,还没有一家企业将阿胶做到规模化。”一直关注着阿胶行业的张月凤说道。
阿胶作为滋补国宝在中国已经传承了三千年。但在现代工业文明中,阿胶被边缘化了。为了发展,2006年之前东阿阿胶也曾寄希望于多元化,但效果并不理想。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秦玉峰出任总经理,必须要做的就是超越。尤其是在当时阿胶行业的激烈竞争已经初见端倪的情况下。”张月凤分析道。
“当时也是基于即将来临的市场竞争,东阿阿胶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再造一个东阿阿胶。”秦玉峰告诉记者,他当时确定的战略是单焦点多品牌的聚焦战略,将包括啤酒产业在内的诸多看上去盈利能力很强的产业彻底放弃。
秦玉峰上任时向全体员工承诺:5年实现三个翻番,销售额翻一番、利润翻一番,员工薪酬也要翻一番。
“当时公司内部也有争议,认为放弃其他产业单做阿胶,其实是扔钱。”回忆当时实施新战略时,秦玉峰说他自己也有些顾虑,但想想“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才能够真正做大做强的道理,还是坚持了下来。
实践证明,秦玉峰制定的战略无疑是对的。
目标完成得比预想的更快。东阿阿胶的营业收入,由2005年的9.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7.6亿元。资本市场也因此给了东阿阿胶更多积极的反馈,股票市值由2005年底的22.11亿元,攀升到2013年底的265.27亿元。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秦玉峰开始酝酿更大的产业梦想。
2011年,东阿阿胶开始“二次创业”。那一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东阿阿胶建立了阿胶行业唯一的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借助工程中心建设实现计算机辅助自动化和在线检测等现代化工程技术变革,实现产业升级。
作为中国中医药行业“四大家族”公司之一的东阿阿胶的领导者,秦玉峰最大的贡献不仅在于对东阿阿胶和阿胶品类的引领和传承,更在于整个职业生涯对中医药产业的理解与追求。
如果说在头些年,这种追求还是停留在国内,那么这几年,他越来越谋划着对中医药产业全球化布局与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我给我们研发提的目标,就是领先20年,只有这样才有自信与开放。”秦玉峰对记者说道,“发明和创新是两码事,创新是大面积的商业应用,我的责任就是在创新方面走出自己的一条路,这也是我们的使命所在。在阿胶我之所以坚守不走,也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有个阿胶梦,有个中医药梦。”
笑谈“竞争”
在张月凤看来,加快产业升级,是东阿阿胶不得不做的事情。
“2010年开始,包括福胶、同仁堂在内的诸多阿胶生产企业开始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包括太极药业、九芝堂在内的诸多大牌药业企业也看好阿胶这块‘肥肉’,纷纷杀入。”张月凤说道,秦玉峰面对的环境,已经不是刘维志时代的独大环境。
一个佐证是,有机构投资者从药店和其他终端调研之后发现,2011年1月份东阿阿胶一次性提价60%之后,同仁堂和福胶凭借其低价和品牌,确实在终端取代了部分东阿阿胶的销量。
“实际上,产生这些问题是正常的。”秦玉峰笑道,“在一个行业,有竞争是好事,只靠东阿阿胶,市场永远做不大”。
在秦玉峰看来,如果其他阿胶企业都能做大,那他们几家也会去关注上游毛驴的养殖事业,众人拾柴火焰高,毛驴行业发展了,阿胶行业就能更大更强。
不过,秦玉峰有他自己的算盘。
“欢迎竞争,有竞争才能凸显东阿阿胶的地位。”秦玉峰笑道,在高端市场,还是东阿阿胶的天下。
“东阿阿胶生物科技园到2013年底实现投资约6.6亿元,一期工程已经竣工。”秦玉峰介绍道,这是东阿阿胶建厂以来“投资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建设项目。
东阿阿胶正在进行升级的并不仅仅只是产能与技术工艺。正如秦玉峰所言,东阿阿胶正在迎来一次整体的升级。
秦玉峰介绍,项目于2011年6月29日奠基,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科技园将按国内新版GMP、美国FDA和欧盟cGMP生产标准和5A级工业旅游景区环境标准建设,集生产、研发、质量监控、物流、工业旅游、体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东阿阿胶将把传统中药利用生物技术进行产品创新。
“项目规划,胶块生产线的设计产能为4000吨左右,口服液(复方阿胶浆、阿胶液体、海龙胶口服液、阿胶原浆)生产线的设计产能为10亿支左右。”秦玉峰称,项目建设完成后,企业所有产品完全由新厂生产线承担,老厂将不再进行生产。
这意味着,东阿阿胶产能、生产工艺都将进行整体升级。
“土豪”的烦恼
对于同行业竞争,秦玉峰认为,不得不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
出任东阿阿胶总经理8年,让秦玉峰始终处于舆论巅峰的是阿胶涨价。
2009年开始,东阿阿胶连续10次提价,阿胶块从当时的180元/斤涨到了现在的1306元/斤。
这让吃惯了阿胶的消费者难以承受,也让东阿阿胶的局面很被动。消费者与投资者都对阿胶“涨价”有所怨言,甚至有媒体发了一张漫画:给东阿阿胶穿上“土豪”颜色的衣服。
这应该是秦玉峰一直不想过多谈涨价的一个原因。
“中国民族品牌正在经历一个由‘土’而‘豪’的过程。”秦玉峰说道,事实上,市场需求多元化,企业定位多层次化是每一个产业发展成熟所必然经历的阶段。在红海里血拼价格,却往往是中国许多产业的通病。
美国营销定位之父阿尔·里斯就曾经说道,“继续制造更廉价的产品,只会死路一条,因为其他企业厂家会想办法把价格压得更低。”
“不过,国内消费者往往能容忍甚至欣赏欧美品牌的高价值与高价格,却很难接受国产品牌由低端向高端化迈进。”秦玉峰说道,如果非要谈论,他想用“价值回归”来代替。
按照秦玉峰的“价值回归”理念,清朝时每斤阿胶交税银一两七钱,换算一下,到现在阿胶的价格应该在4000-6000元/斤;而按照阿胶与茅台酒的价格比较,1980年茅台酒8元/斤,阿胶7.6元/斤;但现在茅台1500元/斤,阿胶涨价多次才到1306元/斤,与茅台也相差甚远。
在很多人眼里,东阿阿胶的前任董事长和总经理刘维志与章安夫妇缔造了现在的东阿阿胶,而秦玉峰让东阿阿胶从打天下到“价值回归”,并将阿胶发扬光大。
但亲手抚育大的“孩子”终有一天会离自己而去。
在2005年华润集团接管东阿阿胶之后,刘维志与章安夫妇便是这样,告老还乡,没带走一份股份。可以预见,再过几年,秦玉峰也会面临这个局面。
秦玉峰进东阿阿胶的时候,是1974年。那年他16岁,他的身份是一名临时工。当年的东阿阿胶也小,只是一个十几人的小厂,每年冬天工作几个月,其他时间所有工人就都歇了。
这份工作秦玉峰坚持了37年,他从临时工做起,做过学徒、班长、车间主任、科长、副总经理,最终在2006年5月,接任了东阿阿胶总经理的位置。
“把东阿阿胶做好是自己的使命,自己因为这份工作而光荣。” 秦玉峰说道。
也正是考虑到前任董事长刘维志对东阿阿胶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东阿阿胶兴建中国阿胶博物馆时,秦玉峰提议要为刘维志老先生铸造铜像,永远纪念。
人物简介
秦玉峰
生于1958年1月,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现任东阿阿胶董事、总经理。2009年6月,被评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唯一代表性传承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