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荣枯线上下的PMI

作者:程凯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1-27 12:02:00

摘要:PMI其实是在2013年的12月就让人看到了回归50荣枯线的担心,毕竟50.5只比50高出了一点点。我们看一下当月的新增信贷如何,2012年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了4543亿元,同比少增了1863亿元,而且该数据是自2010年1月以来的最低新增量,另外企业中长期贷款再现负增长。

荣枯线上下的PMI

程凯

  还在20多天前的1月2日时,汇丰中国就公布了2013年12月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50.5这个数字比11月份下跌了0.3个百分点,成为连续三个月来的低点。不过不管怎么说,50.5这个数字已经是汇丰PMI终值连续第五个月收在50以上了,也就是荣枯线以上,50以上说明经济仍在增长仍在扩张,而50以下就说明经济在收缩。

  50.5只比50的荣枯线高上一点点。而从2012年5月份以来,你要看一下汇丰PMI的走势图,就会知道这根曲线一直都是围绕着50上下走的水平。如果你换成官方的PMI走势图来看,就会更加明显,官方PMI的那条曲线基本上贴着50这条线走,波动幅度要比汇丰PMI的走势小得多。毕竟官方数据对大企业的反应更多,汇丰的数据对中小企业的反应更多,汇丰PMI自然震荡得更明显一些,综合起来看,结论到也是一样的。

  这种站得远一点、看更长期走势的方法,会让我们得到一种更贴近事实的感觉,那就是经济基本上这一年多来都是这个水平,动力不强,但是也不至于弱到哪里去。按照PMI贴着50荣枯线上下游走的态势,新的汇丰PMI要说跌破一下50的荣枯线,一点也不奇怪。

  根据汇丰刚公布的数据,中国1月份的PMI预览初值降到了49.6,是去年7月以来最低数据,而且是6个月来第一次跌破50的荣枯线。数据上看是受产出和新订单等指数回落影响,路透社认为“鉴于去年中开始的微刺激举措效应减退,而且政策面更注重改革和调结构,预计一季度宏观经济将延续偏弱格局。”

  不过我倒觉得就像上面我们看到的PMI的中期走势一样,PMI的数字在50附近上上下下都属正常,更何况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这种波动的缘由,比如货币政策信贷环境的松松紧紧。

  PMI其实是在2013年的12月就让人看到了回归50荣枯线的担心,毕竟50.5只比50高出了一点点。我们看一下当月的新增信贷如何,2012年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了4543亿元,同比少增了1863亿元,而且该数据是自2010年1月以来的最低新增量,另外企业中长期贷款再现负增长。

  针对新增信贷的这种超出预期的大幅下滑,解读的理由有很多,但是不管怎么解读,实事求是地讲都在说明一个问题,钱没有那么宽松了,不管是货币政策主导的去杠杆,还是经济体中企业主动的在降杠杆,企业中长期投资需求不旺都是一个摆在眼前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之下,汇丰中国的PMI数据降到50.5的水平自然而然,而且顺延到2014年1月降到49.6也不为过。

  无论从PMI近年来的走势来看,还是货币流动性对投资需求的影响来看,1月份PMI降到荣枯线以下都不是一个值得惊慌的事情。信贷在1月份肯定能回来,去年底的压倒今年初,这是季节规律。

  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1月份的前20天,工农中建四大行新增的人民币贷款投放已经达到了4400亿元,远高于去年同期3000多亿元的水准,而且集中的信贷投放还是在存款大规模流失7000亿元的前提下逆势完成。有一种感觉,虽然汇丰中国的PMI1月份的预估初值降到了50的荣枯线之下,最后的终值可能会比49.6要高一点。

  汇丰大中华区的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在1月份PMI初值公布之后认为:“1月初值滑向小幅萎缩区域,主要是受内需环境趋冷影响。这暗示制造业扩张动能放缓,并且已经冲击到了就业。”如果真如其言冲击到了就业,我们可能就会看到政策的重新呵护。

  小心翼翼的调整,这本来就是目前政策的行为方式,也是PMI能够贴着荣枯线上上下下不离不弃的原因所在。比如货币调整,在市场经历了去年6月和12月的两次钱荒之后,央行在春节之前的动作就大胆得多,在流动性偏紧的时候能给市场更多的信心。在公开市场上,央行一周两次逆回购操作,一次2550亿元加上一次1200亿元的逆回购,相当于给市场净投放3750亿元,是近一年来的最大单周净投放。

  在商业银行和央行这样的操作之下,我对今年一季度的PMI和GDP要比一般人有信心得多。毕竟,没有人愿意承担经济失速结果的去杠杆。经济增速降下来是主动的,但是降多少那也是要主动维护的。

  2013年中国经济GDP的表现是56.88万亿,同比增长7.7%。7.7%是不是一个糟糕的数字呢?当然不是,银监会的前主席刘明康刚刚在2014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表了个态,“中国是主动降低经济增速”,“从现在起到2020年,只要中国每年能保持6.9%左右的增速,就能实现2010年定下的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标。”

  刘明康说,中国要利用GDP增速下降的空间做三件事:化解产能过剩、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转变增长模式。这也是PMI在荣枯线上下走的原因。(作者为本报编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