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期货挂牌一改价格低迷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3-28 21:14:0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见惊雷 程元辉 上海报道
3月27日,螺纹钢和线材期货正式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当天,螺纹钢909主力合约以3550元/吨开盘,盘中一度上涨超过5%,线材909合约以3400元/吨开盘,盘中涨幅一度超过6%,时隔15年之后,钢材期货上市一改目前钢材现货市场低迷的态势。
随着钢材期货和早籼稻期货等新品种陆续上市,沉寂一段时间的期货公司壳资源再次成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抢手货。而这一轮的主力买家不再是备战股指期货的证券公司,而是钢材、稻谷期货品种的相关企业。
而据可靠消息,上海电气集团下属的上海金城期货最近已经被神秘买家收购。金城期货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经转手,但不方便透露买家具体情况和成交价格。
钢材期货15年后再上市
期货公司壳资源在2009年走俏的直接动因,正是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中国2009年期货市场跨越式的发展思路。
4月27日,钢材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与此同时,早籼稻期货也在千呼万唤中走进人们视野。3月23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开批复,批准郑州商品交易所开展早籼稻期货交易,并表示将尽快批准郑商所挂牌早籼稻期货合约。
作为中国早期期货市场的标志性品种之一,钢材期货承载着期货人太多的历史意义。1993年、1994年间,当时苏州交易所交易的钢材期货品种异常火爆,投机盛行,国家最终将其取缔。15年后,随着中国期货市场更加成熟,管理层再次开闸。
2008年12月,国务院在《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尽快推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钢材、稻谷等商品期货新品种。”
上海期货交易所方面在回答为什么再次推出钢材期货时表示:“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相关行业企业运用铜、铝等有色金属期货交易在应对价格剧烈波动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钢材现货企业利用钢材期货市场来发现价格并进行套期保值的需求也日益强烈。”
实际上,在金融风暴的袭击下,国内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得到了普遍赞赏。其中,江西铜业、中国铝业等大型有色金属企业由于参与了期货套保,控制了损失,全行业保持了平稳发展;比较起来,缺少套保途径的钢铁行业却大受影响。
上海一家期货公司营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咨询期货公司转让事宜的企业多了起来。这位负责人说:“钢材期货上市的消息推出后,极大刺激了钢铁企业的参与热情。很多中型企业在成为交易所会员希望不大的情况下,如果购买期货公司,可以间接拥有交易席位、享受会员待遇。更重要的是,他们将可以跨现货与期货经营,实现企业向金融领域的扩张。”
一般来说,交易所会员分为经纪会员和非经纪会员,入会条件是比较严格的,非经纪会员一般都是国有大型龙头企业。按照交易所规定,会员单位就有权利购买场内交易席位,在交易所内进行交易。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如果中小企业为了获得一个席位就购买期货公司,代价太高,也没有必要。除非这些企业,想在期货领域进行战略性的布局。
上海金城易主,壳资源看涨
就在钢材期货筹备上市的同时,上海电气集团旗下的上海金城期货悄悄完成了转让,其速度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今年年初,上海国资委要求上海国有企业集团按照“做大做强主营业务”的总体思路,一些与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无关或关联度不高的产业将被剥离。按照国资委的计划,这些本地公司的控股股权在3年时间里完成转让,其中就包括金城期货。
据了解,最初业内人士还为这些经营业绩不佳的期货公司的出路担忧。因为“壳资源”在2008年以后不再吃香,坊间极端的说法甚至是“一文不名”。如今,除了新品种上市大大刺激了买家对期货公司的关注外,可转让期货公司屈指可数,也是上海国资系期货公司壳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表面上看,上海辖区内的期货公司一共有25家,数量可谓庞大。然而记者仔细梳理这25家期货公司后发现,属于或曾经属于上海国资系统的期货公司不到10家,其中有的已经是新东家在经营,有的经营现状良好,真正有转让需求的国资系期货公司不超过5家。
这些企业包括,前文提到上海金城期货、上海良友集团控股的良茂期货、东航集团控股的东航期货、百联集团通过控股上海金属材料发展总公司间接持有的上海永大期货股权。
其中东航期货被看做是接下来最有可能转让的。不过记者3月24日致电东航期货了解到,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关于转让也并不积极。期货公司的有限性注定了国资系的期货公司属于“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事实是,期货公司的数量正在逐年减少。监管层不仅不会新批期货公司,还会通过吊销期货牌照的方式减少不合格的期货公司。就全国范围来说,截止到2008年10月,全国共有期货公司163家,其中又有102家在过去2年中已经增资扩股或者改换门庭。这意味着,现在可售的期货公司“壳资源”最多只有61家。
“买期货公司,实际也是买中国期货市场的未来”,专家指出,虽然目前期货市场限制很多,但未来一旦放开,将是一个广阔的市场。中国证监会监管层已经提议2009年在期货行业推出分类监管,而这将进一步加速期货公司整合,为购买期货公司壳资源者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上海社科院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室主任韩汉君认为,短期看,国资期货经纪公司“壳”资源流入市场,可以卖一个好价钱,但国资行业龙头企业将失去话语权。此外,他还认为,金融期货品种的推出是必然,一旦金融期货上市,那么,期货经纪公司的地位将重新得到重视。
(相关报道见《华夏理财》A1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