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比例难谈定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3-28 20:47:00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星辰 重庆报道
30亿风险投资基金在重庆半年没有做成一笔生意?!3月24日,重庆当地媒体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让重庆政府引导风险投资基金的尴尬处境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忙活半年一笔未成
重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是全国最为突出的。去年9月,央视曾就“重庆10万家中小企业融资难,国有银行形同虚设”为题对当地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做过专题报道。随后,重庆市政府为了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决心大量引进投行、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解决当地中小企业的资金瓶颈,政府引导基金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
去年11月27日,重庆市首批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揭牌仪式在重庆希尔顿酒店隆重举行,与国内外3家基金合作的风投基金也同时开始运转。该批基金是重庆科技风险投资公司采用“母基金”方式,分别与汉能投资集团共建重庆汉能科技创业投资中心,与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建重庆软银创业投资中心,与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公司共建创投机构,基金规模达30亿元。
这是重庆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环节,也是该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当地政府对此寄予厚望。按照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的思路,这30亿政府引导基金将集中投资于该市未来优先发展的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产业,有效保障重庆的科技创新。
今年2月24日,重庆市政府金融办又与美国亿泰证券资本集团,在希尔顿酒店举行了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美国亿泰证券资本集团拟年内设立重庆亿泰股权投资基金,规模为50亿元。
因此,30亿政府引导风投基金运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金在重庆的投资信心。然而,重庆软银基金、重庆汉能基金的投资团队在考察当地企业和项目5个月时间后,竟然没有一例实质性的合作。
软银中国投资部的肖唯告诉记者,目前软银在重庆的业务确实才刚刚起步,人员和场地都还在落实之中,谈成投资项目肯定是下一步的事情。
30亿基金闲置之辩
早在2005年年底,国内外的基金公司就对重庆这一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产生了浓厚的投资兴趣,曾经多次进入重庆寻找投资项目,但是进展都不甚理想。
前景国际咨询公司曾经组织了两次海外基金与重庆企业的对接,但是真正做成生意的并不多。该公司执行董事董苍山告诉记者,造成海外基金与重庆企业难以对接的原因是双方各自一套系统,难以兼容。重庆企业不知道基金的需求,基金也难以琢磨企业的心思。因此,双方往往话不投机。就在基金经理们都心灰意冷的时候,重庆市政府出台了刺激基金落户重庆的若干政策,而且黄奇帆副市长还从地方财政拿出3亿引导基金投资重庆,这重新燃起了基金经理的激情。但是重庆的企业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半年未做成一笔生意,这是否意味着30亿资金的闲置呢?
董苍山认为,这种看法其实有失偏颇,因为一方面基金投资必须经过严格的前期考察和层层决策,所以5个月没有实质性投资是很正常的事情,一个基金经理有时候几年才投一个项目,所谓“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他表示,这也不意味着30亿资金就这样被闲置了,基金是最讲求资金利用效率的,所谓30亿政府引导基金是可以用来投到重庆项目的资金,在没有实质性投资以前,这些钱事实上正在基金公司的其他项目中发挥着作用,而不是躺在银行的账户上睡大觉。
妥协才能达成交易
是基金公司漫天要价、落井下石,还是重庆企业家顽固不化,思想不解放?
在重庆中小企业普遍缺少资金的前提下,风投居然也没有市场。难道重庆中小企业宁愿资金链断裂也不愿失去股权?
重庆融海超声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蒋钢告诉记者,目前他所在的公司正准备上一个投资亿元左右的医疗器械项目,技术是全球领先的,只要有兴趣的投资方都可以谈,无论是基金还是银行,无论是贷款还是股权投资,形式不限,前提是各方都能够在这一项目的投资中获得自己感觉理想的收益。
重庆软银基金管理公司负责人,在接触了多家重庆企业后认为,高达30亿的风投基金没人接招,这与重庆企业家的意识有很大关系。汉能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余治华则表示,风投带来的不光是资金,还有广阔的市场渠道,而这些附加服务的价值,远远多于企业拿出的一点股份所带来的收益。所以,企业家应该转变观念,与投资机构“坦诚相对”。
有调查显示,重庆与风投机构有接触的企业,六成以上都是只要一谈及签订协议、协商股份比例等具体合作事宜,便拿各种理由搪塞,到头来,很多合作前景很好的项目就黄了。
然而重庆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的李整杜先生对此则持不同看法。他认为,重庆的企业近几年成长很快,对基金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其中也有不少优秀的企业具有国际视野,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是能够迅速做大做强的。因此有不少企业在投资机构面前是坦诚的,基金投资团队将不能成交的责任完全推给重庆的中小企业也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