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有一个彼岸春暖花开

作者:王海春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2-27 23:48:00

摘要:“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随着房价的上涨,似乎普通市民的房子梦也距离越来越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这首诗,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中国人。如今,更成为“80后”和“90后”对于自己城市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期待。随着房价的上涨,似乎普通市民的房子梦也距离越来越远。与海子的梦想相比,“诗圣”杜甫关于房子的梦想,也许更贴近普通老百姓实际的期望。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说出了多少人心中的梦想:拥有一所自己的房子,也许不大,却能让我们感到安心、幸福。

  如今,随着中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大规模建设,上述的期待,正在变为现实。2013年,中国已经完成了全部承诺的保障房建设工程任务,2014年还将再开工建设600万套。按照政府的计划,到2015年,将初步实现城市住房保障对象家庭“住有所居”。

  结婚,住房

  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日前表示,2014年全国将基本建成480万套以上,新开工600万套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房屋。在政府对保障房的大力推进中,城市普通居民有望真正实现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

  对于住在上海闸北区洛川路27岁的刘杰(化名)来说,现在最令他兴奋的是,他明年将住在由政府提供的保障房里。而刘杰的经历,可谓演绎了现实版的丈母娘“特刚需”故事。

  “我和父母三个人已经通过经济适用房的审核,进入选房阶段了。我和女友的婚房也有了着落。父母会把房子让给我们,打算让我们明年把婚事办了。能入住舒适的经济适用房,是我今年收到最大的礼物。我们明年将不用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弄堂里了。”刘杰兴奋地向记者说着他明年一连串的计划。

  刘杰拿到经适房的经历并不顺利,还经历了一番波折。“去年我们申请过一次,但是没有成功。我们其它方面都达标了,但因为去年的政策规定,申请经适房的家庭住房面积在45平方米以下,而我们家的面积为47平方米,这一项没有达到标准。今年能申请成功,也是很幸运的。”刘杰告诉记者。

  刘杰所说的政策门槛,是指今年4月11日上海住房保障局降低了上海保障房分配的标准。根据上海2013年最新的政策,经济适用房申请家庭的住房面积从原先的45平方米调整至60平方米。此外,单身人士申请经适房的年龄也从原来男30岁、女28岁的标准,调低至男28岁、女25岁。

  而这已经是上海自2009年以来,第四次降低经适房申请的门槛了。

  而上海经适房政策门槛的降低,正是为了解决保障房分配当中的一个问题:申请成功的家庭买不起房,而能买得起经适房的又通不过申请环节的这样一个矛盾。

  政策的变化,也的确给普通市民带来了实惠。

  公平的制度设计

  面对他人生中第一套自己的住房,解决了“特刚需”问题,刘杰和他和女友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我们还向亲戚筹得了部分钱款,首付的钱多付一些,这样还银行贷款利息的压力会小一点。我们和亲戚有约定,可以每半年还一部分款,只要在未来几年将亲戚的钱还清就行。”刘杰说。

  在付掉首付后,以他目前一个月4000多元的收入来还银行贷款还是有一定压力。但好在一家公司将提供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家里的收入将会大幅度提高。

  而刘杰和女友已经计划在四年之后将经适房卖掉后,再换一套面积更大些的房子。“我们能申请到的面积还是比较小的,只有五十多个平方米。有了小孩以后,面积会再紧张起来,不够用。所以我们一定会换房,准备换一套面积在八十平方米左右的二手房。”

  对于刘杰来说,他们可以通过经适房改善居住条件,却不能从中获得太大的房产增值收益。

  专家告诉记者,上海经适房是一种政府与个人共同拥有的产权制度设计:申请人只拥有经适房部分产权,申请者不应抱着过高的期望。

  刘杰告诉记者,他们申请的经适房,个人只拥有60%的产权,另外40%的产权则归政府所有。在获得产权证满三年后,刘杰个人所持的经适房可以上市进行交易,但如果房产价格上涨,个人也只能在交易中获得房产60%的增值收益,另外40%的收益则归政府所有。每个经适房基地共有产权的比例并不一样,但以三七和四六的比例为主。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共有产权制度设计,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指出,可以避免因申请到经适房的人获得过多的政策福利。

  “共有产权,也是对社会上‘福利分房’质疑一种有力的回应,的确有一部分申请到保障房的人群可能会在房价的上涨中受益,但他们的收益是受到限制的。”陈晟向记者表示,要让更多的住房困难人群享受到保障房带来的好处,就要建更多的保障房。因此在保障房分配和收益制度等方面,就要有更合理的制度设计,也能让社会减少对保障房分配的质疑。

  虽然无法完全享受到保障房在房价上涨中的好处,即使是拥有了一套半产权的房子,但刘杰还是从中收获到了幸福。

  “保障房相当于让我们上了半个台阶,我们不再有被排除在外的感觉,而是觉得自己也跟上了大家的脚步,虽然这个脚步很小。不管怎么说,有自己的房子让我们变得更加积极,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刘杰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