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融资租赁:大梦方觉醒

作者:陶盈舟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2-27 23:48:00

摘要:大多数融资租赁的业内人士在谈及公司业务时,几乎都无法回避售后回租,而在谈到售后回租时,又无法绕过“营改增”。

融资租赁:大梦方觉醒

陶盈舟

    没有雾霾的北京,天空显得格外蓝。

    在位于西城区的一家酒店中,张鑫(化名)已经收拾好行装计划打道回府,“别等过几天元旦,人更多,”和赴京时忐忑的心情相比,张鑫此刻就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回去好好和客户做工作,希望明年能更好。”

    从事融资租赁二手机械设备的张鑫,并不是这个行业里年末唯一一个赴京的。和不少同行的目的一样,张鑫说,他就想得到更为准确的106号文解释,这样才能跟客户说明白,才能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回顾过去的2013年,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这个走入公众视线不久的行业十分恰当。上半年,融资租赁业一度以一天一家的态势疯狂生长,其行业规模和新公司组建在高歌猛进的同时迎来行业的飞跃期,然而这一切却因8月1日“营改增”全国试点的37号文戛然而止。

    为了争取占据行业绝大多数比重的回租业务重新开展,几个月来,业界忙于奔走呼吁。终于,在即将挥别2013年之际,财税106号文出台。如果说从营改增试点推开到106号文出台的几个月,就如同一场过山车似的梦,那么在谈及2014年时,张鑫说,“我的希望是融资租赁业的好梦才刚刚开始。”

无处安放的回租

    大多数融资租赁的业内人士在谈及公司业务时,几乎都无法回避售后回租,而在谈到售后回租时,又无法绕过“营改增”。

    一台售价100万元的挖掘机,在营改增之前,买家只需要100万元就能买到,而在营改增之后,就需要117万元。也正是这多出来的17万元让张鑫坐立难安,“对我们来说,买设备我们能出的就是首付款,剩下的资金就需要找上游的重型企业做融资租赁,而一旦做融资租赁,按照规定就需要缴纳17%的增值税,但这部分费用,上游显然不会自己承担。”

    上游不承担,那么就转嫁到张鑫身上,而同样,张鑫也不会自己承担这笔费用,所以这笔多出来的费用就会转嫁到买方身上。但市场价格就在那里放着,突然多出来17万,买家会接受吗?

    “当然不会,谁都不会傻到多付你17万去买这个设备,”所以几个月来,张鑫最常做的就是和业内的朋友们互诉衷肠,一是排遣心情,另一个也是打探是否有补充条款推出。“其实,我们明白国家政策出台的积极意义,但对有些特定的行业,我们希望能有所考量。”

    实际上,由于承租方无法开具发票而导致租赁公司重复缴纳增值税,已经让原本为了减负的“营改增”成为阻碍融资租赁回租业务发展的主要障碍。 

    而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张鑫所在的二手设备行业今年以来的生存状况也并不好。由于前几年的过度生产,现在的挖掘机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必须把旧的回收以后,新设备才能卖出去,因为如果任由旧设备在市场中,那么新设备几乎就卖不出去。

    那么对这些做融资租赁的企业来说,生存就显得更为艰难,“其实由于对方违约,两年前就已经通过法律诉讼把他们的挖掘机判给了我们,但因为司法程序走得慢,到今年10月才完成,没想到的是,原来名正言顺该给我们的挖掘机,现在还要多付17%的增值税。”另一家工程机械的副总经理王生(化名)感叹说。

    事实上,工程机械只是整个融资租赁行业中的一个小小缩影。在大部分公众的视线中,银行系的金融租赁才是引发市场嗅觉的那个源头。但显然,在对37号文的执行中,财大气粗的银行系金租并不像其他领域的租赁公司那样,影响巨大。

    据不完全统计,营改增至今,至少有多达十几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售后回租的公告,而这其中,出现的几乎都是银行系金租公司的身影。对此,一家租赁公司的业务部门副总经理直言:“那是因为他们知道营改增总有一天会出台对行业的调整政策的,但是他们可以赌,我们不能。”

刚觉醒的梦

    实际上,在这个提前到来的冬天,尽管生存不易,但很多融资租赁人却都给了记者一个统一的答案,那就是等待和坚持。

作为现代租赁网的CEO,沙泉被业内人士亲昵地称为沙老,一是年龄上的尊称,另一个也是对其业内深厚资历的尊重。具有近30年融资租赁从业经历的他,可以说是国内第一批从事该领域的专业人士。

    其实,从1980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引进租赁方式,首次开启了融资租赁业大门至今,这个规模总量并不大的行业已经就此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其真正迎来发展期还是从2007年起,近两年来逐渐为公众所了解和熟知。虽然在37号文推出后,沙泉曾指出回租业务很多就是做变相信贷,但这背后却是其对国内融资租赁公司更多的期盼——腾出精力做真租赁。

    而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业内人士奔走呼吁的同时,财税部门其实也在广泛听取来自行业内的反馈。所不同的是,这边是业内人士急切的期待,那边则是财税部门审慎的决定,因为——急躁的结果只会使得应该要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

    现在回过头看2013年的行业变化,营改增似乎成了对行业的一道考验一次调整,那些依然选择留在这个行业里的租赁人,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事实上,就在年末的第四届中国二手设备流通行业发展论坛上,来自财税部门的相关人士已经表示,对于融资租赁企业对106号文的疑问,将在近期听取多方意见后,尽快发一个补充通知,进一步作出有利于行业发展的调整;其中,对企业哪些该缴税、哪些不该缴税,将给出更为明确的说明。

    这无疑给了张鑫一颗定心丸。“虽然现在我还搞不清楚到底按照106号文该怎么缴税,但总算回租业务又能重新做了,这比什么都好,至少能让我安心地过个年。”其实,对于张鑫甚至是更多的张鑫来说,处在这个高速发展中的国家,融资租赁业才刚刚开始,而属于租赁人的梦,也才刚刚开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