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新兴市场的救赎

作者:马广志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2-27 23:48:00

摘要:毫无疑问,美国QE的冲击和总统宝座的诱惑让“要改革,还是要选票”成为“脆弱”国家大选的两难。

新兴市场的救赎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鲜花与大炮同时开放,毁灭和救赎同时萌生。2013年的末梢,世界经济生活的又一次动荡冲击着已有的市场格局,在美联储终于开始缩减量化宽松政策后,那些还不成熟,或者说仍在市场经济的大路蹒跚学步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似乎又一次陷入历史和未来的彷徨之中。

   我们看到,在印度,宗教传统和种姓制度正在与自由市场对垒;在土耳其,蒙黑纱头巾现象的复燃似乎要再一次与人的自由权利抗争;巴西和印尼,也正在一半是市场一半是传统的窠臼中挣扎……改革预示着风险,传统意味着倒退,这些先天不足的国家好像已经彻底掉入进退失据的陷阱里。

民粹与反市场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你把我倒空,然后又把我充满。”看来,这句话今天应该倒过来说了,美国QE的退出,曾经“充满”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外资因此回流而有被“倒空”的可能。这显然会令这些国家对改革的要求更为迫切。此前,印度最为有名的央行行长古拉姆·拉詹已经在推动金融业改革,巴西、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等国也不得不频繁加息以减少对经济带来的冲击,国内通胀水平较高的南非也采取措施以保金砖不会褪色。

   但是,就像泄了气的气球,从天上掉回地面后再想回升非一时之功,被动的货币扩张使得新兴经济体出现了通货膨胀,继而物价飞涨、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股市波动剧烈。特别注意的是,各种经济及社会问题的恶化,也已上升至严重的政治及管治问题,印度、南非、土耳其、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因此被摩根士丹利命名为“脆弱五国”(fragile five)。

   更为不幸的是,2014年这些国家中的四个国家又将面临大选考验,党派的纷争与国内选民思潮的跌宕加剧了他们将面临的危机。选民开始上街示威抗议通胀带来的工资贬值,党派中民粹主义抬头,以此吸引选民,政府执政时以补贴、刺激消费等政策讨好选民的现象也比比皆是。今年以来,巴西上调公交车费引发抗议示威,印尼取消燃油补贴也引起示威运动,印度准备通过《食品保障法案》以低价向低收入群体提供食品,都是这一背景的产物。

   近些年来,印度经济增长可圈可点,但仍然有三成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农村人口更高达七成。选民是现实的,肚子永远是他们手中最有力的选票。印度虽然在1990年代初进行过市场化改革,但政党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因为要迎合选民的“肚子”, 计划思维下的补贴遍布印度的各个角落。这种思潮也使得印度的党派颇显民粹化与反市场行为,而这显然与全球化所要求的市场化方向格格不入,所以在面临外部的冲击时,这种反市场的行为只能选择被动的接受。

   更为复杂的是,作为宗教国家,印度教派争斗司空见惯,已成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阴影。古拉姆·拉詹经济上的金融改革政策毫无悬念地受到了国内保守势力的抵制,在政治上,正在执政的国大党也正在遭遇来自民族主义政党——印度人民党的强有力挑战,高举“经济发展”旗帜的现年63岁的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纳伦德拉·莫迪因为经济建设的卓著成绩,似乎在将来的大选中稳操胜券,但2002年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冲突造成1000人死亡的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却怎么也挥之不去,为其能否履新总理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走出“脆弱”

   与印度不同,明年秋天登场的巴西大选似乎不会出现“黑天鹅”,曾经的女游击队员、现任女总统罗塞夫通过回应公众关切和承诺改革“维稳”了自己的支持率。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连任无忧,民粹政治与军事政变带来的转型中的重重问题,加之以大种植园型经济结构为依托的巴西政治精英,怂恿着民粹和市场保护的流行思潮,一直对现代民族国家建设和民主政体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改革说“不”。最突出的表现是,计算机、软件开发等信息技术行业发展欠佳,以致巴西的经济开放始终如妇人的扭捏不能舒展,经济效率因为体制扭曲而无从提振。

   在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执政以来,土耳其的经济增速节节攀升,埃尔多安着力推动市场化改革,以求加入欧盟,迎合IMF,以求获得贷款,年均经济增长超过5%,带领土耳其成为区域和世界的经济大国。但是,在头巾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物件,而被打上了浓重的宗教印记后,这种复燃的蒙黑纱头巾现象背后的伊斯兰治国的信条和传统穆斯林文化的回归,就成为了埃尔多安2014年大选最大的绊脚石。埃尔多安认为这是“海外势力”的渗透,因此对塔克西姆广场的格兹公园大规模抗议活动进行了镇压,此举虽然激起了居民的反弹,但不凡的政绩和“到2023年,土耳其将实现从世界第16大经济体发展为第10大经济体的目标”的允诺,或许会让多数选民不会轻信于政客的互相攻讦,而是用他们自己的眼睛和判断来决定把票投给谁。

   在几个月暗中的较量后,关于谁继承印尼总统的争论现在变得愈加激烈了。现任总统苏西洛想最后一搏,但连续两届任期的低成就已经严重贬损了他的形象,在QE退出冲荡波造成的股市和汇率的大跌之后,相应的改革措施也并不得力,民主党支持度因此锐减。相比前总统苏哈托的女婿普拉博沃和最为富有的阿布里扎尔·巴克利的保守,长相酷似奥巴马的雅加达省长佐科威则因改革而被认为是下届总统的热门人选,公众认为佐科威正是那个能为腐朽政府系统注入所需动力和透明度的人。问题是,非正式的候选人的身份却给佐科威的参选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如果因为改革迟缓或停滞而不能及时调整僵化的体制以适应持续扩张的全球化,任何社会主流思潮都会随时转向,成为热门人选的“陷阱”。

   毫无疑问,美国QE的冲击和总统宝座的诱惑让“要改革,还是要选票”成为“脆弱”国家大选的两难。但既要化解危机,又要赢得大选,唯一的办法或许就是推进内政与经济改革,顺应全球化的趋势,给民众以更多的福祉。当然,在国内的党派之争和左右思潮变得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不同的声音更应在民主的环境中得到尊重,候选人才能迎合选民、赢得大选。甘地说:“真正的强大不是暴力,而是非暴力。”2014年,新兴经济体还在走出“脆弱”的半途中。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