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控“靠谱”吗?
技术统治论者,是一个专有名字,英文叫“technocrat”。比尔·盖茨一直承认自己是一个技术控,但在面对《金融时报》访问时,他表示不相信技术能够拯救世界。
偶像级的盖茨这话是针对另一个IT新偶像扎克伯格说的。“不管扎克伯格以及硅谷其他人怎么看,互联网的威力根本帮不了全球最贫穷的人群,倒是根除某些疾病有望造福于穷人。”盖茨说这话,是因为扎克伯格制定了一项旨在帮助全球民众都能上网的计划。
扎克伯格觉得,让全球剩下那50亿没能上网的人联上网络,是我们这代人的最大挑战之一,比尔·盖茨认为,优先普及互联网?简直是开玩笑,找到疟疾疫苗更重要。
盖茨和扎克伯格的争论,完全是幸福的争论,不管谁对谁错,他们都在依据自己的想法和个人的能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由于这样的争论涉及到互联网,不得不让人想到另外两场争论,或说“赌局”。
第一个是阿里巴巴的马云和万达集团的王健林的“赌局”。去年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礼上,同为获奖者的马云和王健林,为10年后电商在零售市场份额能否过半设下了亿元赌局。现在这个赌局的结局很美满,万达影院已进入支付宝钱包公众服务平台,用户只要关注支付宝钱包“万达电影”公众号,就能实现选座、购票,甚至声波取票。
第二个赌局是在今年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礼上。在马云和王健林的陪同下,新获奖者格力的董明珠和小米的雷军,更是设下了一个10亿赌局。雷军表示,5年内如果小米模式营业额击败格力,愿董明珠赔自己1元,董明珠则表示,如果被击败愿意赌10亿。这又是一个幸福赌局,不管是董明珠还是雷军,都是企业家们羡慕和学习的对象,也许到了明年的颁奖礼上,我们真的发现雷军在用互联网思维替董明珠卖格力空调和晶弘冰箱了。
两个赌局都是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掐架,最后可能都以相互融合收场。如果说2013年的中国经济有什么亮点的话,互联网,更准确地说是移动互联网向传统行业的进军应该算是最亮的一点。而这里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金融。
对此,最张扬的大概是阿里巴巴,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的樊治铭刚刚在“虎嗅创新节”上做了总结:“今年最热的话题就是互联网金融。我个人觉得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就是从6月13日余额宝真正上线开始的。”
要说樊治铭讲的也有道理,但是他那种完全不把百度百发和微信支付放在眼里的态度也叫人吃惊。其实,说归说,做归做,不信他真敢在战略上藐视对手。这一点,对比一下上面两场赌局就知道了,互联网人都是张扬甚至狂妄的,但他们这么做制造营销噱头的概率更大。
所以樊治铭还敢这样说:“支付宝的真正对手是现金。”银行呢?以后中国的大小银行在黄金地段上的营业部,也完全可以像外国的银行一样,只为高端客户服务了。樊治铭的意思是,屌丝的生意以后阿里就全包了。谁都知道,在互联网里,得屌丝者得天下。
我们可以猜疑今后互联网金融的王者到底是谁?但是我们不能怀疑互联网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而且很可能我们现在谁也猜不中这种冲击会有多强大。用一个敢于站出来面对冲击的银行家的话来说,这种冲击可能是颠覆性的。说这话的人是谢平,现在中投公司的副总。
谢平大胆预测,互联网金融可以成为跟银行金融和资本市场融资并列的人类第三种金融模式。“现在大家认为互联网是银行的工具,或者IT企业干银行、干金融,不能跟资本市场,不能跟银行并列,甚至认为我提出的是颠覆论。我相信人类未来通过互联网走直接金融的模式,不需要资本市场,也不需要银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理论界我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谢平还有更一针见血的言论:“互联网精神跟金融精神是不一样的。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是开放、共享、去中心化、平等、选择、普惠、民主。金融业就是精英化、神秘化、制造信息不对称,然后赚钱……互联网打通了,互联网金融把这些都打通了,假设所有金融业务都变成APP,电脑软件就可以自动生成了。”
谢平的这番话,不禁又让人想起了樊治铭说的一番话:“余额宝能做什么?第一,能让你在你的账户里面随时随地买东西;第二,它每天都可以看收益。其实我们这些人有多少人懂理财?大部分人不懂理财。什么叫7天年化收益?很多人不知道。所以我们创造性的做法就是让你能够每天都看得到收益,每天都能把你的收益取出来。支付方便,有每天的收益才能让每个人感觉到我的钱放在这儿非常方便,其实互联网就是简单方便。”
这样的互联网技术控靠谱吗?不用现在下结论。但如果你动手晚了,可能真的就落伍了。
(作者为本报编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