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普惠金融将迎黄金期

作者:孟俊莲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2-20 23:54:00

摘要:12月14日,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在历时一年调研编撰而成的《2014中国普惠金融实践报告》(下称《报告》)中如此预瞻普惠金融的明天。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孟俊莲 北京报道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发展普惠金融’纳入,这表明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中国的普惠金融终于进入到最高决策层的视野,而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撰文提出了普惠金融的设想,有关中国发展普惠金融的争论告一段落,未来将是发展中国普惠金融的黄金期。”12月14日,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在历时一年调研编撰而成的《2014中国普惠金融实践报告》(下称《报告》)中如此预瞻普惠金融的明天。
    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认为,普惠金融是对传统金融边界的拓展,他呼吁中国金融业迫切需要从高高在上的金融资源垄断者“下凡”到为企业和居民提供量身定做的普惠服务这一新角色中来。在他看来,普惠金融已经从最初的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形态,发展壮大为丰富多彩的大家族,几乎包含了储蓄、支付、保险、理财和信贷等金融机构的所有金融业务。
    不过,随着互联网和IT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与大规模普及,普惠金融在最近几年获得爆炸式发展的同时,也有乱象滋生。

繁荣与乱象并存
    《报告》认为,中国真正具有当代意义的普惠金融的发展始自上世纪90年代初,而最近10年,随着互联网和IT技术的发展,普惠金融更是大量涌现。
    《报告》把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上世纪90年代起的公益性小额信贷阶段、21世纪初-2005年由正规金融机构介入的发展性微型金融阶段和2005年之后的综合性普惠金融阶段。
    在综合性普惠金融阶段,服务于农村金融市场、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小贷公司、村镇银行等发展迅速。数据显示,2008年底小额公司数量还不到500家,至2013年2月时则已发展到6416家。村镇银行也迅速兴起,截至10月末,村镇银行达1000家。 
    作为综合性普惠金融的重要内容,创新性互联网金融尤其引人注目。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为平台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崛起,第三方支付、网络P2P信贷、网络保险、移动支付等新的金融业态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以P2P公司的发展为例,《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3》数据显示,2012年末,P2P贷款服务平台超过200家,但到今年9月时,则已超过了500家,有预计称,至2013年底,则会达到800-1000家。
    繁荣的同时,乱象也不容忽视。此前,运行仅半年的天力贷出现挤兑被迫停运,并被指涉嫌非法集资。银实贷、川信贷和东方创投等也出现了提现和还款问题,而10月份,便有15家P2P网贷平台倒闭。

普惠金融新机遇
    作为创新性的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瑕不掩瑜。
    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曾表示,互联网金融作为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肯定难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社会各界宽容、支持、理解,当然更需要行业以开放的心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才能确保整个行业良性发展。
    央行副行长刘士余12月4日在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举办的互联网金融论坛上表示,应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鼓励业态的创新。互联网金融现在评价很多,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差的方面,都需要一定的发展观察期,在观察期之内就要包容理解,参差不齐等都是意料之中的事。
    实际上,自从11月16日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发展普惠金融”写入《决定》,普惠金融发展的新一页已经书写。《决定》表示,普惠金融将与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债券市场、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等共同构成中国下一步金融业改革的重要内容。11月28日,周小川则在题为《稳步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文章中详细阐述了“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
    宜信CEO唐宁认为,发展普惠金融就是要充分发挥金融工具在社会资源重新配置时起到的基础性作用, 从而保证各类资源在不同阶层间进行更加合理的流通, 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目前,中国有一半以上的人未被传统金融服务体系有效覆盖,而这正是属于需要普惠金融服务的范畴,这是挑战,也是机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