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国资改革必经道:上市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紧随上海之后,重庆加速了国资改革的步伐。
“重庆国资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市政府了。”12月19日,一位接近重庆市政府的官员向《华夏时报》记者证实。
重庆市长黄奇帆近日在重庆国资委调研时便指出,下一步重庆国资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就是资本的重组,就是要建立企业资本的市场化补充机制,形成生生不息的资本循环。
上述官员称,在途径上,重庆市国资委计划通过“IPO+借壳+海外上市”三条腿走路。“鼓励主业先上市,再逐步实施整体上市”。
首推整体上市
据了解,已上报给重庆市政府的这份改革方案涉及“推进整体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混合所有制、推行职工持股、组建国资运营公司、实施战略减持”等六大内容。
“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是资本的重组。”重庆市市长黄奇帆10月21日到重庆国资委调研时透露。黄奇帆强调,在新形势下,重庆国企改革就是要促进国有集团二三级子公司股权多元化,集团本身也要实现股份制,推动更多企业整体上市。
按照黄奇帆的说法,资本补充的来源,除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外,还要通过吸引社保基金、商业保险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法人投资等资金进入,形成多元化的市场补充渠道。黄奇帆认为,就是要建立企业资本的市场化补充机制,形成生生不息的资本循环。“国企改革的核心是市场化资本补充。”黄奇帆说。
前不久,重庆市国资委党委书记胡际权在调研重钢时也强调,“新一轮国企改革,主攻方向是‘市场化’。”胡际权称,推动整体上市,正是深化国企改革的基本路径。业界猜测,重庆国企改革将会有比较大的动作。
至于总体目标,重庆提出2015年前后,原则上该上市、能上市的企业,都要整体上市。12月19日,重庆市国资委内部人士私下解读称,“应该是逐步上市。”按照重庆十二五规划要求,用3至5年时间,推进20家重点国企整体上市。
本报记者从重庆能源投资集团获悉,该集团旗下有3家子公司正忙于上市准备工作。西南证券董事长崔坚也认为,通过上市,推动企业实现了脱胎换骨,而这位原重庆国资委主任正在筹备西南证券的整体上市事宜。
严控债务
2013年12月3日,重庆水务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重庆联交所公开挂牌转让5.818亿股重庆信托,按4.17元/股的底价计算,这笔交易金额将超过24亿元。这笔交易正在等待重庆市国资委及银监会的审批。而这只是重庆新一轮国资改革的冰山一角。
在此轮改革中,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将成为国资改革的重点。目前,重庆的13家上市公司中,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公司有太极集团、西南药业、桐君阁与重庆钢铁等。
一位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位运行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在重庆,尤其是号称“八大投”的各融资平台遭遇了诸如债务压力、政企不分、后续乏力的质疑。但黄奇帆反驳说:“没有‘八大投’2600亿元的投资,就不会有现在2000公里的高速公路,也不会有现在7000公里的高等级公路,同样不会有现在的机场港口、铁路、地铁。”
“八大投”的运转,是重庆国资改革的一大特色。而今,这个情况也有变化,重庆“八大投”已经“瘦身”——现在还有高速集团、旅投集团、交通开投、地产集团、水务集团5家企业以及渝富公司。
至于债务问题,“八大投”成立时黄奇帆就提出来,要当成市场主体,而不是行政部门的简单延伸,其债务在可控范围内。
分类监管
在推动国资改革中,创新国资监管模式,重庆有独到之处。比如,在全国率先实现司法诉讼资产进场交易;对出资企业建立了产权管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实行风险预警提示制度,较好地控制了风险。
重庆还实行由国资委委托中介机构,对出资企业开展多项专项审计,由国资委支付费用。其内容涉及资产评估、经济责任审计、财务决算审计等。同时,对“八大投”按照“公共目标、市场运作”的方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企业风险。
但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胡际权称,下一步,将把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与进一步健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国资监管效率。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完善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指导意见》有望很快出台。一位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这一轮国资改革,国企分类监管等将成为重点改革内容。其中,国企分类监管的核心将是厘清同一企业中的政策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同时,在国企重组上市的过程中,民资将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等。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12月19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动企业在改制上市、兼并重组、项目投资等,并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对于监管问题,黄淑和提出,下一步国资委将积极推进国资监管综合性立法。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