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如何改变世界?
本报记者 叶琪 北京报道
“2013 NU SKIN 大师趋势论坛”日前在京举行。全球“软实力之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等与会中外嘉宾围绕“如何在当下的复杂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升国家、企业和个人的软实力”展开深入探讨。
约瑟夫·奈,是本次大会的主讲嘉宾,他曾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领域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以最
早提出“软实力”概念而闻名。经过多年对权力及其运用方式的深入研究,他提出要灵活运用权力资源,尤其是要善用软实力的建议,不仅影响了当今的大国博弈,而且也给企业和个人追求成功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他所说的“软实力”,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政治价值观吸引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其核心理念是:“软实力”发挥作用,靠的是自身的吸引力,而不是强迫别人做不想做的事情。这也是美国前国务卿赖斯一直强调的美国力量。
正如中国古语所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在约瑟夫·奈看来,“得人心”不仅适用于国际政治,也适用于商业领域。一家企业固然可以靠资本战、价格战等“硬实力”打垮竞争对手;也可以靠建立标准、设定规则、营造共赢局面、倡导商业价值等“软实力”,来赢得同业、伙伴、顾客的“人心”。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既包括资本、技术、装备、土地等生产要素组成的“硬实力”,也包括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价值观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对于一个有着卓越追求的品牌,软实力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带来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更具普遍意义的是,软实力不仅适用于国家和企业组织,根据约瑟夫·奈的观点,社会上的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拥有软实力资源。而个人所具备的领导力,则来源于情商、沟通和远
见。情商能够帮助领导者在变化的环境中适当运用个人魅力,同时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感染更多的人;而一个领导者有能力描绘出一个具有感召力的未来愿景,为组织制定共同目标,则是赢得追随者的关键因素。
针对我国软实力的发展,约瑟夫·奈提出,中国过度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忽略了所谓公民社会的价值,因此局限了中国软实力的发展。而根据民主主义的情绪所制定的政策,也许
对于国内的百姓很有吸引力,但可能会让其他国家有所疑虑。他建议中国要更多地发挥人民的创造力,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的力量,更好地参与全球化,这样中国的经济体系就会持续健康发展。
实际上,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落幕,其中公报提出的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备受关注。而如何提升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对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指导意义,也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话题。
“中国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建立一个市场和政府能够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又相互支持的体制。这样的体制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国硬实力的发展,并且更好地培养中国
的软实力。”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在会上表示,中国过去30多年来经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依靠的是社会制度,所以制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并且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而在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看来,由于中国一直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因此在软实力方面也可以作出积极贡献。“ ‘天人合一’的理念可能会成为中国独立的软实力的一部分,而这个软实力不仅对中国有益,也会给全人类带来好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