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商业养老税延露曙光

作者:叶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2-12 10:52:00

摘要:仅在三中全会《决定》释放税延养老信号的20天后,年金税优政策便以超出市场预期的速度落地。

商业养老税延露曙光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琪 北京报道

    仅在三中全会《决定》释放税延养老信号的20天后,年金税优政策便以超出市场预期的速度落地。

    12月6日,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作为中国养老体系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税延放开被市场一致理解为中国养老体系市场化的关键一步,但这将在多大程度上撬动企业年金规模的增长,业内却观点不一。

    不过,令保险业更兴奋的是,此次终于看到了商业养老保险税延政策推出的曙光。“其实出台速度那么快已经体现了本届政府重构养老保障体系的决心,也可以看出财税部门态度的变化,未来税延政策应该不会仅限于年金。”一位养老险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

对年金规模激励有多大

    颇为巧合的是,就在《通知》下发的第二天,12月7日晚间,华夏基金发布公告称,出于个人职业规划需要,副总经理张后奇在12月5日从华夏基金离职。据了解,张后奇即将出任平安养老保险公司总经理,这也是继前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出任国寿资管首席投资官后,又一位基金高管转投保险业。

    从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的华夏基金,转投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平安养老,岁末资管人才争夺战的加剧,是否意味着各家机构早就嗅到了养老行业政策红利而提前布局?

    根据《通知》,税收优惠采取EET模式,即缴费、投资环节免税,领取时纳税;个人缴费不超过本人上一年度工资4%的部分暂不缴纳个税,但缴费工资基数不得超过上一年度当地社平工资的3倍;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为个人账户缴费部分将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有5.9万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积累基金仅5366亿元,参与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为1957万人,仅占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总数的6%。“养老金发展第一推动力就是税收。”记者注意到,在日前某保险论坛上,在谈到企业年金,包括国寿养老险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刘云龙在内的业内高管均一致认为,近年来企业年金发展低于预期,一大主因正是缺乏更多的税优激励。

    不过,对于此次税优激励作用下企业年金市场规模的上升,业内的测算相差不小。“预计未来3年,每年受托资产和投资管理资产的规模上升速度将在30%以上,2014年企业年金累积规模将达到7687亿,2015年达到或接近10000亿,2016年将达到13000亿。”平安证券分析师缴文超称。中金公司则更乐观地指出,在其按照企事业单位年金试行办法的上限静态测算下,企业年金的发展空间为年缴保费约10000亿元。

    但由于此次改革对企业税收部分的政策保持不变,即雇主和员工缴费合计的税前扣除比率为9%,低于美国401K初期的25%,因此也有不少分析师认为受制于额度,此次政策还不足以激励年金规模快速增长。

    甚至不无这样的担忧:我国企业相关税负较重,是否会导致他们在企业年金上心有余而力不足?“《通知》出台意在为养老金并轨做准备,职业年金是重点,对企业年金的撬动作用相对较小。”华创证券称。这就意味着本次税收优惠政策推出后,年金市场上短期内还是以垄断行业及事业单位两类主体为主。

    据申银万国测算,假设已经建立企业年金的职工有50%加入到个人缴费,并按4%的上限缴纳,月平均工资10000元,则每年新增企业年金资金为400亿左右,而实际数值可能远低于此。

商业养老税延新预期

    尽管市场呼唤多年的税延养老终于在企业年金上破冰,但对保险行业的影响也仅被“轻微利好”来形容。

    实际上,在目前企业年金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市场上,保险机构的市场规模具有明显优势。在受托人方面,保险、银行和信托的市场份额分别为71% 、27% 和2%,其中份额最大的公司是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工商银行;在投资管理人方面,保险、基金和信托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7%、43% 和10%,其中份额最大的公司是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和华夏基金。

    据悉,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的管理费率分别为0.12%、5 元/月、0.05%和0.5%。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指出,“如果以900亿新增委托资产规模进行测算,带来的管理费收入在8亿元左右,在市场维持现有参与格局不变的背景下,保险、银行、基金、信托和券商分别受益39.3%、30.9%、23.8%、5.5%和0.5%。”

    “这次政策更有利于资产管理行业,虽然保险公司也参与其中,但对于整个保险业投资资产而言还是太小,短期内对保险公司利润增长影响不大。”上述养老险公司人士对记者坦言。而刘云龙还指出,除了税优的推动,养老金的发展还应在金融角度有制度红利或相应举措,如美国就有面向养老金发行的特别长期的国债,其收益就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但在年金税优的铺垫下,市场开始对将令保险业更直接受益的商业养老险税延政策展开了新一轮预期。

    “更期待个人养老保险税收递延政策。”申银万国明确表示,个人养老保险税收递延政策讨论多时,在对第二支柱的税收政策推出后,预计未来会加快推出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税收递延政策,毕竟这部分的受众面更广,能更大程度地缓解养老压力。同时,对于保险行业,税收优惠除了对养老保险的直接促进作用外,还可以促进保险消费方式的转变,由被动供给向主动需求转变。

    华创证券则如此描绘了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重构路线图:通过所得税递延鼓励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为第一支柱并轨创造条件;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轨,降低社保缴费率;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及市场化运作;推出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税收优惠。

    但对于现实中个人税延养老险政策的落地,业内普遍认为仍然没有时间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