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徐彪 一夜蹿红

作者:赵士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1-29 23:42:00

摘要:有人想红却红不了,有人埋头走路却不留神就红了,华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就是这种。

徐彪 一夜蹿红

文/赵士勇

    有人想红却红不了,有人埋头走路却不留神就红了,华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就是这种。“解读政策的多了去了,他能红的确让人意外,网络时代的事,谁能说得清呢?”一位徐彪的同行说道。

    徐彪能红起源于他在11月18日在雪球网上发布的一篇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章,因语言通俗易懂,分析条理清晰而被网友“猛戳”,他也被媒体誉为“三中全会最通俗最全面的解读”。

    11月25日傍晚,上海陆家嘴的一家餐厅,应约而至的徐彪背着双肩包,穿着休闲夹克和运动鞋,脖子上挂着工作证,有点像网友总结的“IT男”形象,不过或许就是这种轻松随意,才让他的文章更容易被接受。

    在证券投资的圈子里,因为一两句“惊世言论”或者异于常人的性格而一炮走红的分析师并不少见,而因为一篇长达7000字的文章一夜蹿红,徐彪是第一个。

“做一次寻章摘句的老雕虫”

    “寻找捷径或许是人类的天性,投资者们早已习惯宁可听信不知道第几手的小道消息,也不愿意静下心来仔仔细细研究文件。人弃我取,就让我们再做一次寻章摘句的老雕虫,戴上老花镜仔仔细细去咂摸字里行间透露的信息,然后小心翼翼地用逻辑之丝将其串起来。”11月13日夜里10点40分,也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徐彪在雪球网发表了一篇题为《三中全会解读》的文章,徐彪以一段文采十足的开场白立刻提起了网友的阅读兴趣。

    这篇文章将近7000字,发布当晚转发就超过百人,而且评论数与转发数大致相当,这说明转发的网友基本都读过文章,网友“孙大炮的鸡窝”评论称: “还是评论给力,言简意赅,还能从评论中看到大多数人的意见。”

    “研究中央文件精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徐彪也坦承,“在公告出来当天,我们就要在半小时内读完,然后提出观点,形成研究报告,发给买方或客户,不可能有多高的质量。”徐彪说,在11月12日,他一直研究到夜里12点才把思路理清,第二天下班后回家再把文章写出来。

    对于此次走红,徐彪表示有点意外。“关于改革的研究文章一直在写,偏偏这篇被网友看中了。”徐彪笑着说,“中央的政策文件比较抽象,老百姓并不会细读,所以我就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告诉他们,‘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两个机构是整个改革中最核心的,最终得出结论是未来的改革必将持续超预期,后来发布的中央决定果然出现了‘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的表述。”

每天读《人民日报》

    徐彪说,他不想像股评家一样见面就谈股票,而更想聊一些股票之外的话题。

    于是记者就建议聊聊分析师的工作生活,一提这个,徐彪立刻故意作出一副似有千言万语的表情,“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分析师是个拼命的行业。”徐彪立刻打开了话匣子。

    他先给记者描述了他一天的作息时间。“早上6点起床已经是最晚的了,以前是开车上班,后来不开了。”徐彪说,不开车不是因为心疼油钱,也不是因为怕堵车,而为了能利用上下班在路上的时间,“在地铁上就要浏览头天晚上的最新市场动态,《人民日报》是必读的。”

    早上到公司后,徐彪会在2分钟内解决早饭,“其实都是饼干之类的,没有正经饭,我们桌上都是一大堆方便面、饼干之类的,随时就吃点对付过去。”

    到8点钟,传说中的券商晨会就开始了,一直到9点钟,他们要把所有信息汇总、梳理,写成报告发给领导和客户。然后关上电脑背上书包,就要出门到其他机构客户那里开会,他们称之为“路演”。

    徐彪说:“一般是上午一场,下午两场,有时一天4场,中午还有午餐交流会,就差把上厕所时间也利用起来了。”

    直到下午5点多钟,“徐彪们”才回到自己的公司,此时其他部门已经下班了,可是“徐彪们”的活才刚刚开始。“比如处理紧急事务,回复一大堆邮件,把白天忙的内容分解给每个人,一般7点多才能回家,像大家看的研究报告都是回家后写的。”但是和早上一样,徐彪必须利用路上时间把研究报告的框架想好。

    “每天真正能陪儿子和老婆的时间也就吃晚饭的一个小时,吃完饭就要立刻开始写研报。”徐彪说,那篇让他走红的文章就是前一天晚上几乎半个通宵完成的,而像这种状态几乎是家常便饭。

    听到这儿,记者心里不禁有点内疚,徐彪马上笑着说:“你不用内疚,我们一周7天有三四天晚上都有应酬,就算不陪你聊天,也会有其他人。”

    但实际上,徐彪也承认,自己是故作轻松。“儿子和爱人意见很大,之前说好上周日要陪他们,最后公司临时安排要见几批机构,经常对家人食言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徐彪苦笑着说,“可是这个怎么解决呢?一天只有24小时,如果我今天少干一小时,明天就要多花一小时。”

    不过说到最后,徐彪话锋一转:“千万不要把分析师说得那么苦,不然就没人做分析师了。”

策略就是做福尔摩斯

    “做策略分析师是需要激情的,否则无论如何干不下去。”徐彪说,“周末本来是享受家庭的欢乐,但分析师却还要工作,如果你不喜爱这个职业,那带着对家庭的内疚,很难熬过去。”

    从徐彪口中得知,他2008年开始,在联合证券(后与华泰证券合并)负责金融工程,之后进入招商银行做内部研究,在2011年下半年进入光大证券,然后在今年9月份进入华泰证券,担任策略研究部总监。

    徐彪说,他的分析师生涯还算比较顺当,“在光大证券之前,主要为公司内部做研究,到光大后才开始进入卖方研究机构,才发现这个行业竞争太激烈,大家都很拼命。”

徐彪说,每年一度的新财富评选是卖方分析师们竞争最白热化的舞台,“名次的高低变化都决定着分析师的职务、奖金、饭碗,为了获得好评,几乎是什么招都用上,各种卖萌、悲情都是老套路了。”

    然而现实却是,券商的研报预测准确度一直是“差评”如潮,以至于券商的言论经常会被媒体理解为反向指标。

    “很多卖方报告不靠谱是客观存在的。”徐彪坦承,“主要原因是很多分析师不接地气,因为他们的报告都太过学术化,就是‘界面不友好’,让人看着要打瞌睡;另外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专业投资人,把普通投资者挡在门外。”

    徐彪认为,策略研究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本质上,分析师和算命的没有两样。大家都在预测,最后检验你的只有结果。不过准确率有时意义不大,“即便是索罗斯预测的成功率也不高,现在国内分析师肯定比不上索罗斯,但是他能成功是因为在最有把握的机会上下了重注。”

    国内的策略分析领域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徐彪认为,国内的策略分析师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最初脱胎于技术研究,也就是90年代初的那批股评家,然后演化到基本面研究,在2009年后,出现了资金面研究,而从现在开始,政策面正越来越成为一个新的独立领域,而且其重要性超过前三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就是四个变量,在每个历史阶段,这些变量的重要性都不同,但很多分析师依然没有变通,抱着他认为重要的变量不放,所以判断就会出现失误。”徐彪说。

    其实在采访前,记者大致浏览了徐彪发在微博中的大部分文章,其中有个特点是,徐彪并不仅仅局限在行情的分析上,而是有更多的文章内容属于国内外时政范畴。对此,徐彪告诉记者,这与他当年在银行做过贵金属分析有关。

    “在研究贵金属的过程中发现,它们的价格与经济的关系并不紧密,最重要的是地缘政治,索罗斯说过,黄金是最讲政治的东西。”而或许正是出于对政治的敏感性,让徐彪感觉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强劲信号,“从逻辑上,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无疑是分别应对国外和国内的严峻形势,集中权力推动改革。”

    徐彪说,对各种变量的认知必须要有变化,而策略分析就是做福尔摩斯,什么都要懂,然后才能发现这些新的变量。“一个好的策略分析师今天下岗,明天就能成为优秀的基金经理。”

 

Q&A

 

Q=《华夏理财》

A=徐彪

    Q:你现在知名度飙升,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A:对我个人来说不见得是好事,因为名气大了就会有各种议论,说错了也容易被人揪出来。但对分析师行业一定是好事,可以纠正公众对分析师的认知偏差,大家没必要神化分析师,但也没必要妖魔化,我们就是普通职业。

    Q:这几年券商研究所大幅萎缩,你认为卖方应该如何适应市场变化去转型?

    A:现在的确是报告过程,供求失衡,机构也不愿意为报告付费,新的盈利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我觉得有四个方面很确定,一是为机构提供个性化服务,二是把目光投向普通投资者,三是服务于公司自营和资管,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研究互联网,它已经改变了一切,卖方研究也必然要改变。

    Q:你认为做一个优秀的策略分析师,需要具有哪些素质?

    A:其实做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投资者解决问题,你首先要先理解市场信息,然后做出预测,最核心的不是把信息给客户,让他们自己做判断,而是你要用自己的逻辑推理,说服客户相信你,这中间有风险,但没有自己的思想的分析师是没有价值的,他顶多是个搬运工。

    Q:你刚才说到分析师职业非常辛苦,你是怎么坚持下去的?

    A:首先你必须喜爱这个职业,就像你们做记者一样,如果要干得好就要始终保持热情和兴奋度,享受发现的乐趣。有时候我研究,半夜里突然有一个重大发现,把自己吓得都手脚冰凉,然后如果你把这个重大发现写成报告给读者看,这就有一种成就感。

    Q:你如何看目前中国股市的现状?未来机会在哪里?

    A:我认为政策这个变量正在越来越左右市场,因为在欧美国家,对经济调控很弱,经常是冲上去然后栽下来,而中国通过调控等于是对冲了市场波动幅度,客观上减少了股市的波动幅度,也就很难出现大的趋势性机会,这就造成了股市越来越依赖政策刺激创造机会,所以政策会成为未来股市的决定性因素。从具体来说,我比较看好新三板,投资者可以积极挖掘。

个人简历

徐彪,吉林大学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士,复旦大学国民经济专业硕士,曾在招商银行带领宏观策略研究团队连续五个季度看对市场方向,擅长自上而下研究市场。后在光大证券研究所任策略部负责人,现为华泰证券首席策略研究员兼策略研究部总监。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