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恒天然奶粉肉毒杆菌事件舆情分析专报

作者:佚名

来源:华夏时报资本舆情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13-11-26 14:49:00

摘要:这次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辜负了中国父母的巨大信任,不仅在公司生产的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而且还涉嫌遮掩真相、瞒报迟报,这无不让中国父母愤怒和失望。

【事件回放】

 

(一)恒天然集团再陷食品安全泥潭

82日,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向新西兰政府通报称,其20125月生产的3个批次浓缩乳清蛋白(WPC80)中检出肉毒杆菌,影响包括3个中国企业在内的8家客户。同日,恒天然集团向8家客户通报了情况,但拒绝提供8家企业和相关产品名称,拒绝说明“受污”产品销往哪些国家和地区。

3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发表声明,已经确定5个批次“可瑞康”牌2段婴儿配方奶粉使用含有肉毒杆菌的浓缩乳清蛋白粉,建议新西兰父母暂停为6个月以上宝宝喂食“可瑞康”牌2段婴儿配方奶粉。同日,恒天然集团在新西兰举行新闻发布会,执行董事加里·罗马诺介绍说,涉嫌被污染的产品总量为38吨,污染源是该公司在北岛怀卡托地区豪塔普工厂的一根受污染的管道。面对为何耗时4个月才发现问题的提问,罗马诺回应,这一时间符合现代标准。他说:“我的理解是,得出这一结果所作的科学检测使用了现代技术标准。我们总想做事情快一点,但现实是,根据现有技术,要耗时那么长。”

3日晚,恒天然中国给《北京晚报》发出的说明称:恒天然集团确认在澳大利亚、亚洲包括中国、拉丁美洲、新西兰以及中东等全球市场,其旗下消费类产品中并不包含此次受到影响的浓缩乳清蛋白(WPC80)。在首次声明中指出的三批次问题浓缩乳清蛋白产品(WPC80),是恒天然集团唯一受到此次质量问题影响的NZMP原料。这些批次原料一部分以产品原料的形式销售给客户,另外一部分由恒天然使用受到影响的浓缩乳清蛋白(WPC80)生产为成品后再销售给客户。这些客户中,有3家为食品公司,2家为饮料公司,其余3家公司为动物饲料生产企业。

85日,恒天然集团在京召开发布会,正式就其产品受到肉毒杆菌污染向中国消费者道歉。恒天然集团首席执行官西奥·史毕根斯表示,目前没有发现和该产品相关的疾病现象,全部问题产品将在48小时内召回;将于56日公布所有信息,并保证不会再次出现管道污染问题。据其介绍,此次受到污染的38吨原料浓缩乳清蛋白中,有18吨被恒天然用于生产半成品基粉,它们被销售给两家奶制品生产商,其中一家为达能公司,该公司旗下奶粉品牌多美滋和可瑞康,受到污染产品的影响。还有20吨销售给了6家公司。其中3家饮料公司分别是娃哈哈、可口可乐和澳大利亚的vitaco公司,3家动物饲料公司为新西兰农业商业公司和澳大利亚两家公司,目前已确认相关产品不存在问题。史毕根斯透露,有一家受到影响的乳品公司请求恒天然暂时不要曝光公司信息。史毕根斯表示,目前中国政府并没有对所有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奶制品发布禁令,而只是限制了部分制品的进口,乳清蛋白粉和配方奶粉基粉就在限制之列。

同日,新西兰总理约翰·基批评恒天然集团拖延曝光产品质量问题。对此,史毕根斯解释说,产品生产链中,越接近消费者的环节,检测越多越严格。而原料生产过程中的检测环节,则相对较少。当浓缩乳清蛋白作为原料来使用的时候,通常不进行相关的检测。因此,20125月对这些原料的检测中,它们的质量是合格的。在它们被加工成半成品即基粉之后,今年3月,恒天然进行了更加严格的检测,包括硫酸盐还原梭状芽孢杆菌测试,从中发现了梭菌属微生物杆菌。而确定污染的根源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直到731日,恒天然才最终找到了污染根源。

恒天然在中国出事并非第一次。三聚氰胺事件中其拥有三鹿公司43%的股份,事后被迫退出中国市场;2009年重返中国市场后,恒天然在对20129月生产的100份样本检测时发现,其中10份奶粉及奶酪粉中存在二聚氰胺(DCD)残留。2013年1月,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宣布,恒天然集团生产的奶粉中曾被检测出含有微量双氰胺。同时,新西兰第一产业部官员125日证实,约5%的新西兰牧场使用含有双氰胺的化肥培育草场,每年使用23次,因此部分新西兰乳制品可能含有少量双氰胺化学残留物。

 

(二)中国多方应对新西兰“肉毒杆菌”乳品危机

8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上海市、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质量技术监督局,立即开展对新西兰浓缩乳清蛋白粉肉毒杆菌问题调查,布置进行系列检验检测,做好风险防范工作。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消息称,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和杭州娃哈哈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14.475吨;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进口浓缩乳清蛋白4.800吨;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进口原料乳粉208.550吨,另外可口可乐的产品也在受污染之列,其中,多家超市已经开始下架多美滋涉事产品。同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约谈受肉毒杆菌污染企业相关负责人,要求尽快查明情况、分析原因,迅速采取措施,立即停止销售并召回问题原料加工的全部食品。国家质检总局4日午夜接到新西兰驻华使馆的最新通报后,于5日凌晨发布最新消费警示,提示消费者暂不食用纽迪西亚可瑞康1段婴儿配方奶粉和可瑞康2段延续较大婴儿配方乳粉。85日夜,国家质检总局接到新西兰驻华使馆通报,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为雅培(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生产的两批次婴幼儿配方奶粉存在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风险。产品名称:雅培幼儿喜康力 (3)900/罐装,批号分别为:287834K402287844K402,生产日期均为201352日,失效日期为20151031日。国家质检总局随即要求雅培公司履行主体责任,召回相关产品。

涉事企业陆续作出回应。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4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娃哈哈进口了新西兰恒天然公司20125月份生产的批号为JW22WPC-80乳清蛋白14.475吨。该乳清蛋白用于钙好喝等酸性产品中,娃哈哈对使用该乳清蛋白产品的出厂检测记录进行复查,未发现肉毒毒素。相关产品从201210月出厂销售,基本已销售完毕,目前正要求销售人员核查市场及零售商是否还有该批号所涉产品,一旦发现将立即召回。娃哈哈方面还表示,按照公司生产工艺,加工过程需经过多次杀菌,即使存在肉毒毒素,经高温杀菌,不存在残留风险。尽管如此,娃哈哈已委托国家权威机构对产品留样进行肉毒梭状杆菌及肉毒毒素的检验。

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进口代理的问题批次产品共计4.8吨,相关产品的最终客户为可口可乐饮料(上海)有限公司。经与可口可乐饮料(上海)有限公司确认,在4.8吨原材料中,25公斤已用于生产个别批次的美汁源果粒奶优,其余4.775吨尚未投入生产,已被安全隔离。可口可乐(中国)确认,受恒天然事件影响的原材料仅用于201335日生产的“果粒奶优”菠萝口味产品。可口可乐(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产品仅售往有限的几个省份,我们的追查和召回工作还在进行中。” 可口可乐(中国)强调消费者可以拨打相应的产品热线,对相关问题进行咨询或处理。

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4日发布声明称,已查明部分优阶贝护和多领加二阶段产品有可能受到影响,共涉及12个批次。其中部分已经被迅速封存,未流入市场。声明还附有召回产品的具体名称和批号。多美滋已启动召回程序,将对以上产品实施预防性召回,并全部销毁。如消费者已购买相关产品,建议立刻停止使用。

雅培5日晚发布声明,称决定主动召回2个批次产品并销毁,原因为在恒天然公司包装线上实施包装,但该包装生产线在使用有问题原料后未经彻底清洗即开始包装雅培产品。雅培表示,被召回的两批次产品共有7181箱,除约112箱已售出外,其余7069箱已被隔离封存。

 

【舆情综述】

 

自从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以来,中国的父母们已经习惯了一听“奶粉”就草木皆兵。几乎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父母都选择了购买进口奶粉,其中以“纯天然”、“绿色牧场”为招牌的新西兰奶粉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然而这次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却辜负了中国父母的巨大信任,不仅在公司生产的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而且还涉嫌遮掩真相、瞒报迟报,这无不让中国父母愤怒和失望。同时,为了了解自己手中相关品牌产品是否涉毒,恒天然集团近期的一举一动都被中国消费者严密关注。截至20138711时,以百度搜索引擎检索“恒天然 肉毒杆菌”的关键词,搜到相关结果229,000个,谷歌搜索引擎则检索到1,140,000条结果。国内用户活跃度较高的微博平台新浪微博相关评论226,100条,腾讯微博120,000条。

 

1:恒天然奶粉肉毒杆菌事件新闻报道走势图

 

 

2恒天然奶粉肉毒杆菌事件微博走势图

 

从图1、图2可以看出,尽管恒天然集团82日已向新西兰政府通报产品中检出肉毒杆菌一事,但当日此事尚未引起媒体和网民的关注。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展开对肉毒杆菌问题的调查,关于此事的新闻和微博数量明显增多。4日,微博数量达到最高峰值,当日,涉事企业哇哈哈、上海糖业烟酒、多美滋纷纷作出回应,引发网民的高度关注和激烈争论。5日,新闻报道数量达到最高峰值,当日,恒天然集团在京召开发布会向中国消费者道歉,吸引了无数媒体目光。据报道称,5日临近1230分,发布会会场已经挤满了各路媒体,来晚的记者们不得不站在四周或坐在地上。足见关注热度之高。另外,雅培5日晚发布主动召回2个批次产品并销毁的声明,令媒体一度认为雅培就是西奥·史毕根斯所说的那家希望隐瞒名字的公司,不过雅培对此坚决否认。此事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媒体的关注热度。6日以后,由于此次肉毒杆菌污染产品和流向已逐步清晰明朗,加之恒天然集团自揭伤疤、态度诚恳,中国官方和涉事企业积极及时应对,此事的舆情热度开始降温,相信如果恒天然、中国官方、涉事企业应对措施继续完善,相关舆情很快就会得以消散。

 

3:恒天然奶粉肉毒杆菌事件舆情信息占比图

3可见,微博一如既往地稳坐舆情事件信息占比首位。此次,其以146649之天量数字占到整个舆情信息来源近九成。接下来分别是博客、新闻、论坛,数量为7829条、6497条、5680条。博客数量超过新闻报道,表明网民个人对此事的关注度极高。确实,“洋奶粉”就此跌下“神坛”,给中国父母们带来了失望、愤怒、担忧等种种情绪,为了发泄这些不良情绪,包括中国父母在内的众多网民开始发声。

 

【媒体倾向性分析】

 

4:恒天然奶粉肉毒杆菌事件传统媒体倾向性分析

 

1.洋奶粉跌下神坛 中国奶企遇重振良机

    新华网86日刊文《遭受非议的“洋奶粉”正在走下“神坛”》指出,对于“洋奶粉”频现“价高质忧”问题,业内人士认为这将使以恒天然为代表的“洋奶粉”在中国遭受重创,对于中国乳业来说,是收复失地的极佳机遇。上海大学教授顾骏认为,“洋奶粉”跌下“神坛”的事实警示中国的乳制品企业,需要潜下心来重建信心体系,同时通过透明化生产过程等手段向国人证明自己产品的品质。

《澳门日报》指出,洋奶粉跌下“神坛”,给了中国奶粉企业一个巨大商机,只要通过严格的生产管理、透明化生产运作,积极发展自主奶源,监管部门严格履行职责,中国奶粉定能重振雄风。

《金陵晚报》86日刊文《洋奶粉有毒难道就可以宽恕》指出,这些年,国外食品的负面新闻若非大事,国内消费者很难知道。而国内的食品只要有事,必定是大肆炒作。这种对国外产品宽容,对国内产品狂批的做法,不利于培养安全的消费环境。食品问题没有国界之分,是沙子都会迷眼睛。消费者的眼里容不下沙子,哪怕是最好的企业,只要出了丑闻,就得承受消费者用脚投票,就得为错误付出代价。

 

2.监管部门中了失职之毒

中国青年网85日刊文《新西兰毒奶粉启示:没有监管就没有合格》指出,恒天然出现问题奶粉当然不止是可能会打破国人对洋奶粉的迷信,而且还向中国的进出口监管部门提了一个醒,对于声誉比中国土奶粉好的洋奶粉并不能放弃正常的和严格的检测与监控,否则,洋奶粉就有可能挟好声誉而行“店大欺客”之举。

东方网85日刊文《洋奶粉含毒 监管部门中毒》指出,这件事也给监管部门和食品行业提了个醒,不论是国产品牌还是洋品牌,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和懈怠;而监管部门时时把关最重要。不要像三聚氰胺一样,等到那么多孩子深受其害到医院就诊才发现问题根源所在,这次新西兰恒天然产品含毒事件也是如此,还是人家自己曝出问题。这说明啥,说明产品含毒,监管部门中毒,当然这个毒不是中产品的毒,而是中了懒政堕政、失职渎职之毒。人们有理由追问监管部门,是我们国家监管技术和设备落后?还是监管部门自身问题?不但要给国人一个合理的说法,而且还应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做到警钟长鸣,采取得力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俗话说,事不过三,决不能一错再错。否则,只能让你们回家卖红薯去了。

 

3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