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禽业公司爆炸事故舆情分析专报
【事件回放】
(一)吉林禽业公司爆炸事故已致121人死亡
6月3日6时6分,位于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的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发生爆炸起火,上午9时许,公司厂房已基本被烧落架,内部焦黑。事故发生后,德惠市公安消防大队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展开扑救,随后,长春市公安消防支队和邻近乡镇消防站也出动消防车实施救援,于11时将现场明火、残火扑灭。随后,公安、消防、安监、卫生等部门,全力以赴搜救被困人员,共进行了11轮地毯式搜索。截止到6日,事故共造成120人死亡,77人受伤,失去联系的最后17名人员已全部找到。9日,爆炸事故中的一名危重症伤员徐春凤,经抢救无效死亡,至此,事故已造成121人遇难。现场的13个液氨罐在6日晚间全部处理完成。目前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贾玉山、总经理张玉申已经被刑事拘留;企业账号已经被查封冻结。
(二)政府高度重视 频频召开会议部署救援整改工作
6月3日,正在国外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以赴组织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认真做好遇难者的善后工作。要查明事故原因,依法追究责任。同日,高检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及时派员赶赴吉林,与当地检察机关查处事故可能存在的失职渎职犯罪。
6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听取了国务委员郭声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率工作组赴吉林处置宝源丰禽业公司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有关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这次事故教训极其深刻。要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做好伤员救治、次生灾害防范、善后安抚,同时彻查事故原因,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5日下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栋梁主持召开总局党组会议。会议要求,认真组织开展“6·3”特大火灾事故调查。从6月初到9月底,组织对全国所有地区、行业领域企业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并加强全过程的督导。采取铁腕措施,强化“打非治违”工作。
6月6日上午,国务院吉林“6·3”特大火灾事故调查组全体会议在长春召开,会议公布事故调查组人员名单。调查组组长、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表示,要彻查原因严肃问责,举一反三消除隐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调查组初步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责任事故。企业主体责任不可逃脱,政府管理监督的责任不可推卸。6月21日,调查组透露,事故直接原因已初步查明:该公司厂房一车间女更衣室西面和毗连的二车间配电室的上部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火势蔓延和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氨设备和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大量氨气泄露,介入了燃烧。
除中央层面以外,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的相关会议也非常密集。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省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等多项会议,决定在全省范围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改。长春市委、市政府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安委会扩大会议,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部署和再动员。
【舆情综述】
继中储粮库5月31日发生火灾,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6月2日发生油渣罐爆炸之后,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6月3日再度发生爆炸火灾,4天之内,东三省连烧三把大火,让舆论倍感焦灼不安。截至2013年7月4日16时,以百度搜索引擎检索“吉林 禽业公司 火灾”的关键词,搜到相关新闻3,210,000篇,谷歌搜索引擎则检索到2,100,000条结果。国内用户活跃度较高的微博平台新浪微博相关评论多达204,419条,腾讯微博236,800条。
图1:吉林禽业公司爆炸事故新闻报道走势图
依图1,吉林禽业公司爆炸事故事发当日及次日,新闻媒体的关注热度已达至最高峰值,表明这场东北的第三把火已然烧掉了公众的忍受极限,触发众怒,并引发中央高层关注,极具新闻价值。5日以后,新闻报道的数量与3、4日相比出现大幅下滑,但5-10日新闻报道数量依然十分可观。其间,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会议、国务院吉林“6·3”特大火灾事故调查组全体会议,以及吉林省、长春市相关会议密集召开,成为吸引众多媒体参与报道的重要因素。11日后,媒体关于该事故的报道热度整体回落,虽偶有升温,但舆情消逝之势已十分明显,即便6月21日国务院调查组初步查明了事故的直接原因,媒体报道的数量只是较之前有小幅波动,并未出现大幅高涨。
图2:吉林禽业公司爆炸事故微博走势图
图2可见,6月3日至30日,吉林禽业公司爆炸事故微博走势图与媒体报道走势图十分相仿,即事发当日、次日便出现信息最高峰值,此后信息数量大幅下滑,但5-10日信息数量依然居于高位。与图1略有不同,21、22日的微博数量较此前出现大幅提升,达到19、20日的十倍多,表明网民对于国务院调查组给出的事故直接原因更为关注。
图3:吉林禽业公司爆炸事故舆情信息占比图
依图3,截至7月5日,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相关话题讨论个数为414145个,占到整个舆情信息来源的八成多,显示出自媒体的巨大力量和权威地位。互联网新闻对该事故的报道量达78673篇,舆情信息占比接近二成。论坛社区的话题讨论数为981个,博客150篇,舆情信息占比极低。
【媒体倾向性分析】
图4:吉林禽业公司爆炸事故传统媒体倾向性分析
1.吉林地方政府回应令人不满
《钱江晚报》发文《吉林大火4分钟发布会,不只是透明度问题》指出,震动世人的吉林大火,6月4日的第三次新闻发布会,以4分钟时间结束。4分钟的新闻发布会,与李克强公开透明、及时准确的要求相比,摆在媒体面前的,显然是现实与期许无法对称所带来的无奈。在这个只有4分钟的新闻发布会上,能够感受到对事故之后怕给政府工作再添麻烦的敬畏,却难以感受到对120条罹难生命担当责任的愧疚。
《钱江晚报》文章《吉林大火,道歉之后别忘追责》指出,大火第三天,吉林省、长春市两级领导的致歉和检讨,体现了党委、政府对待这场惊天大火所应有的愧疚态度,难能可贵。但遗憾的是,这个愧疚的态度,表在了国务院调查组赴吉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而不是表在此前当地召开的三次新闻发布会上,给人感觉这个愧疚的态度,多少有着自上而下的压力感。如果这些道歉与检讨,能够面对的是死难者和他们的亲人,面对的是媒体,是社会,或许人们会在这样的态度中,感受到更多的诚恳与担当。
2.大火再次逼问生命门
《海口晚报》发文《反思吉林大火:有一种“门”关不得》指出,“门”,是生活中常会碰到的元素。防偷盗,要关上安全门;防腐败,要关闭权力笼子的门。然而,有一种门是需要常开的,那就是逃生之门。吉林的这次大火再一次警示人们,请给生命打开足够的安全门。
《中国青年报》6月6日发文《吉林6·3大火再次逼问生命门》指出,如何开启一扇扇生命门,对于我们来说,首先需要的是反思:企业为什么能漠视安全到如此地步?消防、安监等部门对这家企业的监管是否到位?地方政府重视企业的纳税数字,而忽视工人工作环境的安全细节,是不是“全国病”?我们相信,反思这场大火,就是开启下一次的生命门。
《北京晚报》发文《吉林大火120人死 有多少逃生之门被反锁?》指出,或许大火之后,有人表现出来一点情分、一点情怀。但是,在火灾发生前,又有多少人表现出来人有情呢?人最无情的证明,就是人为地把逃生之门统统封锁,更有甚者统统封死。有多少逃生之门被人为封锁?这是一个有无数沉痛教训的生命之问。在天之灵要问,活着的生灵更要问。
3.大火暴露现代化生产风险隐患
《北京青年报》发文《吉林大火暴露现代化生产的风险隐患》指出,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步,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已渐成气候。但集约化大生产必然带来的人员、设备、原材料的高度集中,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必然带来风险的累积。如果企业的风险意识、管理水平无法与此相适应,则必然埋下安全生产的隐患。从媒体披露的火灾细节分析,宝源丰禽业公司的日常管理状况及生产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都与其生产规模和集约化程度极不匹配,发生如此惨烈的事故虽有偶然因素,但也是风险累积的直接后果。随着我国现代化大生产的不断推进,此类先进生产技术与相对落后的风险意识、管理水平之间的矛盾,在许多企业中普遍存在。如何迅速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安全风险,是企业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严肃对待的迫切课题。
4.中国底层劳工权益亟待改善
《新京报》发文《吉林大火应成改善中国劳工权益契机》指出,相比于经济发展速度,中国产业工人权益保障的提升速度,是远远不够的。吉林德惠大火,应该烧醒这个社会的良知,成为改善中国劳工权益的一个契机。
《长江日报》发文《从吉林大火反思底层劳动者的处境》指出,人们在追问工厂的管理,但这种管理是怎么造成的?在安全方面,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恐怕还不是最糟糕的,但死亡足以让人看到问题的严重性,看到一个不是最糟糕的企业安全管理的真实现状。从背后、从深层次来看,问题则在于工人的日常处境。一个工厂里的生产环境怎样,是否安全,乃至是否舒适,涉及工人劳动权益。如果连安全都达不到,更高的权益也就无法谈及。惟其如此,底层的劳动者,才成为容易与安全隐患共处的对象,出现了安全事故,他们往往就成为直接的受害者。
5.除企业外政府也需担起责任
新华08网发文《吉林德惠大火:防堵隐患谁之过?》指出,这样一家禽业制造公司在当地是就业大户,对当地经济贡献的作用显然是毋庸置疑。既然是这样一家尤其重要的企业,政府对于它的安全生产的检查,会不会网开一面?大火本身的严重程度也表明,这家公司绝对不是一家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处处都按照政府要求去执行的公司。而政府为什么没有检查出来,这是政府的失职,到底谁需要对逝去的一百多条生命负责,除了企业,恐怕还应该有别的人。
荆楚网发文《吉林禽业大火该谁担责?》指出,短短两天,三把大火,究竟谁该为此担责?是安监部门、是相关责任人、是短板的安全意识?痛定思痛,唯有制度的完善、法律法规的健全、人文素养的提升,我们才能后顾无忧。
6.大火敲响食品加工企业制冷警钟
中国制冷学会发文《吉林大火教训敲响氨制冷剂警钟》指出,目前,我国冷库建设正处于建国以来的高峰期,为了避免严重的氨泄漏事故等风险的发生,建议尽快在全国进行冷库安全性排查,加强冷库运行安全培训。
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发文《再敲食品加工企业制冷警钟 共筑安全防线》指出,液氨是目前最有效、最环保的制冷剂,在没有新的技术研发之前,液氨制冷仍将是业内的主流制冷选择。大家大可不必谈氨色变,就像石油一样,驾驶员不会因为加油站发生火灾,而不去加油。只要严格规范操作流程当安全无忧。
【网民倾向性分析】
图5:网民对于吉林禽业公司爆炸事故的意见分布图
图6:网民对于吉林禽业公司爆炸事故的意见倾向图
1.反思
网民红日:6月,多事之夏。月初,聚焦中储粮粮库失火,随即吉林禽业公司爆炸,119人丧生把大众注意力从大火转移。月中厦门公交惨案事发,国足惨败又聚焦了大家怒其不争的口水…一个个事件变成短暂闪现数字和微博条目,你还记得上个月发生了什么吗?
网民流年碎玉:在火灾事件调查中,有工厂员工披露:火灾发生时,逃生门被堵死是导致这场大火夺去众多生命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场火灾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而这也再度引发消费者对于消防安全的关注。
网民滇中师太:吉林禽业大火让人无奈,其实责任就在你我他。
2.担忧
网民Darkkiller23:吉林宝源丰禽业大火已经夺走119 名同胞生命,梦魇般数字或许还 会上升。回顾芦山7.0 级地震,死亡人数不到200 人。生产车间变人间炼狱,如此大伤亡令人痛心,更是对工厂安全的讽刺。离开安全谈发展,是徒劳更是噩梦。无辜亡者若还不能换来教训,谁知道下一个遭灾的不是你我?
网民中联电力总裁张祥:企业的安全生产是怎样实行的?
3.感叹
网民会犯点小错的人才是真实的人: 2013年6月3日,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突发大火,120名工人瞬间葬身火海。每一个数字背后,都至少有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网民扶柳:正是因为车间内逃生通道被堵,才导致很多人丧失了逃生机会。
【金盾舆情分析点评】
1.中央高度重视,及时稳定了大局
吉林禽业公司爆炸事故发生当日,正在国外访问的习近平主席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以赴组织救援,查明事故原因,依法追究责任。国务委员、国务院安委会副主任郭声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率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紧急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工作,成立国务院事故调查组。6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应急指挥中心召开视频会议,要求继续全力做好救援救治,彻查事故原因,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快速反应,对于稳定舆论态势,指明工作方向发挥了重要作用。
2.当地政府前期应对舆情不力
事发次日下午2点,宝源丰爆炸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召开第三次新闻发布会,仅用了4分钟便匆忙结束,未回应公众最关心的事故原因和遇难者名单公布等问题,也未设记者提问环节。导致发布会结束后,长春市政府副秘书长赵显被记者们追了几层楼。6月6日上午和下午,德惠市委在米沙子镇举行了两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大量时间被用来“向社会各界伸出的援手表示感谢”。与此同时,对事故原因及责任认定等焦点问题,却没有发布有效信息。发布会作为公众了解权威信息的重要渠道,不仅不发布有效信息,习惯于跑题偏题,而且不设记者提问环节,在极短的时间里草草结束,如此发布会难有公信力,只会招致民众的质疑与嘲讽。6月6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