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斌与他的“大话电影”
摘要:即便是小范围的聊天,即便坐在柔软的沙发上,龙斌仍旧腰背挺直。作为央视《第十放映室》的原主播,他的周围仍旧聚拢着这个节目的拥趸者。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岳巍 北京报道
即便是小范围的聊天,即便坐在柔软的沙发上,龙斌仍旧腰背挺直。作为央视《第十放映室》的原主播,他的周围仍旧聚拢着这个节目的拥趸者。
吐槽烂片
龙斌会在自己的微博留言中看到如下字句:龙叔叔,我是听着你的声音长大的……
感慨从心中油然而生,从当初一个偶然的机缘开始给《第十放映室》配音,到差不多10年之后,节目停播。奉献声音的龙斌与《第十放映室》互相成就,节目拥有拥趸,而龙斌也有自己的追随者。
当节目停播,龙斌转战网络,在56网开辟了一档与电影相关的节目《龙斌大话电影》时,那些追随者从电视平台顺势来到网络平台。
节目名称的确费了一番周折,龙斌说自己是个怕麻烦的人,起名字就是麻烦事情列表中的一项。龙斌最初想把这个节目叫做《56阅片室》,他想尽可能突出电影而自己保持低调,不过更多的人可不是这么想。于是节目名争执不下,直到上线的最后一刻,《龙斌大话电影》被当做“最不坏”的名字而出现在网络播出页面上。
从第一集开始,《龙斌大话电影》被很多老观众视为或者期待为《第十放映室》的回归。不过龙斌对这一期待却不以为然,他很谨慎地强调,除了他本人之外,新团队中没有任何人与《第十放映室》发生过直接的关联,这是一个全新的节目。
事实上,龙斌在努力地疏离《第十放映室》,这个曾经甚至创造了一种播出文体的节目更多体现的是制片人的风格而非龙斌的。
龙斌想要梳理出自己独到的文体,这到底是什么样子,直到现在他还没能摸得清楚。
第一期节目做了《小时代》,然后龙斌就收到了《小时代》粉丝的各种声讨短信,有说理的、有攻击的,甚至有谩骂的,龙斌很狡猾地在公共平台留的是经纪人的电话,于是在一段时间之内,这个年轻人在自己的手机中看到当前各种时髦的骂人语句。
节目中,龙斌对于《小时代》的批评或者说吐槽其实延续着《第十放映室》的风格,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第十放映室》又回来了。
龙斌毫不吝惜对于《小时代》的差评,不过如果简单地认为他的节目会大量出现吐槽烂片的桥段,那就错了。
龙斌明白吐槽烂片,会带来更高的点击量,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不过简单吐槽并不能对中国电影产生更大的正面意义。
龙斌自认自己的身份与公众相比,多了一层,他是节目主播。他具备一个条件或者说拥有一个机会,让他承担一份责任。在龙斌的心中还有一个“远大”的抱负——为中国电影把脉。
显然这是一个宏大的主题,连龙斌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堪重负,因为在他看来,当前的烂片子实在是太多了。龙斌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能够对业界也有所帮助,能告诉电影人,一个电影应该怎么拍、不应该怎么拍。
如果做到这一点,龙斌说就会觉得自己的这个节目没有白做。他想要“告诉大家什么是好电影”。
业余观众专业影评
告诉大家什么是好电影,有时需要循着一条反向路径,先告诉大家什么是烂电影。
龙斌感叹中国电影经过一段时间的一场落寞之后出现的畸形繁荣,电影市场迅速膨胀之后,观众们其实无所适从,面对大量片子的上线,公众对于电影的基本一课从未上过。
龙斌说自己经历过在电影院坐着硬三合板椅子看电影的经历,面对现在豪华影厅也以为中国电影的春天已经到来,可是后来发现观影环境的改进,及大投入大制作的“大片”走马灯一样粉墨登场,并不能代表中国电影已经走进真正的新时代。
龙斌看过《富春山居图》的点映场后,断言这部片子完全不值一看,他甚至不愿意在节目中批评这部片子,因为他害怕这会助长人们围观烂片的心理效应。
龙斌觉得有必要针对电影的选择标准做出说明,在他的观念中,能够触动人们内心的电影就是好电影,即便是一部小制作。而烂片,则与制作的大小无关——“我希望告诉大家怎么选择电影,电影为什么烂,烂在什么地方。”
指摘烂片之外,龙斌会在节目中推荐好片。推荐标准一般是他个人比较喜欢的,经得起历史检验,当然其中一些影片并非知名影片,这些影史上经典的东西,龙斌不怕观众在一段时间接受不了,他相信只要自己做着润物无声的工作,就总有人面桃花的一天。
在《龙斌大话电影》的团队中,他终于拥有了最终决定权,因为他是其中年龄最大的。而在《第十放映室》时,他仅仅负责配音工作。
龙斌毫不讳言自己是个懒惰的人,就像他对自己的“刻薄”同样坦然承认。但龙斌在节目中还是努力避开所有涉及人身攻击的言辞。
龙斌说自己是个业余观众,制作团队成员的阅片量超过他很多倍,“1000部在我们这儿只是及格,1000部以下不用考虑来这里工作。”拥有几千部乃至上万部阅片量的编导们顺理成章地拥有绝对自信,这也是龙斌拥有“为中国电影把脉”远大抱负的基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