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东南亚布局

作者:王晓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0-16 23:10:00

摘要:“钻石”级别的合作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合作层面的扩大。这种合作或将为另一伟大的梦想——亚洲共同体奠定基础。

中国的东南亚布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薇 北京报道 
    上世纪90年代,云南商人如果想将商品从他的老家昆明运至泰国北部进行农产品交易,需要花费2个星期,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后,这一时间被缩短至2天,而如今,这一过程将可能变为朝发夕至。 
    10月12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出访泰国时向总理英拉推荐了中国的高铁项目,如果按照两国领导人的构想,将这一最新技术使用在计划中的泛亚铁路项目之上,那么从昆明出发抵达泰国曼谷将只需要8个小时,这一时间远远短于昆明到北京的38个小时,甚至比到与昆明同在一省的西双版纳还省2小时。与泰国同时串联在这条铁路线上的还有新加坡、老挝等东盟国家。 
    这条高铁缩短的不仅仅是东盟与中国在时间上的距离,当这条铁路穿越边境,探入东南亚腹地,加速更多的人员、信息、货物流转时,高铁缩短的还将可能是中国与东盟一体化的进程。 
    “远亲不如近邻”是中国的一句俗语,与自己的近邻搞好关系一直是中国外交的重要战略之一。而这句俗语今年以来已经三次出现在了中国领导人出访东南亚的讲话中,在美国重返亚太的包围之下,中国正在对自己与东南亚伙伴之间传统的“睦邻友好”政策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升级”。 政治:合作框架突破
    10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提出了“命运共同体”的口号,在政治层面上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未来关系定下了最高级别的基调。“共同体模式”也正是目前运行的最大的一体化经济体——欧盟的前身。在这一基调之下,10月1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文莱所提出的“2+7”框架,又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升级”提供了操作路径。李克强表示,在互信与共赢的前提之下,中国将与东盟在7个框架内展开全面合作。作为路径中第一个也是首要框架的则是讨论签署中国-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一条约的签署将为中国-东盟战略合作提供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第10年,10年时间里,中国已经与东盟10国中的7个国家进行了“战略升级”,由最初的战略伙伴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最近的一次升级则是发生在刚刚结束的习近平对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出访中。 
    在“战略升级”之外,中国对东盟的“服务升级”也在加快。在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框架下,中国与泰国、老挝等国家签署了高铁修建合作协定;在加强本地区金融合作和扩大双边本币互换规模和范围的框架内,中国签署了与印尼的本币互换协定,并正在积极筹备建立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银行。
    在“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中国正在为维护东盟的共同利益承担更多的责任。 
经济: RCEP对冲TPP
    在政治层面升级了中国与东盟合作模式之后,作为二者合作运转的“核心”——经济层面的升级也被提上了日程。2009年,在奥巴马重返亚太政策的影响下,其所倡导的高级别的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正在使得东盟之间的贸易协定面临“空心化”的风险。为了应对TPP所带来的冲击,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正在就如何升级自贸区合作模式和运行规则展开讨论。在去年的东盟峰会期间,一种新的亚太贸易合作模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被提出来。“RCEP模式其实是一种对亚太现有的FTA模式的整合,亚太地区各种双边和多面自贸区的交替重叠,会减弱这些自贸区的经济效果。而一个大的、有统一运行标准和更高级别运行规则的自贸区协定则更加有助于实现亚太贸易的一体化。”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沈铭辉对《华夏时报》说。
    目前随着日本的加入,其所坚持的在大米、小麦等5个关系到日本核心利益方面拥有“特权”的要求正在令以追求各成员一视同仁、无“例外”原则为最终目标的TPP的谈判遭遇停滞,或将无法在其承诺的2014年达成。与此同时,以在2015年实现东盟贸易一体化为诉求的RCEP却正在加快着推进速度。在沈铭辉看来,建立在5个“10+1”自由贸易协定(FTA)——即东盟分别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新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基础上的RCEP,由于各FTA已经基本处于运行状态,因此由这5个FTA组成的RCEP在运行上应该相较于TPP更加容易实现。 然而,沈铭辉也同时强调表示,无论谈判过程如何波折,TPP这个由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所主导的自贸区规则仍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主宰全球贸易的最高标准,因此,中国在与东盟国家进行RCEP谈判时,也应该相应提高该协定的运行规则,以便在未来的全球贸易谈判时拥有主动权。“没有规则升级的RCEP,即使谈成,带给中国与东盟的好处也只是贸易上的量变而不会出现质的飞跃。”沈铭辉说。 
    目前在TPP框架与RCEP框架下有6个国家正在同时“两线作战”,哪个框架将更加具有吸引力,争取到最多的伙伴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主导这种框架谈判的国家在制度建设方面将具备怎样的“灵活度”。“无论是TPP还是RCEP,都是一种由大国主导的自贸协定谈判,这种模式也决定了自贸协定的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的让步。”沈铭辉说,“这种让步并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利益让渡,更多的是一种来自深层次的改革与开放之后的让步。”而无论是从出访之前的中国上海自贸区规划还是在中国领导人此次的东南亚之行的多次讲话中,这种改革的意愿已经表达得非常清晰。 
安全:以双边开发破题
    软件与核心装备的升级已经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全面升级做好了基础铺垫,而对于中国与东盟合作的“硬件”——安全合作问题,中国政府也在这次出访中取得了突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问题主要集中在南海。作为世界上最繁忙的运输航线之一,南海的大洋航线承载了全球逾50%的贸易量,而在那片海水之下,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田,因此在南海问题上的一些分歧造成了中国与这些东盟国家的“心结”,而此次中国领导人也展示了解开这些“心结”的诚意。 
    在9日-10日为期两天的东亚领导人峰会上,李克强三次谈及南海问题,表达了中国希望能在互相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以“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态度和平解决南海争端的意向。在此次峰会上,代替奥巴马出席的美国国务卿克里虽然提出了建立共同南海行为准则的建议,但是并没有得到东盟大多数国家的响应,多数东盟国家仍同意此前中方所提出的不将南海问题置于任何多边国际场合,而是谋求与南海利益有关的各个国家进行双边谈判的原则。
    在随后对越南的访问中,李克强第四次谈到了维护南海和平,共同开发南海的话题。中越两国领导人通过将组建中越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基础设施合作工作组与金融合作工作组三头并进的方式将南海问题放置在一个共同利益与合作空间都更加广泛的层面上来寻找解决途径。这一合作模式既为提升中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机遇也为与中国在这一领域存有分歧的其他国家解开“心结”提供了借鉴。
    作为第一个与东盟签署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中国与东盟之间已经经历了“黄金十年”的发展。在这期间,双方互相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贸易额增长了5倍,中国也已经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中国对其与东盟双边合作模式的全面战略升级,下一个合作的十年或如双方所期许的那样,将是一个“钻石十年”。而这种“钻石”级别的合作则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合作层面的扩大,而是需要通过在不断的改革过程中,加大在更广泛、更深层的领域的合作,而这种合作或将为另一伟大的梦想——亚洲共同体奠定基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