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被罚3000万美元

作者:付刚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0-17 09:53:00

摘要:一份约五十字的简短电子邮件,构成了美国一件内幕案件的关键证据。

花旗被罚3000万美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刚 北京报道
    和内地证券市场内幕交易案中常出现长长的交易记录不同,一份约五十字的简短电子邮件,构成了美国一件内幕案件的关键证据。
    邮件的撰写者是前花旗环球证券亚太区下游硬件制造产业首席分析师张凯伟,邮件虽简短,但有美国苹果公司的关键出货数字,邮件的接收者是四家美国对冲基金,其中比公开报告提前一天拿到数据的三家对冲基金得以提前卖出苹果股票。
    此案曝光后,花旗集团为此被罚3000万美元,同时,被视为花旗集团证券明日之星的张凯伟,亦在一夜间断送了大好前程。
张凯伟事件还原
    10月2日,美国马萨诸塞州证券监管机构发布的一则新闻稿透露出张凯伟在9月初离职的真正缘由。
    新闻稿显示,花旗集团亚太区下游硬件制造产业首席分析师Kevin Chang(中文名为张凯伟),因泄露未公布的鸿海报告内容给四家对冲基金客户(分别是SAC Capital、Citadel、T·Rowe Price与GLG Partners),让客户得以先卖苹果股票,内幕交易事实证据明确。花旗集团与马萨诸塞州政府达成协议,同意支付3000万美元罚款。
    花旗集团去年也因证券研究部门的不恰当行为,支付了200万美元罚款,此次的3000万美元罚款不但是去年的15倍,也是近10年最高金额。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美国共有10家投资机构因此支付了14亿美元罚款。
    新闻稿曝光同时,花旗证实9月初已开除张凯伟,让这位年仅40岁,在中国台湾地区电脑硬件下游产业领域里年薪(百万美元)最高之一的分析师,一夜之间断送了大好前程。
    还原张凯伟事件,要从2012年11月开始说起。此时iPhone 5已正式开卖三个月,其销售佳绩使张凯伟对iPhone 5最主要的组装代工厂鸿海未来的业绩也深具信心。
    2012年11月13日,张凯伟的报告指出,由于iPhone 5的支持,鸿海整体iPhone出货量将从2012年第三季的2100万部,暴冲至第四季的5000万部。
    此后iPhone在感恩节假期销售又创新纪录。张凯伟对苹果台湾供应链调研后于12月10日发布鸿海报告,预测鸿海2013年一季度iPhone出货量将达4500万部。
    不过,在张凯伟刚调高2013年第一季出货量后的第三天,麦格理证券分析师张博淇的一篇预警报告将一直平稳的苹果股价掀起了小波澜,这也成为张凯伟事件的导火索。
    2012年12月13日,张博淇发布报告称,iPhone 5因创新不足,消费者新鲜感正在降低,加上三星等多家竞争对手都将发布新机,苹果面临结构性风险。他预估iPhone出货只有2600万部-2800万部,使苹果股价跌2%。
    张博淇的报告,让市场警觉性超敏锐的对冲基金嗅到“血腥”的市场机会。于是,身为花旗集团明星分析师的张凯伟,随即成为对冲基金套取情报的热门对象。
    12月13日,还在日本出差的张凯伟发现自己的电子信箱拥进了数十封客户信函。这些来自世界各地、手握庞大资金的客户,均在同一时间向他问同样的问题:“2013年第一季iPhone出货量到底是多少?”这个数字牵涉到全世界市值最大的苹果公司股价的涨跌,牵动的往往是对冲基金动辄数千万,甚至数亿美元的盈亏。
    张凯伟紧急动员他在苹果台湾供应链的人脉进行调查。一番打听后,他发现供应链对2013年第一季iPhone的备料的确在大幅下降之中,麦格理证券的预警不是空穴来风。
国际大鳄猎食的标的
    记者了解到,成为违规证据的是,12月13日张凯伟发了一封标题为“New Forecast(新预测)”约五十个字的简短电子邮件给4家对冲基金客户。这份邮件中最为关键的数据是,2013年第一季iPhone出货量预估值约为3300万部。
    对冲基金借此得以提前抛售苹果股票,或做空苹果股票进行套利。12月13日,苹果股价下跌2%,市值蒸发约620多亿元人民币。
    针对张凯伟案件,美国马萨诸塞州务卿高尔文发表的声明显示,其中有三家对冲基金收到这封电子邮件后,在花旗正式公布报告之前出售苹果股票。 
    记者注意到,张凯伟调降iPhone出货预估值的公开报告是在12月14日正式发布的,当天苹果股价重挫3.8%。
    美国马萨诸塞州证管机构的调查报告指出,张凯伟的行为不仅违反美国联邦与马州政府的内幕交易法令,也违反了花旗集团的内部规定。因为花旗规定:所有报告只能以出版形式寄送给客户,且必须对所有客户同步发布。
    一位长期投资于美国NASDAQ市场的投资经理向记者指出,此案件应该是4家对冲基金中有人向监管部门检举。但他也强调,张凯伟本身有该检讨之处,分析师绝不能在报告出炉前告知获利数字或出货量大幅修正等信息。
    记者注意到,去年,同样在台湾电脑硬件产业人脉丰沛的高盛分析师金文衡也因协助美国对冲基金的内幕交易被调查后,黯然离开高盛。在这场充满算计的金钱游戏中,即便拥有苦心经营多年建立的产业人脉与消息网络,只要跨过不能逾越的红线,就可能成为国际资本大鳄眼中猎食的标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