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跻身移动金融竞赛
摘要:互联网金融基于网站平台的讨论方兴未艾,移动互联网金融的竞赛早已如火如荼。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孟俊莲 北京报道
互联网金融基于网站平台的讨论方兴未艾,移动互联网金融的竞赛早已如火如荼。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在传统银行领域,移动支付早已盛行,近日便有多家银行升级手机支付服务,推出基于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手机支付业务。
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在支付宝推出手机应用后,P2P(个人对个人)网络借贷平台也加入进来。9月24日,宜信公司宜人贷率先推出国内首款手机借款APP应用服务仅十余天,下载量已达9000余次。一业内人士认为,宜信的这一创新,意味着中国的P2P借贷也开始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
P2P参赛移动金融
据宜信相关人士介绍,宜人贷手机借款平台上线后,从申请借款到资料提交审核,整个流程用时不到10分钟。
记者登录宜信网站注意到,其手机借款平台将微借款流程图置于页面最上方,便于用户随时掌握申请流程进度;同时,系统会根据用户不同的借款金额自动按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显示每月还款额度和总还款金额;在图片资料上传页面,用户除了可直接调取手机摄像头拍摄资料,也可读取相册中已有的照片并上传。
宜信公司互联网部总经理方以涵向记者透露,网站和移动用户同步交互体验是该应用的一大特点,即宜人贷网站注册用户可直接在手机端查询借款审批进度等信息,手机用户也可随时通过网站进行相关操作。目前,宜人贷网站注册用户超过10万,未来其手机用户有望快速增长。
方以涵介绍,如何能把手机上的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同时保证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不受影响,且兼顾网站端与手机端信息同步等,在产品设计初期,团队对线下、线上有真实贷款意向的用户就进行了长期数据调研。
据了解,宜人贷借款APP只是宜信宜人贷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第一款产品,“我们即将推出IOS版本,更方便的后续产品正在规划中。”谈到宜信公司的移动互联网布局,方以涵透露,宜信移动团队未来将进一步推进公司各条业务线的移动化建设,同时还将尝试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产品研发,进而推动中国互联网金融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宜信推出手机借款平台后,多家P2P公司表示,将向宜信学习,未来也将推出相关产品。
移动金融成争霸新战场
百度2013年最新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显示,中国手机Android日活跃用户大幅稳健增长,年内或破3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悄悄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大佬们早已在移动领域跑马圈地。7月16日,百度19亿美元高调收购91无线,打破了2005年雅虎投资阿里巴巴时10亿美元的纪录。有业内人士认为,从百度出价看,91无线的估值明显偏高,但在移动互联网如火如荼的当下,百度如此密集的巨额投资,正是为未来市场爆发提前埋单。
在传统银行从业者看来,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手机支付将会最终取代信用卡。2012年7月,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就曾大胆预言,“手机取代信用卡是迟早的事。”他认为,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蕴含着移动金融广阔的成长空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预计2013年将突破2000亿元。
9月6日,中行与中国银联、中国移动共同宣布将中行NFC手机支付产品正式投入商用,该行用户仅需一部智能机和一张特定的SIM卡,即可在手机上完成信用卡绑定、电子现金圈存、消费支付等支付行为。目前,手机支付的商户受理范围覆盖全国超过130万台银联“闪付”终端。同期,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在上海正式推出我国第一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SIM卡的手机支付银行卡及其全面营销活动方案。
5月3日,招商银行则与微软中国合作,在后者的助力下,欲打造基于Windows 8的精准移动营销平台以及新一代协同办公平台。
农行则早在几年前就向移动金融布局。数据显示,2008年底,农行手机银行签约客户仅为20.1万户,到2012年6月末时,其掌上银行上网用户已达4632万户,增长了20多倍。
“诸侯争霸的战场已经移至移动互联网,移动金融更是重中之重。”一金融领域观察者感叹。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