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彬:“我建议10年发展1万家小银行”
摘要:经济结构的调整多年来进展不大,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经济质量和效益不够高,资源瓶颈和环境瓶颈约束越来越大,深化改革刻不容缓,不改革,这4个问题都解决不了。
他是中国1000万家中小企业的代言人,他深耕企业25载,并在2006年一手创办了全国性的中小企业协会,他曾担任过深圳市市长,在他任期的1995年至2000年正是深圳黄金十年的头五年,2000年至2006年,他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和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现年73岁的李子彬,也是新一届政府不可或缺的参谋智囊,他今年参加过张高丽副总理主持的9人座谈会,也给分管中小企业工作的马凯副总理写过信,建言献策。
政府干预阻碍了
落后产能的淘汰
《华夏时报》:你怎样看今年的宏观形势?
李子彬: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对上半年的经济形势有个评述,就是总体平稳、情况错综复杂。他这么评述,要按我个人的评述,就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多年来进展不大,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强,经济质量和效益不够高,资源瓶颈和环境瓶颈约束越来越大,深化改革刻不容缓,不改革,这4个问题都解决不了。
《华夏时报》: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
李子彬:是。就拿钢铁来说,我国目前粗钢产能是10亿吨,占全世界的50%,全世界一半的钢产能都在我们这,产量却只有7亿吨,为什么?就是没有那么大市场嘛,闲置率很高,而且现在正在建的还有5000万吨。这部分钢产能有一部分是消耗不达标,排污也不达标,这种钢厂本来就该淘汰了,按照充分的市场竞争,这些钢厂就该淘汰了,但在中国却淘汰不了。
《华夏时报》:为什么在中国淘汰不了?
李子彬:因为在中国市场经济体系里,政府的作用很大,淘汰落后产能给地方政府的压力很大。年产二三千万吨的钢铁公司,产值过千亿,折成GDP数百亿,税收数十亿,企业关停,就会让GDP下来一大块,税收下来一大块,有几万人失业下岗。所以那些落后产能的钢厂在中国很难淘汰。地方政府的干预使得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优胜劣汰的功能发挥不出来。
《华夏时报》:结构调整进展不大,又制约了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李子彬:落后产能淘汰不了,导致的后果是,质量差的钢厂把质量好的钢厂拖了下来,质量差的钢厂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抢占市场,这么多年的恶性竞争把钢厂的利润压得很低。去年的整个钢铁行业的净资产利润率1.6%,从银行贷款的利率还5%到6%呢,所以钢铁行业都是负利润啊,也就是说把钢厂的净资产拿去放贷都好过炼钢。这也是为什么武钢要办养猪场,事实上,很多钢厂都有房地产开发部,用开发房地产赚的钱来养活钢厂。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还是要通过深化改革才能解决。
《华夏时报》:说到底,还是要改革干部的考核机制和财税体制。
李子彬:我国进行财税体制改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划分得不够合理,地方政府的财权小、事权大。再加上我国的干部管理体制也有很大的缺陷,地方经济发展得快,城市面貌变化大,他就能升官。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地方政府只注重GDP,实现高增长、高税收。环境污染问题,社会是否和谐,发展是否可持续,都放在其次。
地方债大概有一半还不上钱
《华夏时报》:除了产能过剩这个老问题,房地产泡沫化的问题也非常严重。
李子彬:但直到现在,很多人还都不承认房地产有泡沫。我说这还要争论?你数数卖的那些房子有多少灯是亮的?包括北京市在内,说是房子都卖出去了,晚上一看,灯亮的房子只有1/3,另外2/3黑着,是没人住的,还说是没泡沫?那不是瞎说是什么!房地产泡沫很大,房地产商一直说房价高是客观规律,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买呢,他们说是刚性需求,他们想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舆论环境,继续他们的暴利。
但是,房地产泡沫突然破灭也不行,信贷15万亿至20万亿都在房地产业,破产了,银行的钱就没了。但泡沫不挤又不行,如果不挤,泡沫越吹越大,总有破灭的那天,等到那一天就完了,就像日本当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加上日元升值,最终导致了日本漫长的经济停滞。
《华夏时报》:另一个和房地产泡沫一样危险的隐患是地方融资平台,最近中央正在查地方债务的问题。
李子彬:地方有融资平台问题也很大,有的说10万亿,也有人说18万亿。影子银行据说有21万亿到25万亿。地方融资平台靠什么来融资?就靠地方政府的信用和卖地。我估计,这里大概有50%还不上钱。地方政府都是吃饭财政,除了保医院、保公安、保政府开支,没有多少闲钱。寅吃卯粮,他们靠什么来还债?现在实体经济发展很困难,很大的问题是实体经济信心不足,投资不够,钱都不往实体经济上投,所以影子银行那么多。民间有钱,投资实业他们不愿意,股市又不行,存到银行他们又嫌利息低,所以就都去做理财了。
《华夏时报》:有人说,地方债务和房地产泡沫问题有关?
李子彬:搞实业管理复杂,资金量大,利润低,哪有搞房地产来钱快,这十几年大家都想赚快钱,加上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银行信贷的投向问题,以及许多地方政府没有认真在以廉租房为主的社会保障住房建设上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多种原因促使房地产业泡沫越吹越大。
《华夏时报》: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也不容乐观。
李子彬:中小企业有很多内部的问题,也有很多外部的问题。中小企业遇到的主要问题有:第一,税负比较重,特别这两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但地方支出是刚性的,所以有些地方政府就加大了非税收入的征缴,很多地方的财政收入,税收增长百分之十几,而非税收入增加了百分之三四十。
还有就是,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资金和技术的支持都不够,说调结构,用嘴调不起来啊,得上技术设施,上设施要花钱,第二要有技术,要把消耗降下来,产品质量搞上去,效益增加上去,就必须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这就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但现在的支持很不够,国家得支持它。
因此,我建议中央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扩大市场准入,减少行政审批,这些政策都很好,但还没有落到实处。我们发出过2500份问卷做相关调查,80%的企业还没有感受到,只有20%感受到了。
《华夏时报》:只有20%的企业感受到?这是为什么?从3月份起,中央累计取消或下放的审批权有200多项。
李子彬:减少、取消行政审批,这不是中央一出政策,就能马上见效的,还需要一个政策落实的过程。深化改革需要一段时间,提高质量,提高效益,需要一定时间,宏观经济会经历一段困难时期,所以在这短时期,中小企业也会比较困难。改革的力度要让社会上能承受,承受不了也不行啊。去年、今年、明年,中小企业形势都是比较困难的,改革需要一个过程,政策的贯彻落实也需要一点时间。
10年发展1万家小银行
《华夏时报》:上半年经济增速放缓,有人就说要出现经济危机了,你认为呢?
李子彬:我说不会出现经济危机,中国今年会保持7.5%的经济增速,明年也能保证一个较快的增速,中国保速度有经验,不怕速度上不去。中国经济不是7.5%和8.5%的问题,而是刚才我提到的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结构调整不够快。所以中央现在下工夫提高创新能力,提高质量和效益,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为了这个,宁愿牺牲点速度。这个道理说起来农民都懂,但深研究起来,尤其是做起来,经济学家也说不明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如果很容易,不早就提升了嘛,何必现在费这么大劲呢?
《华夏时报》:中国经济存在的这些问题似乎根深蒂固。
李子彬:对多年来长期积累的问题,这届政府要处理一下,实际上现在不处理也不行了,处理就要牺牲点速度,付出点代价,但这都是可控的,处理的力度也要把控好,泡沫既不能完全破灭,也不能越吹越大。房地产泡沫如果短时间内彻底破了,房地产商都破产了,之前贷款买房的人不还贷款了,银行向谁要钱去?所以调控的力度要掌握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要一点一点吸收,让它有还钱的能力。
《华夏时报》:对下一轮的改革,你还有哪些建议?
李子彬:一是要继续转变银行的体制机制,金融资源的70%在银行,而银行资产的60%在大银行,钱都在他们手中,所以他们必须办好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推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产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第二就是发展小金融机构,包括乡镇银行、社区银行。
第三,允许民营资本办银行。
第四,规范发展资本市场,比如上市、私募股权基金、产权交易市场、融资租赁。融资租赁在发达国家是仅次于银行贷款的融资手段,特别是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用的比较多。
发展小银行,我建议我国10年发展1万家小银行,美国有8000家银行,中国香港还有1000家,我们这么大国家,有1300万户中小企业,还有3000万户个体户,社区银行很管用的,就为社区内的二三百户企业服务,大家知根知底,有两三个亿在里面转,很管用,2007年2008年我调研过,一个街道有150家企业,有50家企业抱团组织了机构,“存一贷三”,存100万可借300万,企业资金盘活了,还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奖励。我问他为什么150家都进来呢,他们说有些企业信用不好,会员单位必须集体通过才能允许新加入成员。这是一种企业之间互助金的模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