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中粮屯河转型之路

作者:金水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9-16 15:24:00

摘要:在过去的2012年,中粮屯河出现了巨亏,公司发展遇到瓶颈。

中粮屯河转型之路

金水/文
  在过去的2012年,中粮屯河出现了巨亏,公司发展遇到瓶颈。架构调整、业务转型、发力全产业链食糖业务,记者带着诸多好奇与疑问,采访了中粮屯河夏令和董事长。
   
项目投资变谨慎
    “如果没有非常好的盈利前景,原则上不会投资新的产能”。这是夏令和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准则,中粮屯河在年中成功完成了定向增发,改善了公司的资产负债水平,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正当人们关注定增资金的去向时,中粮屯河的两个举动在一时间引起市场哗然,一是将一部分定增资金购买了银行短期理财产品,二是将规划已久的曹妃甸炼糖厂项目暂时搁置,面对记者的提问,夏令和坦然道出了他心中的算盘,“要想成为领先的全产业链食糖企业,投建炼糖厂是我们始终在调研的重要项目,但是中国每年进口200万吨原糖,大部分的炼糖项目都傍海而建,市场已经接近饱和,中粮屯河继续投身沿海炼糖项目究竟有多少利润可图是我们需要认真调研的问题,作为上市公司,我们需要对股东利益负责,不是不建,而是我们需要在项目上马之前做好充足的论证。”同时,夏令和也对公司投入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给出了解释:“在番茄产业快速发展的几年间,中粮屯河的确走过一些弯路,对产能的投入步伐迈得有些大,现在是中粮屯河业务调整的关键阶段,我们会慎重对待每一笔资金的用途,不仅能花钱,更要擅花钱,在没有充分论证的前提下,我们与其让定增资金暂时闲置不如购买短期理财产品来为企业和股东创造利益”。
                   
投资原料种植的精细管理
    作为亚洲最大的加工番茄制造企业,虽然转型糖企,但是加工番茄业务依然是中粮屯河的主营业务之一,尤其在经历过去年的巨亏之后,夏令和的上任又带来了哪些改变。
    作为世界三大番茄产区之一的新疆,曾经靠着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加上低廉的劳动力的成本,一度占据着世界番茄酱出口市场的重要地位,但是,快速发展的加工番茄产业加速了众多小厂的投建,产能扩大明显,到现如今行情下跌,农业种植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白热化,中粮屯河一路走来可谓见证了中国番茄产业的兴衰,也经历着行业激烈竞争所带来的阵痛,尤其是2013产季,行情好转,番茄酱价格一路走高,由于价格上涨,一些没有原料订单的小厂屡屡制造抢料事件,利用各种手段抢夺中粮屯河的订单原料,严重扰乱行业秩序,在这个过程中,身为中央企业的中粮屯河无形中扮演了农民利益保险箱的角色,“无论行情好坏,只要是我们的订单农户,我们就必须履行责任”。夏令和的这番话颇耐人回味。这是夏令和上任之后经历的首个番茄产季,他深刻地感受到,无论是番茄业务还是食糖业务,将产业链投资延伸到田间,将原料供应的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上是构建全产业链商业模式的关键。中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程度很低,农产品原料成本远超国外,竞争优势很难建立。“只有发展现代农业种植,大力发展与农民大户的合作机采模式,通过自种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农民认可前沿种植理念,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有更明朗的未来,中国农业的未来也将更具竞争优势。”夏令和说道。
    目前,中粮屯河的番茄原料主要靠与农民大户签订的订单农业保障供给,还有一部分的散户种植预计将在不久的未来逐步被大户合作机采模式所取代,然而甜菜和甘蔗原料的种植还呈现小而散的现状,“我们是新时代的农民,希望能用我们这一代的人努力改善中国农业,为推动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作出贡献。”谈到这份事业,夏令和踌躇满志地说道。
   
现代农业国际布局
    中粮屯河在2011年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Tully糖厂,在当时,Tully糖业是澳洲规模最大的糖业单厂,因YASI飓风的影响Tully糖业在2011年迎来史上最惨痛的一次亏损,但是经过中粮屯河接手之后的两年时间, Tully已经成功自愈扭亏为盈(受飓风影响甘蔗收获面积在2012年仅为2.5万公顷,经过2年的恢复,2013年甘蔗收获面积预计2.66万公顷,预期在2015年达到2.89万公顷。甘蔗压榨量从2011年的115万吨上升至2013年的215万吨。食糖产量从2011年的13.6万吨上升至2013年的预计27.9万吨)。
    在采访中,夏令和告诉记者,中粮屯河已经考虑在现有的Tully糖厂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新的海外食糖业务,“我们在番茄现代化种植与合作机采的新模式上已经积累了一套成熟的经验,但是甜菜和甘蔗的连片种植、机械化采收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完善,借助海外工厂,把更先进的种植理念和管理模式引进来,引领和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其实更是企业责任所在。”    
    “在农忙时好好种田,在农闲时打工改善生活,做一个勤勉的农民和精明的工人。”夏令和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采访结束时,他指着窗外的高楼笑言:“虽然我们没有房地产企业那么赚钱,但是我们的事业很有意义。”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