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推进价值转型 新华保险发布专属回馈产品

作者:佚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9-05 10:14:00

摘要:面对势在必行的寿险产品转型,新华保险向高价值、高保障型产品“进军”的路线也日渐明朗。
本报记者 叶琪 北京报道

    面对势在必行的寿险产品转型,新华保险向高价值、高保障型产品“进军”的路线也日渐明朗。
    记者了解到,为迎接公司成立17周年,新华保险于近日开展了2013年公司规模最大的一次客户回馈活动——“百日聚惠”。携全新推出的专属回馈产品“双特享”,新华保险面向全国范围开始寻找老客户、服务老客户、回馈老客户。这也是新华保险自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转型以来,首次面向老客户开发高价值专属回馈产品。
    “新华保险2013年推进价值转型,通过终身型产品和健康险产品等高价值产品的推动,险种结构和缴费结构明显改善。”申银万国近日发布研究报告称。
开启“百日聚惠”
    据悉,新华保险“百日聚惠”回馈活动自8月20日起至11月30日将历时100天,凡是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司老客户,均可以在活动期间购买“双特享”产品组合,即“祥和万家特享款两全保险(分红型)”及“附加08特享款定期重大疾病保险”。它延续了“祥和万家”产品人性化的产品设计:满期给付基本保额与累积红利保额之和的1.5倍作为生存金,2.5倍高额的生命保障,附加险提供的32种重大疾病保障,同时还可与丰富的附加险相组合。
    那么,如何定义“老客户”?据新华保险相关人士表示,凡是在新华保险购买过一年期以上的保单且年交保费满2000元的消费者,均有资格享有该计划。“类似这次的回馈活动,在新华保险的产品销售史上,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力度上,还属首次。”该人士还指出,该计划兼具了满期生存利益、寿险及健康保障功能,可谓贴近客户生活,满足客户需求,并且这款计划的特别之处在于,客户只需交纳19年的保费,但可以享受到不低于20年的服务与保障。因此,在业内看来,这并不是一款简单的新产品,而是突破新华保险传统产品体系建设的一次创新。
    并且,该活动特推的“祥和特享款”产品的基础“祥和万家”产品,也是新华保险在2012年推出的一款广受市场欢迎,主打保障计划的“全能型”分红产品。从产品形态上看,主险“祥和万家”两全保险(分红型)采用了经典的保额分红,兼具满期生存利益和寿险保障功能。在此基础上,还附加了重大疾病、防癌、住院医疗及意外伤害等多种附加险组合,给不同保障需求的客户提供了充足的选择空间。从产品功能上看,该产品不仅能满足客户人生基本的保障需求,即意外风险、重大疾病、教育开支及养老储备等,还能帮助客户进行资产规划,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货膨胀造成的财务损失。
    据保险专家介绍,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凸显,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模式都在无形中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因此像“祥和万家”这样的以价值高、保障全、组合灵活为特点,真正做到了为客户量身定做个性化的全面保障计划在市场上会大受欢迎。根据新华保险统计,“祥和万家”在2013年1-5月全国销售量中占比达到近50%,位居榜首。
优化业务结构
    经过2012年的纠结与洗礼,“转型”已经成为了保险行业广泛认同的发展趋势,但想从分红险一支独大扭转向“回归保障”,个中关窍的拿捏十分考验各方的智慧。
    业内资深人士指出,市场发出的这种信号,已经得到了业内主流观点的确认,而新华保险正是在处理分红与保障二者关系上寻找到了平衡点。
    新华保险董事长康典曾表示,新华的转型定要贯彻均衡原则,会朝着价值占比越来越重的方向去做,但不走极端,绝不会一步到位。在他看来,转型并不意味着放弃目前占比较大的投资理财型产品,但应专业化,过去较为单一,现在强调保障后,甚至可以做得更大。“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出系列高价值产品。”他在今年3月的2012年业绩发布会上就如此强调。
    据了解,进入2013年,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下,新华保险全面推进价值转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上半年搭建并完善价值考核体系,通过将价值目标分解到分公司,使机构在规模、品质、投入和价值之间保持平衡,从而更加注重公司长远发展。而在价值考核体系和价值转型观念的引导下,机构和队伍也更加注重高价值、高保障型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公司业务结构逐步优化,保障型产品保费收入占比显著提高,新契约业务价值率稳步增长。
    最新披露的新华保险半年报显示,201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13.4亿元,市场占有率为8.2%,险种结构较上年同期有所优化,健康保险和传统型保险占比明显提升,其中保险营销员渠道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5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7%;团体保险业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财富管理渠道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6%;公司总客户数接近3000万名,较2012年底增长110多万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